高山族風俗習慣是什麼

時間 2021-06-21 07:17:02

1樓:舞璇瀅

1、飲食:

高山族的飲食通常是一日三餐,有的地區也曾有一日兩餐的習慣,主食為稻米或小米,輔以薯類和雜糧,副食有各種豆類、南瓜、竹筍等等,肉類有豬、牛、雞等,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沿海地區則多以魚、貝類為主。

2、婚姻

高山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之間不通婚,如有違反者將受到嚴厲的制裁。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地區的青年男女有戀愛的自由,通常是在勞動中選擇物件,此外在唱歌和舞蹈等活動中也都能得到公開戀愛的機會,但婚姻必須取得父母的同意。

3、喪葬

山區高山族的埋葬儀式在當日或次日進行。有些採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如阿美人、泰雅人、賽夏人、排灣人,雅美人的墓地選在海邊樹林裡,掘穴埋葬;有的則葬在室內,如鄒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

4、祭祀

據統計,高山族祭祀多達70多項,舉凡農耕、漁獵、征戰、生育、婚喪、建築、長旅等皆有祭,特別是圍繞粟、稻、芋、薯等農事的系列性祭祀活動,既有固定的儀式,如開墾、播種、除草、間苗、收割、入倉、狩獵、豐年等;又有因地制宜的臨時性祭禮,如驅蟲、求雨、乞晴等。

擴充套件資料

高山族風俗習慣的發展變化:

高山族現代在風俗文化方面,傳統文化產生裂變,如物質文化的現代化、民族語言的流失、改宗**教等。光復後臺灣當局在民族地區廣泛設立學校,推行小學及中學(初中)的義務教育,均用漢語教學,加之漢語在社會中的流行與運用日益擴大,致使臺灣高山族的民族語言消失殆盡。

其物質文化也發生了很大變遷。傳統食物結構、飲食基本與附近的漢民相同,飲酒現多為啤酒。服飾均已與漢族相同,對傳統民族服飾能紡織或製作者已屬稀有。

住房基本材料已全部改用水泥和磚,屋頂用水泥預製板或鐵皮,室內家用電器普遍皆有。公路遍及村落,連線幹線、省道,富有家庭有小汽車,一般家庭有摩托車。

2樓:爵帝騎士

高山族傳統衣飾絢麗多彩,衣飾式樣因族群而異。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型別:一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徵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

其特徵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徵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三種型別:一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長裙式;二是布農、魯凱人和排灣人的窄袖長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僅橫圍一塊腰布。

冬季則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於左肩上打結。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灌飾。飾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花卉、銀銅首飾以及錢幣、鈕釦、竹管等。他們用這些飾物把渾身上下裝飾得琳琅滿目,五光十色。

尤其是男子,盛裝時幾乎從頭到腳都有裝飾,有些男子尤其是頭領的頭冠甚至比女子頭冠更為複雜和多姿多彩。

住所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處,阿美人、卑南人居於臺東縱谷平地,雅美則居於蘭嶼環島海邊。過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為地上住屋,也有區域性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帶,住屋正面朝向低處。住屋一種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種是屋內凹入地下,屋簷高不過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築。

賽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較平坦的山地,無一定的方向。布農人的住屋建在險峻的山腰地帶,門朝向低處,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門無定向。

排灣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處。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內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兩種型別:

木屋以方木為柱,木板為牆壁,用木板或茅草蓋頂,屬於大型的木結構房屋。這種木屋在房樑、房柱、房簷、房門、房壁上都有許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獨特的風格;石屋則以圓木或立石板為柱,片石為牆壁,在山字形的屋頂上壘小塊板石為瓦,形似龜殼,也有用大塊板石蓋頂的。

魯凱人倚坡建屋,先將基地剷平,成“簸箕形”,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無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為圓形,是用竹籬環圍起來的。

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築材料多取自於海邊卵石,用卵石壘成地基和牆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內凹下二三米,房簷離地面僅一米左右,這是一種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颱風的襲擊。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幹欄式建築,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樁上建築。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數有門無窗,也無煙囪裝置,屋內一般比較陰暗,陳設也很簡單。現在各族群居住條件已發生顯著變化,房屋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與漢族基本相同,屋內陳設已大為改觀。

3樓: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高山族民族**是多源性的,但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漢族居民移居臺灣後,原住民族分化為兩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與漢族融合,稱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於山區,受漢族影響較少,至今保留著原住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特點,現在所說的高山族,一般指這一部分少數民族。

大多分佈在**山脈和東南部的島嶼上,少數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漢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數從事農業,少數捕魚、狩獵。

有雕刻和編織等手工藝。

1. 習俗

婦女懷孕後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穿山甲肉和並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在歡慶的日子裡常用一種木質的、雕刻精美的連杯,兩人抱肩共飲,以表示親密無間,如有客至,必定要殺雞相待。宴客時先把雞腿留下來,待客人離去時讓他們帶在路上吃,意為吃了雞大腿,走路更有氣力。

2. 婚俗

婚慶時,將小米磨成粉,加水攪糊,包入魚蝦(蝦露出尾巴),捏成雞蛋大小的團,置於沸水鍋中燒,熟後撈出食用慶祝。

4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風情

1、社高山族的基層組織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個氏族組成,大社由數個氏族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實行民主政治,重大問題由社大會決定。社首領包括頭目(領袖)、祭司(或巫師)和長老會。是社的最高權力機構。

頭目領導耕戰、漁獵,裁決內部糾紛,幫助祭司組織祭祀活動。從50年代起,臺灣高山族的社組織逐步走向地方行政管理,而且過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趨縮小。但是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及文化習俗的許多傳統仍然在社會生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身體毀飾

過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著身體毀飾的習俗,如拔毛、鑿齒、穿耳、束腹、紋身等。40年代中期以後,這些習俗逐漸趨於衰退,但其殘餘影響還在。拔毛,指的是拔除體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

男性用竹片夾子拔,女性以細麻線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燒,並不覺得痛苦。

鑿齒,是在十二歲至十六歲時,拔掉左右兩個門牙或兩個犬齒。有的直接用小鐵棒抵在牙上用石頭敲掉欲拔之牙。有些無拔牙缺齒習俗的支系,願將牙齒染成黑色,以黑齒為美。

穿耳,尤以排灣人與阿美人的男子最為突出。他們耳垂穿孔較大,一般用鉛盤,貝殼和竹管做耳飾,並將琉璃珠用絲線連在雕有花紋的竹管一端,結紮在腦後的頭髮上,來防止擺動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習俗。束腹帶是用厚竹片彎成的,兩端鑽孔,穿麻繩以勒緊,勒扣在後腰。從十二三歲起直到五六十歲停止,晝夜都緊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發達健康。

紋身,各支系具體情況不同,有的男紋女不紋,有的女紋男不紋。有的以紋身為美飾,有的以紋身為勇武的象徵。受原始宗教的影響,認為紋身可以得到祖先靈魂的保佑,去災免禍。

除紋身外,還有紋面的。無論以什麼方式毀飾身體,其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美觀、勇武、聯姻、紀功、尊貴。

3、優美的歌舞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慶、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為高山族支系較多,所以表現在**歌舞上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歌曲,多為觸景生情,即興演唱。

有的如高山流水,自然悠揚,有的如擊竹鳴玉,清麗動人;有的如排浪鼓石,節奏明快。顯得粗獷、淳樸、細膩。

常見的樂器有口絃琴、弓琴(方琴)、笛子、葉琴(樹葉)、杵樂、臀板、竹鼓(鼓砍)、腰鈴、腳鈴、口絃琴和鼻簫,常用於青年男女戀愛中呼喚情人和傳達愛情。葉琴實際上是一片隨手摘取的闊葉樹葉片,銜於脣間便可吹奏出不少曲調。杵樂是從舂米的木杵演變而成。

高山族人舂搗稻穀時,常在屋內挖一洞穴,穴底放一塊石板,幾名婦女環立四周,手持木杵舂米。木杵碰擊石板,發出如鍾似磬的音響,傳播甚遠。後來人們用長短粗細有別,高低不同音的木杵,奏出節奏不同的樂聲,用它伴奏的歌曲稱“杵歌”。

用它演奏的樂曲為“杵樂”。杵樂歌舞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非常盛行。杵歌還成為青年男女戀愛的紐帶,許多美滿姻緣就是在杵樂聲中結下的。

臀板是把一串竹管和銅殼垂於臀部,與腰鈴、腳鈴都是舞蹈者的道具和伴奏樂器。

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體性的特點,凡重大活動,都有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在歌舞聚會時,人們堆柴點火,圍火高歌豪飲。先是十來個青年人款款起舞,並唱序歌,漸入高亢激越,眾人連臂合圍,踏歌歡舞,時前時後,進退有致,間有齊聲歡呼,場面非常熱烈。

近年來由於旅遊事業的高度發展,許多到臺灣觀光的遊客都前往高山族民俗村寨或旅遊景點**山胞們的民俗與歌舞表演。

4、木雕與紡織

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其中排灣人,魯凱人、雅美人等支系的木雕藝術頗為精湛,刳削是著名傳統工藝,他們僅用一把刀就能刳製成各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器具。例如舂米用的木臼,貯藏用的木桶,制糕釀酒的蒸筒等容器,以及酒杯、湯匙等食具,大的則如獨木舟。

至於紡織,在久遠的年代,山胞們就懂得用績麻織成“番布”。在泰雅、賽夏兩族中,素有“男以武功,女以紡織”來決定其社會地位的習俗。他們的紡織方法基本相同,都有垂直紡軸,以手搓捻後纏於軸上。

織機均屬較原始的平地腰織機。織機的夾布板兩端掛在織婦的腰際,經線的尾端繞結在經線筒或經線軸上,用兩腳蹬著。而阿美、雅美和卑南人則用兩根木柱插在地上,將經線板拌住,不用足蹬。

但夾布板仍縛於腰際。織婦則坐在地上或凳子上從事紡織。按照傳統習俗,女子在織布小屋中工作,男子不得進入。

紡織品主要有白麻布和白褐相間的平行條紋麻布。在布上進行刺繡、挑花,用於各種裝飾。

回答者:nature02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13 21:57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

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型別,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型別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

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飲食以穀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是)。

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現在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菸酒、食嚼檳榔.

高山族過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處,或闢竹編茅,架木為屋。現在住宅型別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頂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講究造型和實用相結合。大都呈長方形或四方形,有門無窗。

高山族還有黥面、文身、鑿齒、涅齒、穿耳、除毛、束腹等身體裝飾習俗、身體裝飾一般出於成年、美觀、聯姻、紀功、尊貴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親結婚。男女大多自由戀愛結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愛情,有的阿美婦女到男方家贈物表示相思。喪葬形式,泰雅人、布農人、曹人多行屋內葬,埋屍於死者床下。

排灣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將死者埋葬在屋前後空地,對惡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許多禁忌:婦女懷孕後,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貓、穿山甲和並蒂果實等,忌生雙胞胎;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忌見動物交尾;嚴禁放屁、噴嚏、同族相姦;禁忌吃動物頭尾;禁忌男人接觸女人專用的機織、麻織品、小鋤及豬圈;禁止女性接觸男人專用的**、獵具、會所等等。

仡佬族的風俗習慣,仡佬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

小小志 仡佬族的風俗習慣,包括仡佬族的婚姻 提親 訂親 接親 服飾 仡佬族無論男女皆穿桶裙,紛繁複雜的喪事禮儀 婚姻婚姻締結,一般有提親 訂親 接親三個階段。提親除少數地區規定在農曆七月或逢雙月內進行外,大都無固定時間。男家託媒提親,要請媒人帶去一壺酒,或加上幾個大糯米粑作為禮物。女家一看來人所帶之...

布依族的習俗什麼,布依族的風俗習慣

無名之人 1 二月二 主要是祭祀 土地神 保佑全寨安寧,殺雞敬祖,吃兩色 白 黑 糯米飯。雲南省的布依族,這個節日要過三天,進行以祭 老人房 為中心的祭祀活動。2 六月六 祭田神 土地神和山神,祭畢用雞血沾上各色紙旗,或做成大鳥形分別插在各塊田中。與此同時,召開 議榔 會議,宣佈各種榔規榔約,且由榔...

貴州的苗族和仡佬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你太多慮了,其實苗族沒那麼禁忌,只要說話時不要帶侮辱性的語言就行了。現在的苗族和仡佬族和漢族沒什麼太大區別,我來貴州幾年了,還從沒遇到你說的那種問題。說道風俗節日,苗族有苗年,仡佬族有吃新節。 可能他們對這些比較忌悔,是一種風俗,成習慣了吧 苗族和仡佬族有什麼區別嗎? 仡佬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