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總習慣於拒絕別人的好意

時間 2021-08-30 10:14:58

1樓:寧ning子

來個例子,有一次我剛走進教室,看到桌上的巧克力(老師)很喜歡,然後問我是否願意來,問題就來了。這是焦點,我本能地拒絕了。但是在我拒絕後,我很抱歉。

當時我是怎麼想的?我為什麼不帶一個呢?

一秒鐘不會產生很多有意識的想法。我不認為收到老師的巧克力應該歸功於她的感情。拒絕幫助我的女孩認為我對她沒有任何打算。我認為這種潛意識拒絕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我的假想是,當人遭遇到沒有預期到的情況,但又必須馬上做出決定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把決定權交讓給防衛機制。防衛機制的作用就是保護你自己,拒絕外界的刺激和這種刺激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巧克力那個栗子中,老師的好意是令我猝不及防的,而當時我馬上拒絕就是我當時在無意識中啟動我的心理防衛的表現。

如果當事人的是個焦慮敏感的人,他/她對周圍環境的警惕性可能會比較高,安全感較低,因此防衛機制的閾限(threshold)也會降得非常低。一有出乎意料的事件出現,馬上就會啟動防衛。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下意識拒絕別人幫助的大多數是女孩子,因為女性的安全感指數相比於男性可能要低一些。

而另一方面,當事人和提供好意者的關係,還有事件發生時所處的氣氛和環境也會導致當事人警覺提高,防衛機制的閾限降低。在我的例子中,我對於老師的敬畏,還有我和她相處時感到的那種緊繃感,導致我對她的警覺要比我對普通朋友的警覺高出很多,可以**,如果她給我提供其他幫助,我還是會下意識拒絕。

拒絕別人的好意,在人們放鬆並且反應時間充分的情況下,往往是有意識地思考做出的判斷;而在人們精神緊張,警覺度高的時候,這種拒絕往往是下意識防衛機制的作用。在很多情況下,當事人的性格和當事人所處的精神狀態又都會對他/她們的警覺度和防禦閾限產生很大的影響。

2樓:靜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幫助別人不僅僅是一種行為,人們總是可以從別人的幫助的行為解讀出各種各樣的資訊,這些潛臺詞使人們拒絕這些幫助,哪怕這些幫助是他們需要的。

1、不想欠別人人情

我覺得現在互惠互利都已經是社會規範之一,人和人之間幫助是相互的,一個人不懂得知恩圖報,人們都會親切的稱其為白眼狼。有的人,認為接受幫助破壞了自己的自由需求,認為幫助行為使得自己以後的選擇變得不自由,君不見中國送禮的一大堆,更多的時候交換的不是禮物,而是人情。

2、是否有所圖

我覺得大家都知道沒有免費的午餐(其實早餐和晚餐也沒有)。你的好意在別人眼中不一定是好意,在當今社會中,信任危機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騙信任,騙感情,騙同情,記得《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那個叔叔用了幾瓶可樂把小孩子騙到暗地弄瞎眼,這些社會現象是人們不斷揣測對方**用心以保護自己的催化劑,人們越來越會保護自己了,但是也越來越沒安全感了。

3、顯得無能

4、總結

我覺得很多人看問題的角度都很不一樣的,任何行為有時候已經不只是一個行為了,它包含的資訊是十分巨大的,而這些資訊一旦被表達,可能就會被人解讀成為另外一副樣子。

3樓:我按名都背起來

看看這些人的心態,你就明白為何那麼多人會拒絕他人的好意。

每一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免費的午餐。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有心理成本的,自己會對別人產生虧欠感。對它人的虧欠感意味著雙方的關係可能是不對等的,有的人會儘可能再去幫助別人,使得自己再次恢復心理平衡;而有的人,認為接受幫助破壞了自己的自由需求,認為幫助行為使得自己以後的選擇變得不自由。

可能是習慣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幹,本能的拒絕別人幫助。或者孤獨慣了,不喜歡別人的幫助。或者只相信自己對別人有防備心不想和別人有接觸。

有時候,別人是真的想幫你。而你們會覺得別人有所圖。我覺得不管是接受也好,還是拒絕也罷。

要說明白,委婉一點。若是委婉的拒絕,傷害程度會小一些。

如果一個人給你的好意,是一種接近的方式,那麼你的拒絕無疑對他是一種傷害,即使你是想保持距離,做朋友。

如果一個人給你的好意,是無意間發現你的需要,順便的伸出援助之手的,你的拒絕可能會讓人感覺有距離,把彼此的距離拉遠了一點,這也可能是你保持距離的方式,但是傷害在他人眼裡應該不算,但是會讓人覺得很見外,這就需要委婉了。

拒絕也是需要技巧的,這些小細節,很能體現人的情商。

4樓:biu弟

我理解的話,其實是個人的覺得,別人給了我的東西,我怕還不起給別人,所以,最好還是不接受任何東西,這樣,以免欠下太多的人情,對自己的心靈造成壓力。

好意

好:好hǎo優點多或使人滿意的,與“壞”相對:好人。

好漢。好歹。好事多磨。

身體康健,疾病消失,生?意:意yì心思:

意思。意見。意義。

意味。意念。意志(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

這是好意的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善良的心意。

接受

指同意收下的意思,同意收下別人給我的東西,包括物品,心意,這麼看來,這些東西是別人給我的,但是我接受不接受,那隻能看我自己的意願,如果說,別人給我的好意,其實對於我來說並不是那麼好,那我是接受,還是拒絕呢?這樣我們需要選擇,如果選擇接受,那會違背自己的意願,如果拒接,別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我這麼好的對他,他卻這樣呢?對嗎?

結果

結局,通常指收場或文學作品中情節的最後部分。我們這裡說的結果,其實也就是在接受與不接受之後產生的一個結局,我選擇不接受,那是因為,在我的心中衡量了一番,覺得,不接受,也不會影響到對方的心裡,更不會影響到我自身。

總結

一個是否願意接受別人的好意,其實這都是看一件事情對於自身的感受,如果說感受好的話,我也可以不接受,因為不想欠下別人任何東西,這是一個做人的自身準則,每個人都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人總習慣於拒絕別人的好意

5樓:我和你你與他

每一個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沒有免費的午餐。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有心理成本的,自己會對別人產生虧欠感。對它人的虧欠感意味著雙方的關係可能是不對等的,有的人會儘可能再去幫助別人,使得自己再次恢復心理平衡;而有的人,認為接受幫助破壞了自己的自由需求,認為幫助行為使得自己以後的選擇變得不自由。

任何行為都不僅僅是一個行為,一個行為包含的資訊是十分巨大的,而這些資訊一旦被表達,可能就會被人解讀成為另外一副樣子。

6樓:夢之耿鬼

可能是習慣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幹,本能的拒絕別人幫助。或者孤獨慣了,不喜歡別人的幫助。或者只相信自己對別人有防備心不想和別人有接觸。

7樓:宣凝子

來個例子,有一次我剛走進教室,看到桌上的巧克力(老師)很喜歡,然後問我是否願意來,問題就來了。這是焦點,我本能地拒絕了。但是在我拒絕後,我很抱歉。

當時我是怎麼想的?我為什麼不帶一個呢?

一秒鐘不會產生很多有意識的想法。我不認為收到老師的巧克力應該歸功於她的感情。拒絕幫助我的女孩認為我對她沒有任何打算。我認為這種潛意識拒絕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我的假想是,當人遭遇到沒有預期到的情況,但又必須馬上做出決定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把決定權交讓給防衛機制。防衛機制的作用就是保護你自己,拒絕外界的刺激和這種刺激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巧克力那個栗子中,老師的好意是令我猝不及防的,而當時我馬上拒絕就是我當時在無意識中啟動我的心理防衛的表現。

如果當事人的是個焦慮敏感的人,他/她對周圍環境的警惕性可能會比較高,安全感較低,因此防衛機制的閾限(threshold)也會降得非常低。一有出乎意料的事件出現,馬上就會啟動防衛。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下意識拒絕別人幫助的大多數是女孩子,因為女性的安全感指數相比於男性可能要低一些。

而另一方面,當事人和提供好意者的關係,還有事件發生時所處的氣氛和環境也會導致當事人警覺提高,防衛機制的閾限降低。在我的例子中,我對於老師的敬畏,還有我和她相處時感到的那種緊繃感,導致我對她的警覺要比我對普通朋友的警覺高出很多,可以**,如果她給我提供其他幫助,我還是會下意識拒絕。

拒絕別人的好意,在人們放鬆並且反應時間充分的情況下,往往是有意識地思考做出的判斷;而在人們精神緊張,警覺度高的時候,這種拒絕往往是下意識防衛機制的作用。在很多情況下,當事人的性格和當事人所處的精神狀態又都會對他/她們的警覺度和防禦閾限產生很大的影響。

8樓:思思說育兒

因為人本能地都有防禦和戒備心理,特別是對於跟自己沒有那麼親近和熟悉的人,這也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具體來說,有以下4種情況:

1、出於心理本能。別人的好意,也許出發點確實是善意的,是想幫助他人的。但是從接受好意的這個人的角度來講,他會產生對對方動機的不信任和懷疑,也可以理解,這出於人的心理本能。

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甚至於“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些話不是沒有來由的,前人總結出來,勢必是在“免費的善意”這裡吃過很多虧。而很多人也的確是把這樣的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貫徹執行。

2、有些人曾經因此吃過虧。有些人可能確實曾經因為他人的虛假善意,最終吃了大虧。因而在心理暗自發誓,來自於他人的莫名善意,一律不接收。

3、有些人界限過於分明、不喜歡欠別人。

如果無端端接受了別人的好意,相當於在情理上欠下了別人的一筆賬,勢必將來是要還的。

他不習慣在心理上這麼欠別人一筆,他喜歡凡事乾乾淨淨,這種人通常界限感特別分明,而且可能是過於地分明。

他們喜歡以事歸一事,今天的事情今天結,他們喜歡賬目分明。

4、有些人顧慮很多。當別人投遞過來一個善意的時候,這類人內心聲音會非常多,可能會想後果、想對方的動機、想自己該如何迴應。

無論如何,從被拒絕的這個人的角度來講,被拒絕肯定是心裡不好受的,因為也許自己在付出善意的這一刻,並沒有去功利性的想回報、結果,但遭到別人的拒絕怎麼樣也是不痛快的。從心理學角度,有研究表明,被拒絕產生的痛苦感受是最難以化解、最難以承受的一種情緒。

9樓:我按名都背起來

看看這些人的心態,你就明白為何那麼多人會拒絕他人的好意。

每一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免費的午餐。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有心理成本的,自己會對別人產生虧欠感。對它人的虧欠感意味著雙方的關係可能是不對等的,有的人會儘可能再去幫助別人,使得自己再次恢復心理平衡;而有的人,認為接受幫助破壞了自己的自由需求,認為幫助行為使得自己以後的選擇變得不自由。

可能是習慣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幹,本能的拒絕別人幫助。或者孤獨慣了,不喜歡別人的幫助。或者只相信自己對別人有防備心不想和別人有接觸。

有時候,別人是真的想幫你。而你們會覺得別人有所圖。我覺得不管是接受也好,還是拒絕也罷。

要說明白,委婉一點。若是委婉的拒絕,傷害程度會小一些。

如果一個人給你的好意,是一種接近的方式,那麼你的拒絕無疑對他是一種傷害,即使你是想保持距離,做朋友。

如果一個人給你的好意,是無意間發現你的需要,順便的伸出援助之手的,你的拒絕可能會讓人感覺有距離,把彼此的距離拉遠了一點,這也可能是你保持距離的方式,但是傷害在他人眼裡應該不算,但是會讓人覺得很見外,這就需要委婉了。

拒絕也是需要技巧的,這些小細節,很能體現人的情商。

為什麼有的人愛算計別人,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在背後算計人呢?

歡 建議你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因為這樣不愉快的生活是會傷害自己身體的,不如早點重新選其他職業 人只要是長大了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出了社會,人與人之間有利益關係了之後,就更是如此,所以你也不要太難過了,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你不笨,只是覺得這麼做自己不開心又累而且沒意思,有的人喜歡算這是沒辦法的...

為什麼有的人總愛給別人提建議,為什麼男人總是喜歡給別人提供意見和解決方案?求大神幫助

我覺得這種人應該是比較裝的,喜歡別人崇拜他的感覺,所以什麼事情都要裝出一副自己都懂的樣子來,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人。我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到了大學以後,一開始遇到,還覺得他很厲害,慢慢的就開始反感他這種做法了,我和其他舍友一起分析過,他之所以這樣,應該就是自己並沒有這麼優秀,但是自卑感讓...

有的人為什麼會習慣性裝傻

因為聰明是一個累人的事情。裝傻很多時候可以讓事情變簡單。而且,實際上,聰明人做出傻的樣子並不是都是在 裝傻 他 她那是 真 傻。沒有人可以方方面面時時處處聰明 累死人也做不到哇! 沉夜孤星 這可能和個人經歷有關吧,算是一種自我防衛,不鋒芒畢露。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叔讓我點菜,於是我點了個烤串,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