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中國人消費不是量入為出,而是及時行樂

時間 2021-08-11 18:05:29

1樓:

這要結合國家發展歷程來看。

總的來說,新中國成立以後分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個時期,在七十年代末期未改革開放以前,我國都屬於計劃經濟時期。新中國由戰亂中浴火而生,一切都百廢待興,那時候國家物資緊缺,人口增長迅速,國家也有相應的計劃經濟政策來控制物資分配。

經歷過糧票、布票、肉票這些計劃用票的如今的長輩們,是早已經習慣了量入為出,把錢用在刀刃上,是所有想把日子過好的人共同的想法。

在進入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迅速騰飛,而相應的人口計劃生育政策也產生,基本上城市人口有公職的人員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農村也一般只有兩個,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想辦法給孩子更好的。

在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一切都以洪流一般的力量流入我國,這其中就包括超前消費這個理念,信用卡這個東西,在以前的中國是沒有出現的。而發展中的中國也需要這樣的消費力來帶動這個國家的生產力,於是許多商家的宣傳重點都選擇了及時行樂這個觀點。這也是造成如今的人花錢買高興的原因之一。

總之,人類歷史程序是在不斷髮展的,並不是說哪種消費觀一定好哪種一定不好,而是要符合自己的消費水平,這才是最正確的消費觀。

純手打,望採納。

計劃經濟

改革開放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作為國家喉舌的**做出的偉大功績了。國家綜合實力發展必然帶動生產能力的發展,假設人口總量保持大致穩定,但是生產能力卻越來越強,造成貨物總量超出市場需求那麼你要麼出口貨物,要麼拉大內需。可是出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不光涉及到貨物本身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問題,還涉及到其他國家對於本國企業的保護所採取的一些列手段比如高關稅,配額制度等。

而拉大內需就容易得多,你只要讓一批人成天宣傳今天過明天的日子這個概念就好了。於是超前消費成為了一種看起來很時尚的概念。而我們的**就很好的完成了這個任務。

總之,及時行樂也好,超前消費也好,都是國家經濟層面想要的結果,至於犧牲多少人的利益,在國家經濟發展面前一改可以無視。因此,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在國家為背景進行的經濟洗劫理性消費,並且找到可靠的投資專案才能最大程度自我保護並且減少自己的損失。是的,損失,別以為你把錢存銀行不消費就沒事了。

經濟改革為口號的財富蒸發血洗了多少人的銀行戶頭?十年前的一塊錢購買力和今天相比差了多少?事到如今很多人都看清楚了某些人的嘴臉,這才逼得的大媽們,今天掃**,明天掃樓盤,都是一個目的,自保!

找到這些不容易貶值的專案保住自己一輩子辛苦所得。

3樓:還剩兩張牌

心態和環境發生了變化,爺爺奶奶那一輩人,他們就算想要消費既沒有錢也沒有機會。

父母一代人,在年輕的時候和爺爺奶奶那時候差不多,是到了現如今才開始進行消費,而且是理性消費。把生活,養老,醫療,還有家庭長遠計劃規劃的相對實際合理。可以算是量入為出把。

而我們這代年輕人,就是典型的及時行樂了。

主因還是環境造就的,爺爺奶奶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思想,每天生產,工作,就像永遠不會錯的鐘表,沒錢沒時間,更沒有那個想法。所以爺爺奶奶在失去生產工作後,就把照顧家庭作為生產工作,作為日常的一部分,每天還是鐘錶一個的照顧小輩,照顧親人,擠出來一點時間才去安排私事。直到自己燈枯油盡,再也轉不動。

父母那一輩人是見證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化,對環境改變極大的一代人。他們的一生就是國家社會的發展史。年輕的時候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依然有條不紊的安排收入支出,安排日常活動。

近年來越來越發達的交通和旅遊業,還有物流,和電子商品讓退休或者臨近退休的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很多人抵擋不住這種**而投入相當多的金錢和時間去消費。釋放自己這被束縛的一生。

但是他們骨子裡還是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在條件對等的情況下,把日子過的越來越好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只不過過去和現在,好的定義不同了。更注重精神生活了。這是現在消費主體,理性消費的現狀。

我們這代人就更好理解了,計劃生育的產物,從小嬌生慣養,市場開放造就了貧富差距,讓很多孩子們產生了不平衡的心理,而畢業後的工作競爭,更是父母那計劃經濟分配工作的一代人完全無法體會到的社會的壓力和殘酷。在夢想和現實中的掙扎,更多人對現實無能為力的人選擇了麻醉和逃避。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消費如此不理性。

因為開放的思想給與我們無限的夢想,和殘酷的現實又把人打回原形,我們短短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從夢中的理想鄉墮入凡間的地獄。失去了夢想和動力,而又衣食無憂,年輕人當然會變得消極和怠惰,花掉手中所有的錢。這並不是仿照歐美,而是國情決定的。

國家每一個政策都有利有弊,造就一批精英,也會製造一大批精神或者思想上的殘次品。但是無論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我們,這都是沒錯的,因為在我們各自的眼中,這就是活著啊。這就是我們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實現的美好生活啊。

4樓:小飛人在飛

1、量入而出和及時行樂不是一對王不見王的矛盾,量入而出是一個消費觀,及時行樂是享受觀,一個偏物質,一個重精神。不過呢,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對於有的人來說,或許今天給女友買個包包,自己吃一個月的方便麵,他還是覺得開心。

對於有的人來說,因為買了房子了而無法去看歌劇就會不高興。

2、不得不承認,n年前國內經濟飛速發展,很多人富裕了,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了。而且網路時代發展到現在,很多中老年人觀念都在改變了,更何況是消費主體的中青年人呢?身邊和網路,都能看到消費指南,而信用卡,花唄等“新的”金融方式,又為及時行樂的消費提供了可行性。

而且,傳統觀念認為“錢”是財富,現代生活中,“信用、人脈”和錢一樣,也是各人財富啊。

3、 投資觀念上,潛移默化的從“看眼前”變為“看長遠”。這幾年很多人認同炒房這個觀念,而幾十年前買一套兩套房來住的比例可能就大於貸款買房來炒的。所以到現在很多人的掛念會覺得,量入為出太保守了,長遠看要如何投資,獲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及時行樂所需要的資金並沒有超過自己三五年內能承擔的部分,其實也還算一種“量入為出”,所以“量入為出”和“及時行樂”並不矛盾,只是各人時間標準不同了。

4、 如果無法承擔長期入不敷出的後果,那種盲目的及時行樂就是交智商稅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我們要清楚兩個名詞的含義。

量入為出: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支出。《禮記·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及時行樂:抓緊時機尋歡作樂。出自《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然後我們看看問題,“為什麼現在中國人消費不是量入為出,而是及時行樂 ”,此問題本身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我們可以從中國人群體的三個層面簡要說明問題本身存在的語病:

一、廣大普通民眾層面。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都是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格要求自己,不論是建高樓的民工還是修地鐵軌道的工人,或者是從事科技、服務、電子等等行業的普通工人都是量入為出的去消費,否則國家就處於動盪中。正是由於千千萬萬的普通工人、農民的辛勤勞動,量入為出,愛國敬業,從不驕奢淫逸,才使得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幸福感越來越強;

二、小資產家庭層面。處於城市結構中的小資產家庭有了房子、車子和穩定的家庭,但是沒有過多的票子,這個實際情況限制了及時行樂的行為做法是不現實的。要清楚小資產家庭的安逸生活並不是及時行樂的浪費,安定無憂的生活沒有人願意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是小資產家庭可以承受得起;

三、極少數大富大貴層面。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地方都有富人,其聚財的方式各不相同:或暴發戶,或艱苦奮鬥,或**,或**,或詐騙,或繼承……數不勝數。

富人數量上所佔比例應該在十萬分之一以下。在如此低比例下的富人,由於社會地位、所有資源的不同還是備受關注。絕大多數富人還是克己守法,為富不仁者佔極少數,卻也是害群之馬。

對於及時行樂者,多發生於明星揮霍、富二代官二代豪擲千金。其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完善,社會關係混亂,學識教育中斷或扭曲,不能因為這一小撮人的及時行樂、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而代表中國人。

總體來說,中國人還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講禮貌有原則,講衛生懂養生,孝悌善良。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個不是一朝一夕導致的,而是社會引導的結果。

首先,你見過70後及時行樂嗎?是不是非常少?而80後?

是不是稍微多了一些?90後是不是就更多了?最初期,是出現了卡,導致大家對資金的概念越來越薄弱,對於錢慢慢的認為是數字。

(如果現在還是花現金,會減少一大部分的開支)其次是出現了信用卡,從而導致我們可以花將來的錢了,而對於這部分的錢,大家花起來感覺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樣,心裡沒有概念。再往後就是貸款,貸款的本意是讓暫時沒有錢週轉的人提供支援,雖然有利息但是借款人付得起,但是,房貸讓人們看到了投機的希望,而後來又出現了消費貸等等,銀行呢,把這項又作為考核的指標,從而導致了貸款量的上升。至少大家對貸款不牴觸了,對於預支消費也不陌生了。

這時候,一些**又出現了,尤其現在自**的宣傳,稽核幾乎等於零,各種眼花繚亂的資訊刺激著眼球,充斥著大腦,年輕人無法辨別真偽,加上叛逆,其實究其根本就是社會引導的結果。

商業和經濟的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business study是商務運作,指買賣交易,商業操作等。economics是經濟,巨集觀經濟是國際或國家的經濟狀況和執行,以及其變化、發展和控制,微觀經濟是各個行業或某個層面的小圈子的經濟狀況。

8樓:匿名使用者

商業是是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從而實現商品的流通的經濟活動。商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商業是指所有以營利為目的的事業;而狹義的商業是指專門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營利性事業。

經濟這一詞**於希臘語,其意思為“管理一個家庭的人”。唯物主義代表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為經濟。嚴復曾將經濟一詞翻為生計。

日本人將其正式翻為經濟,後由孫中山先生從日將這一說法引入中國。

參考資料 http://www.bosidata.com

為什麼中國人會有黃色的眼瞳,中國人的眼睛為什麼有的是黑色有的是棕色有的是黃色?

為什麼東西方人的眼睛顏色不同 東方人是黑眼珠,西方人是藍眼珠,這是人們所共知的。那麼,為什麼種族不同的人,眼珠的顏色也會不同呢?這裡所說的眼珠是指眼球前面中間部分,這個部位是由角膜 虹膜和瞳孔組成的。由於角膜是無色透明的,那麼眼珠的顏色就是虹膜的顏色。那麼,為什麼東方人的眼珠是黑色,而西方人的眼珠是...

中國人為什麼有字,為什麼現在中國人沒有字了,以前人有字

古人出生時,有名無字,時才有字,一般來說,字和名存在一定的關係。比如司馬遷,姓 司馬 名 遷 字 子長 遷 本身就有 長 的意思。古人的姓氏名堂很大,我記得大學裡上古代漢語講了幾節課呢,情況相當複雜,現在只記得大概了。呵呵,lz如果感興趣可以去找點基本的書看,比如王力的 古代漢語 裡好像就有,類似的...

現在的中國人為什麼會缺乏常識,中國人最缺乏的常識有哪些?

孤狼 誰說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收到一定的教育,你的問題過於模糊。中國人最缺乏的常識有哪些?5 橄欖油的橄欖 基本常識 交bai通常識 中國人不du會過馬路 中國zhi人開車搶道造成交通dao堵塞 截車版時站在路的中間 社交常識 中國人權見到外國人不打招呼 只是看看 中國人很少說謝謝 感謝 麻煩您了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