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各個道的行政區域劃分都相對應今天的哪些地方呀

時間 2021-09-03 05:21:33

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唐初貞觀年間,將全國劃分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

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古代唐朝地區劃分等級。

2樓:秦時暮雨

1、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2、(1)關內道 :治所—— 鳳翔府(今陝西鳳翔)下轄: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1)河南道 :治所——洛陽  下轄:

東都(洛陽)、河南府、睢陽(宋州)、汴州、孟州、陝州、虢州、汝州、許州、蔡州、陳州、潁州、亳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3)河東道:治所——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 下轄: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單于都護府。

(4)河北道: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南)下轄:

懷州、衛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

(5)山南道:治所——襄陽(今湖北襄陽) 下轄:

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忠州。

(6)淮南道:治所——揚州(今揚州市)下轄:

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

(7)江南道:治所——越州(今浙江紹興市)下轄: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嶽州、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溱州、珍州、珜州。

(8)隴右道:治所——鄯州(今青海樂都)下轄:

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9)劍南道:治所——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下轄:

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瀘州、茂州、翼州、塗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戎州、嵩州、鬆州、文州、扶州、龍州、當州、悉州、恭州、保州、真州、霸州、柘州。

(10)嶺南道:治所——廣州(今廣東廣州市)

廣州、韶州、潮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蒙州、龔州、潯州、鬱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繡州、象州、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州、田州、嚴州、山州、巒州、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州、德化州、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

3、唐朝時期全圖:

3樓:彼岸的暗夜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唐初有州328個、縣1573個,為加強管理,按山川地形分全國為10道,後增至15道。設道之初僅由**派監察大員不定期赴多事地區視察,未成定製。

至開元時始置各道採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如漢刺史。後因邊患頻增,為加強邊帥權力,使邊境節度使兼任道採訪使,且兼轄州縣事務,重演東漢末年外重內輕的局面,最後導致安史之亂。平叛後節度使制已行於全國,形成道(方鎮)、州府、縣**政區。

割據之勢已成,尾大不掉,又出現五代十國的**局面。

府建於唐開元時,相當於州。當時凡屬京師、陪都或本朝帝王駐蹕地,皆建府以顯示其特殊地位。府的行政長官為府牧、府尹、少尹,其下屬機構府、州大致相同,均置司錄、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府(州)學等,但府屬官吏的品秩比州高。

從五代至宋、元,建府地區逐漸擴大。到明代,全國已普遍建府,取代唐以前的州。

唐代地方機構還有都督府與都護府。都督的名稱始於東漢,魏晉以後常兼駐地所在州的刺史。北周改稱總管,至唐復為都督。

景雲後凡持節的都督改稱節度使,都督的名稱遂名存實亡。都護府源於漢的西域都護。唐代沿襲該制於四境置六都護府,成為管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

都護府下屬機構與內地府州大致相同。

唐朝行政區劃的簡介是什麼?

4樓:我是龍的傳人

唐朝行政區劃,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國曆代行政區劃沿革中比較重要的轉折時期。在較長時期內,唐朝採用了“道州縣”**制,但是“道”的實際許可權相互間差異很大,變革繁多,而且其基礎往往是節度使的實際權力膨脹,所以這一體系常被稱為“虛**”。而且唐朝疆域經歷了顯著的擴張到鼎盛到縮減的過程,後期逐漸趨向五代十國的**狀態,行政區劃的記載已經非常不完整。

但是唐初始設的“道”的概念,仍然影響了之後的宋朝,併成為“路”的原形。

唐朝還將部分比較重要的州命名為府,以示與一般州的區別。同時,與府並列的還有都督府與都護府,但是都督府由於都督權力太大,在設立後又撤除。唐太宗平定高昌後,始設安西都護府,其後漸次增置,至唐中宗時共有6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唐朝還按照經濟、地理等因素,將所有的州(府、郡)和縣分級,其中州最多分為輔、雄、望、緊、上、中、下,共七等,縣則分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級行政區按照級別的不同,其官吏級別、人數等建制都有所不同。

劃分:1、道

627年(貞觀元年),唐太宗為省幷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勢劃全國為10道。這10道是: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和嶺南。

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由10道變15道,山南分置為東、西二道,關內道長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陽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經玄宗改置,諸道的範圍漸成定製。

太宗初設各道大致範圍:

關內:大致相當於今陝西中、北部,甘肅隴東以皮內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當於今河南、山東二省黃河以南、江蘇、安徽三省淮河以 北的地區。

河東:大致相當於今山西全省與河北西北部內外長城之間的地區。

河北:大致相當於今河北長城以南.河南及山東二省的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山南:大致相當於今四川東部,陝西、甘肅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區。

隴右:大致相當於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及新疆東部的地區。

淮南:大致相當於今安徽、江蘇二省淮水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

江南:大致相當於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蘇、 安徽的長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貴 州東北部的地區。

劍南:大致相當於今四川中部和雲南北端。

嶺南:大致相當於今 廣東、廣西二省和越南東北部的地區。

玄宗時增設的幾個道大致範圍:

江南東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蘇長江以南地區。

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東部長江以南地區。

黔中道:今貴州全部及其與四川、湖南、廣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山南東道:將原山南道以四川與陝西兩省東境作為分界線劃分,以東為山南東道。

山南西道:將原山南道以四川與陝西兩省東境作為分界線劃分,以西為山南西道。

京畿道:分關內道長安附近諸州增設京畿道。

都畿道:河南道洛陽附近諸州增設都畿道。[8]

唐道下轄府、州,府、州下領縣。639年(貞觀十三年),10道統領府、州358,縣1551;開元末年(740年),15道統領府、州328,縣1573。此時,唐朝的疆域已超過漢武帝全盛時期。

京畿道北部.都畿道.河南道河北道南部河北道北部山南東道 山南西道隴右道東部.

隴右道西部(安西都護府).河東道北方各道

2、府在唐代的行政區劃中,不但有唐太宗新開的“道”,還有唐玄宗新開的“府”。最早設府是在713年(開元元年),玄宗升國都雍州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為河南府。以後,設定和改置的府增多,成為唐朝行政區劃中的一個重要的單位。

綜觀唐代諸府大致可分為三類:

(1)諸京都(包括陸續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駐蹕之地改置為府,以示不同於常州,如幷州改置為太原府,荊州改置為江陵府。終唐之世,此類府有10個:京兆府(原雍州)、興德府(原華州)、鳳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興唐府(原陝州)、河中府(原蒲州)、興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江陵府。

(2)在內地重要地區置都督府。都督制起自曹魏,當初專理軍事,不涉民政;晉始兼任刺史;北周時改都督為總管;627年(唐武德七年)改稱都督,兼理軍民,都督府始成行政區劃之一級,如揚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710年(景雲初年),唐有都督府24,分轄國內各州,惟畿內諸州不隸。

但不久即以權重而廢。

(3)邊地置都護府。都護之名起自西漢,當時在西域設有都護。唐太宗平定高昌後,始設安西都護府,其後漸次增置,至唐中宗時共有6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都護府

3、節度使

其名起於魏晉,但僅是一個官銜名稱,並無管轄區域。711年(景雲二年),唐以涼州都督充任河西節度使,此名稱才確定,並列入正式邊疆官制。至唐玄宗開元和天寶之間,已增至10個節度使:

河西節度使、范陽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劍南節度使、安西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北庭節度使、平盧節度使、嶺南節度使。它們都分佈於邊地。安史之亂以後,節度使制被濫用於內地,使這種原為邊關的軍事制度變成為內地實際的行政區劃單位,而且大者連州十數,小者亦兼

三、四。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756—761年(唐肅宗時)節度使已有44;又據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所載,在806—820年(憲宗元和年間)唐全國有節度使47。所以唐初的行政區劃單位——道,在此時(安史之亂後)已徒有虛名了。

縱觀唐朝的行政區劃制度,應該說這是中國行政區劃沿革史中的一個大變革時期。唐太宗創立了“道”,唐玄宗把“府”引進行政區劃中來,唐睿宗又把節度使變成正式建制;使唐代的行政區劃基本上成為**制,主要是道—府(州)—縣。後期的道—節度使—府(州)—縣制,由於道已為虛設,實際上還是**制。

瀋陽的行政區域是怎麼劃分的,求!!!瀋陽行政區劃分圖。。 謝謝

聖誕老東東 截止2019年10月,瀋陽轄和平區 瀋河區 皇姑區 大東區 鐵西區 渾南區 于洪區 甦家屯區 沈北新區 遼中區10個市區以及新民市 法庫縣 康平縣3個縣 市 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縣市區 1 皇姑區 皇姑區,隸屬於遼寧省瀋陽市,是瀋陽市的中心城區。皇姑區位於瀋陽市西北部,西南臨鐵西區,南臨和平...

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後,原來的縣改為區,戶口本上的籍貫一欄內容可

不用改,籍貫可以按縣填,但行政 要填 區 的 怎麼改戶口本上的籍貫?籍貫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這個不能改,籍貫通俗易懂的說 就是你祖宗是 人?不管你戶口遷到哪個城市,籍貫是不會變的。怎麼改戶囗本上的籍貫,這是改不了的,籍貫是指你的出生地點,所以說是不能改的。...

請問我國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區域分別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和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級行政區域分別是

水師提督 天遣 河南省,澳門特別行政區 江蘇省人口7296萬人,土地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683.51人 平方公里,居全國最高。自治區的人口密度只有全國人口密度的七十分之一,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行政區劃 是國家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聯絡 地理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