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當今的社會主義改革同當年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關係

時間 2021-09-08 04:54:52

1樓:匿名使用者

今日改革與30年前改造的不同點在於:一個是消滅私有制,一個是恢復和發展私有制。三十年前搞的改造,是盲目學習蘇聯消滅私有制造成的,以為消滅私有制就是搞社會主義。

是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上所走的一段彎路。它違反了,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需要的規律,在生產力落後條件下,超前消滅了私有制。它沒有起到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

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來看,生產力沒有大的增長。2023年,人均gdp中有200多美元,還落在印度之後,在全世界倒數十位之內。改革開放後的改革,恢復和發展了私有制,適應了現實生產力的需要,生產力得到高速發展,經過三十兒年努力,2023年,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遠超印度,世界排名在第100位上下。

人民生活也大有改善。可見。改造是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改造成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

改革是把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改造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把市場經濟體制改造成計劃經濟體制。改革又把計劃經濟體制改造成市場經濟體制。

其核心內容是:改造是消滅私有制,改革是恢復和發展私有制。

改造與改革的關係為什麼有些人老是搞不清楚?問題在於一些權威學者給出的說法,不能令人信服。一化三改,明明白白是消滅私有制,改革開放後明明白白是恢復私有制,他們硬是不提私有制的消滅和恢復,而是說都是為了發展生產力,都是形勢的需要,都是正確的。

說改造是為了搞社會主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我以為這樣的說法,是他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還沒有搞得太清楚。馬克思定義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用公有制來界定是否是社會主義。

但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消滅私有制,只能在生產力發展到很高的條件下才能實現。改造是在生產力很低條件下,消滅了私有制。這顯然是不符合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規律的。

而改革恢復了私有制,則適應了中國現實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帶著私有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它不在馬克思定義的社會主義框架之內。這是中國人自已定義的社會主義。

也許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可以說明這種區別。它的歷史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為進入馬克思定義的的社會主義提供物質技術基礎。馬克思定義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它的任務,是消滅私有制。

實踐也證明,30年前的改造,沒有對生產力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而改革則相反。

這裡還有一個認識問題,是不是有一貫正確思想意識在作怪,怕說作錯了,丟了面子。或者是害怕說恢復私有制,會被人說成是搞資本主義復辟。不過我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真理是不怕被誤解的。恢復私有制,是中國現實低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你說你的,我幹我的。

能持續發展生產力,能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利國利民,有什麼可怕的呢?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是編造的。

2樓:今晚看啥

1、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是一脈相承的

(1)社會主義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的

社會主義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即我國正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才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強調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以充分肯定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作為改革的歷史前提,是以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確立作為改革的歷史起點的,而不是對這一成果的否定。

否定社會主義改造,否定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社會主義改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於一開始就強調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而蘇東劇變,歸根到底是改革走錯了路,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2)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目標,是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即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為了早日實現工業化,就需要變革不適應工業化發展要求的舊有的生產關係,就要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事實上,社會主義改造就是在工業化程序中被提上議事日程並開始啟動的。

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為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在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離開社會主義改造不行,離開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更不行。今天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方面和環節,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體制,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

這一目標,與社會主義改造的根本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2、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

肯定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及其實踐的正確和成功,並不是說它沒有缺點和偏差。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既是對這些缺點和偏差撥亂反正,更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深化和發展。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對農業合作化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

從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農業集體經濟在經營管理方面主要採用了生產資料公有,集體勞動,統一經營,統一分配的管理方式。它雖然在一個時期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由於過分集中和平均主義問題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並直接妨礙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我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這是對農業合作化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

①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的經營方式。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生產力的這種狀況,反映在經營規模上,就不具備大規模集中經營的客觀必然性。同時,我國人口多,耕地少,為使人盡其力,地盡其用,必須精耕細作,這就要求經營方式具有分散、靈活、適應性強等特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適應了這種需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堅持農業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前提下,把生產經營權適當交給農戶,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適當分開。

這種經營方式的改變,使各承包戶獲得了經營自主權,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充分的活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②創造了聯產計酬的按勞分配好形式。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對按勞分配原則的更好體現。聯產計酬與過去的按工分分配形式相比,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進行分配的依據不再是流動勞動,而是物化勞動;二是勞動報酬和勞動成果不再是通過工分間接地結合起來,而是直接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其結果,一方面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使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起來,另一方面又使那些善於經營、勤奮勞動的能人首先富裕起來,這是貫徹按勞分配的必然結果,也是全體勞動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見,農村社會主義改革既不是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也不是向舊體制的復歸或倒退,而是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創新。

(2)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發展,是對所有制結構認識的深化和發展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當年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十分必要的。問題在於,在我國生產力水平還很落後的情況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與發展仍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在社會主義改造後期,由於我們對社會經濟模式的選擇和理解過於單一,急於求純,曾經不顧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追求單一的公有制,過於簡單和過於急促地消滅對社會主義發展還有積極作用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這既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產生了一系列長期困擾並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問題。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不但將長期存在,而且還會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今天,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確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發展,發揮其有利於社會主義的積極作用,這是適應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直接解決社會主義改造的遺留問題,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3)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對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和發展

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我們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選擇和理解上,存在著過於簡單化的傾向,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只注意到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這兩種基本的實現形式,沒有認識到公有制還可以有其他多種實現形式。第二,把集體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作為公有制從低階到高階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把公有化程度作為判斷的標準,沒有認識到,判斷標準要從實際出發。

現在看來,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中,我們糾正了長期以來認識上的偏差,採取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提高了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增強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3、社會主義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義社會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分田單幹”有著本質區別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改變集體所有制的性質,土地、大型農機具和水利設施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仍然為集體所有,所以它不同於合作化以前的“分田單幹”和個體經濟,而只是經營方式的改變,是農業集體經濟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即屬於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律由集體集中使用和集中經營,而是採取統分結合的原則,集體所有,分散經營。這只是對不適應農業生產力發展的經營方式的改革,而不是從根本上否定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沒有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所建立起來的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這一前提,就不可能產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現階段允許和鼓勵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存在與發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義社會

如何正確認識建國初期中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時期,到 文革 開始這十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由於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缺乏準確的認識,對全國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出現嚴重挫折

李子寨旺哥 1,由於我們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摸著石頭過河 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因此犯錯誤是難免的,只要我們能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犯這些錯誤也是值得的 2,我們在前進道路中遇到了挫折,這並不代表社會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只是我們暫時出現了失誤.沒有找對出路,但社會主義的大方向是對的,我們不能...

如何正確認識儒家思想,如何正確認識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時代的一個思想流派,主張禮治,強調倫理關係,倡導中庸之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有所建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