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導演的收入在影片的收入中佔多大比例?名導與明星的收入是怎樣的比例

時間 2021-08-11 16:25:00

1樓:

所有人員的費用都是在製片階段談好的,電影的收入是收入,成本是成本,就算你問的是成本,導演從不要錢到出錢的都有。

導演和明星的片酬也沒有比例可言···也許導演很便宜演員很貴···都不一樣····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基本上現在的一線明星,一部電影開價都在400-500萬元,我說的是開價······也有一分錢不要的·····我不知道你究竟要問什麼,所以我就不修改你的問題了,不知道從何改起···

而在美國的話:

電影院收入中有30%左右迴流到製片方手中(當然最開始電影院還要花錢買**),製片人來支付後勤,導演,編劇,演員等等等等的酬勞。

有的大牌演員,大牌導演還會要求片酬之外的分紅,這部分錢取決於票房的好壞。

(演員零片酬出演也是常見的,關鍵在於劇本好壞,比方說《十二猴子》)

所以看一部好萊塢大片票房那麼高,不一定賺錢的。

(《綠燈俠》是賠本典範,本土票房不如投資;還有一個國內例子,就是2023年張偉平說拍《山楂》投資7千萬,票房要破億才賺錢。)

還有就是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麼算吧。

2樓:來自吳城才高八斗的裡海狼

導演的收入在影片的收入中佔多大比例這主要看導演在這部影片中的投資,投入越大,收入中佔的比例就越大,名導與明星的收入是沒有固定比例的,主要看協商。

3樓:昨夜忽然大雪

導演是領工資的,劇本和監製賺錢,然後是演員片酬及特效費用,賺錢最多的就是投資方。然後就是某些大牌明星。導演在這其中可能是拿錢最少的(有分紅的除外)。

4樓:匿名使用者

比例應該不是很大,因為還有很多地方是要花錢的,明星可能會收入多一點。

5樓:情感生活答疑師

導演是一部好電影的靈魂,在電影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但導演的薪酬往往比不上電影的主演薪酬高,因為很多觀眾足因為某個明星主演才會入場**電影的。但是現在大部分導演都有分紅權,票房越高收入越高,甚至比主演的薪酬會高很多。

6樓:娛樂曉得

這要看導演和出品人的合同是怎麼簽訂的,還有明星都是在沒有拍攝之間就講好的片酬的,後期的收入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7樓:陳智豪

這個不好說,也得看影片的收益怎麼樣,票房高的電影,那導演可能賺的多一些,要是票房不景氣的,可能演員賺的多一些。

8樓:浮炙恬磬

製片人在聘任導演的時候在合同裡就談好最少會給多少錢,大賣以後票房收入分成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根據不同**不同導演不同製片人情況都不一樣。

9樓:

這個要看影片的收視率了,明星的收入是固定的,導演的收入就是要看天吃飯了,要看影片的收視率

10樓:湧凌寒

得看票房,一般的話是導演的固定工資加電影提成,就我覺得肯定是演員獲得的錢更多

1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固定比例。情況非常複雜。

有一些名導演,存在感很強,資金都是他拉來的,當然他的分成極高。有的時候小明星願意倒貼也要參演名導演的電影。

而有的電影是大明星拉來的資金,編劇導演和小配角都是明星選的。這種情況下,導演就是打工的,根本沒有分成。

最後,有的中國電影會把導演邊緣化,徐克,周星馳他們經常掛“監製”的職,那導演完全可以沒有。

應收賬款佔銷售收入的比重怎麼計算

小肥肥 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主要指標是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 主營業務收 應收賬款期初餘額 應收賬款期末餘額 2 週轉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收回應收賬款的效率如何及損失程度。企業佔用應收賬款的合理比率應為佔流動資金的30 左右。通常,應收帳款週轉率越高越好。應收帳款週轉率高,表明公司收帳速度快,平均收賬...

業務招待費佔的比例是多少,業務招待費佔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理清個概念哥們,你企業發生多少業務費沒人管你,就算你把企業吃黃了也不違法,你業務費佔銷售的120 都行,就是稅務局認你多少業務費的問題,超出的部分做應納稅所得額調增處理,就是你實際發生額的60 不低於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五 比如你們營業收入100萬,當年業務費200萬,利潤是 300萬先給你打個6折20...

銷售費用佔收入的多少才算合理,管理費用佔收入比多少合適

舊人墨染錦年 不應該是 銷售費用佔收入的多少 而應該是銷售費用佔毛利的多少,最好在50 以內。主要銷售費用的明細科目 1.職工工資 指銷售部門受僱人員全部工資。包括工資 加班費 獎金 津貼等。2.職工福利費 指支付員工的保健 生活 住房 交通等各項補貼和非貨幣 利,包括外地就醫 冬季取暖費 防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