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序持續快速推進,城鎮常住人口數量快速增長

時間 2021-08-11 17:59:41

1樓:o愛o盟之契約

中國現在處於城鎮化的中期,按官方資料我國現階段城鎮化總體約50%~60%的水平,相對於西方國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的近兩百多年的城鎮化,我國起步晚…我國城鎮化起步建國後…正真發展於改革開放以後近三四十年…我國用三四十年的努力現實了西方近百年的才實現的城鎮化。不過相對於西方近80%~90%的城鎮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西方國家現在許多地方出現了逆城市化…而我國城鎮化程序中也暴露很多問題,強拆強遷、農村空心化、高房價、生態環境破壞等諸多問題有待科學合理解決…合理規劃,適當城鎮化有利資源合理配置,但一味強調高城鎮化就是人禍!!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城市化是一個多層次、多區域且長期持續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對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功能改造和基礎設施改造促進了城市建設投資,城市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產業投資,轉移到城市的農村人口需要解決戶口、住房、就業、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促進了城市社會事業投資,共同推動社會總需求得到穩定和快速增長.

其次,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二元結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農業剩餘勞動力不能被現代城市吸收,滯後的城市化水平又阻礙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程序.因此,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城市化上尋找結構轉變的突破口,在人口分佈重新調整的基礎上促進農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優化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

第三,城市具有顯著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勞動力、資本、技術、資訊等社會生產要素越集中,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輻射力也越顯著,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越大.在這種輻射過程中,實現經濟要素優化配置,區域內部產業合理佈局,促進區域經濟和流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專家估計,在現有發展水平上,城市化比重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直接消費可拉動gdp 增幅增加0.5 個百分點.迅速推進城市化構成中國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是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較高增長率的戰略性選擇.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泛、區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城市化發展水平表現出明顯落差,東部地區城市化水平約為39% ,西部地區約為28%.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工業化人口最多的地區,已經產生了一批特色明顯的新興城市,初步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中心、多層次、功能互補的城市體系,然而,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比,東部地區城市化水平的相對滯後表現得也更為突出.

迅速推進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化水平,不僅是保持東部地區經濟穩步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實現「以東帶西」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要求.東部沿海地區具備比較好的城市化發展基礎條件,應因地制宜,採取適當的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人口城市化程序.

我國城鎮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在**

3樓:血殿

⊙徐策 改革開放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2023年,我國城市化率為46.

6%,城鎮人口增加至6.2186億。但是,由於戶籍制度、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限制,我國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城鎮化水平落後於工業化程序。

除此之外,我國城鎮化過程中還積累了一系列矛盾,這些矛盾隨著城鎮化程序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暴露出來,城鎮化速度與質量不匹配。「十二五」時期,應在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城鎮化質量的提升,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1.

我國城鎮化水平總體滯後 對於城鎮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認識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認為城鎮化水平嚴重滯後,主要是集中在在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比較,中國同國際經驗的比較;二是認為前者誇大了城鎮化滯後的程度,認為中國城鎮化大體合適,略微滯後。理由是參與城鎮經濟活動的近郊農民和進城務工經商的外地農民沒有算在城鎮人口中;三是認為中國不是城鎮化滯後,而是隱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業產值中的很大部分是鄉鎮企業和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創造的,應當把農民及其供養的家庭人口也計算進城市人口才比較合理。

應該說這三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準確,三種說法均是以城鎮人口占比即城鎮化率為核心指標來刻畫城鎮化水平的。然而,城鎮化是一個極豐富的概念,並不見得城鎮化率越高就意味著城鎮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統計口徑下,農村人口快速地轉移至城鎮、或者說城鎮數量的增長只是從單一的數量層面刻畫了城鎮化的水平,缺乏對城鎮化的質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

這種片面的城鎮化水平評價方法指導下的城鎮化將使城鎮化逐步偏離其真正含義。 第二種和第三種說法以從事甚至參與城市經濟活動的人口都計算在城鎮人口之內,顯然是犯了將城鎮化水平的數量層面的單項指標誇大的錯誤。因此,我們比較傾向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相對滯後的說法,與第一種說法相近,但滯後的原因要遠比第一種說法豐富得多。

2.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發展 城市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經濟內涵和發動機,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空間表現形式和促進器,二者相互促進,理想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是工業化與城鎮化適度同步推進,二者協調發展。 我國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國長期實行重工業化優先發展的戰略。

而重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吸納勞動力就業較少,再加上戶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為地限制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流動、向非農產業轉移,所以儘管工業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業勞動力卻增加不多,工業化程序並沒有帶來相應的農民非農業和城鎮化。 城鎮化過程也是非農化的過程,城鎮不僅是第二產業的聚集地,同時也是第三產業的聚集地,城鎮化不僅是農民轉向工業就業,也是農民轉向服務業就業。綜合衡量,我國城鎮化水平不僅滯後於工業化,還滯後於非農業化水平。

3.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 城鎮化的過程本應是隨著市場化、工業化而發生的,從二元社會結構逐步向一元社會結構轉化、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從事非農產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農民的職業、身份和生活方式均發生著深刻變化,城鎮化實質上是人口與土地兩個層次同步轉型的過程。 然而,長期以來,城鎮化被狹義地放大了城市(鎮)房地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的趨勢。

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出現了亂佔耕地現象。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的空間失控現象嚴重,突出表現為城市以一種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佔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農民。 4.

「偽城鎮化」、「半城鎮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開放之後,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2023年的17.92%上升到2023年的46.6%,年均增長接近1個百分點。

然而受中國城鄉分割以及戶口制度的約束,這種城鎮化尚是一種「偽城鎮化」。大量的農村產業工人雖然居住在城市並被計算為城鎮人口,但其並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鎮)的各類公共服務。這實際上是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一種不完整狀態。

具體表現為農民已經離開鄉村到城市就業與生活,但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許多方面並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在這種以「常住的流動人口」為主要推動力的現行城市化模式,由於沒有給予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選擇,因而城鄉人口年齡結構被逐漸倒置,在城市人口生產性提高的同時,農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這種人口結構變化趨勢意味著,城市得以延長人口紅利期,是以農村人口結構扭曲為代價的。

在一定程度上,城鎮經濟的發展是以犧牲農民工的發展為代價而取得的。 5.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 城鎮的形成發展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其發展依賴於良好的自然環境,同時也深刻影響著自然環境。

城鎮化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是由於城鎮的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資源以及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自然環境的淨化能力而引起的。 隨著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利用資源的相機減少,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尖銳。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或消耗行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城鎮的土地和淡水兩大資源的直接佔用或消耗所佔的比重還不高,但在人類生態系統直接或間接誘發的物質消費法則下,全國城鎮化發展使用的土地資源佔用比例達到20%以上,淡水資源的佔用比例達到30%以上。 其次,儘管能源和礦產兩類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存在於點、線的空間形式,但其資源消費的80%及以上都發生在城鎮系統範圍之內。

第三,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能源和礦產資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國家城鎮化發育的環境基礎損耗或被佔用程度也發生著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存在於「面狀」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於「條帶狀」或「線狀」(如河流汙染)以及「點狀」(如工業和城鎮固體廢棄物排放,以及採掘業的地貌環境破壞)形式。 因此,城鎮化的物質消費需求使得整個國家的資源環境基礎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發展出現了「城市病」的跡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發展效率,但也因此產生更多能耗,交通、水電氣熱等**壓力不斷增大,尤其是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過大和過度集中,將出現「城市病」。

我國城市的版圖正在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延伸。 當城市數量越來越多、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後,人們卻驚愕地發現,本應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著越來越多的問題。「生活在大城市還有多少幸福感?

」這樣的討論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熱門話題,因為大城市生活中的種種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罷不能的心結。 「城市病」是隨著城市擴張與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一種特殊病症。但它像幽靈般始終驅之不散,不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時也影響並制約城市的發展,加重社會管理成本,使城市發展處於兩難境地。

7.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四點建議 「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仍然處於加速階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長,到「十二五」期末,中國的城市化率將超過50%,中國的城市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 面對城鎮化過程中出現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不能繼續單純追求城鎮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鎮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國的城鎮化程序還將向著國際化、群落化、生態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並且更加註重內涵式城鎮化發展,提升城鎮化的質量,不斷提高城鎮化的包容性,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資訊中心**部)

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會面臨哪些挑戰,城鎮化過程中會帶來哪些社會問題?

蛙家居 據報道,截止目前我國城鎮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 比2012年末提高4.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城鎮化的內容更加寬泛了,廣泛滲透到各個方面,城鎮化的任務也比以前更加艱鉅了。報道稱,目前很多的農村人口不願意進城,而特大城市 大城市對農業轉移人口有吸引力,但這些城市往往還有種種限制,中小城市放開...

中國為何要堅持走城鎮化道路,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為什麼要堅持以人為本

中國為什麼要走新型城鎮 化道路近來,新型城鎮化已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人們普遍認為,新型城鎮化將會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有人認為,新型城鎮化就是新一輪的高速城鎮化,將會大興土木 圈地造城 逼農民進城上樓 推高房價.新型城鎮化果真會如此嗎?如何理解新型城鎮化?我國為什麼要提新型城鎮化?怎樣才能走出一...

城鎮三化建設是什麼,什麼叫城鎮化建設

城鎮 三化 建設的內涵 一 新型工業化 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 經濟效益好 資源消耗低 環境汙染少 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二 新型城鎮化 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城鎮化建設,走科學發展 集約高效 功能完善 環境友好 社會和諧 個性鮮明 城鄉一體協調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