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一般指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那麼一初伏是幾天

時間 2021-10-14 21:32:22

1樓:泛閱慧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2樓:餘念

初伏是十天。

1、三伏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是按農曆算的,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2、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3、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3樓:匿名使用者

7、8月分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溼悶熱的日子。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常出現在夏至後,小暑與大署之間,立秋後還有一段「秋老虎」。一般情況下,初伏是10天。 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三伏天時段長短不完全一樣,有30天,也有40天。

「三伏」是「三伏天」的同義詞。

三伏是農曆中一段特殊的時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三伏約在西曆的6月到9月之間,是中國在農曆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10或20天。

「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迴圈。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

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伏」又稱「長夏」五行家對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關係可以自然迴圈。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後二十天以後,所以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庚日」是「甲子記日」,和夏至等節氣的時差不定,這就會出現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三伏中最熱的是8月15~17日。

初伏干支紀日

初伏也稱頭伏,夏至1後第三個庚日2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中付也稱二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末伏也稱終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4樓:花非霧也非

初伏有固定的天數,為10天。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而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酷暑臨近,連日來,醫院裡感冒、發燒、頭疼、胃腸不適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漸增多,有的老人還誘發了心腦血管疾病。要注意多喝開水、外出活動竟可能的避開中午、外出做好防晒、出門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也可以選擇貼三伏貼。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是按農曆算的,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6樓:橘說娛樂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初伏是真正暑天的開始,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中伏天數的多少視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為10天。 2023年的初伏7月13日開始。

7樓:匿名使用者

初伏的長短是固定的,10天,起始時間是農曆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終止於第四個庚日。

「三伏」的具體日期和持續時間需要查黃曆,而三伏的開始相對簡單,記住「夏至三庚」即可。

我國古代採取「干支紀年」,年月日時都是兩字表達(就是用來算命的「八字」),天干(10個)在前、地支(12個)在後,共有60個不同的名稱,迴圈使用。干支輪替的規則是天干依次後移,地支依次後移,所以重複的週期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60。

天干為庚的日子叫庚日,庚日只看天干,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所以初伏就在兩個庚日之間,為期10天。

8樓:罕韻

「三伏」一般指初伏、中伏、末伏。初伏是固定的,為10天。

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組成不同的名稱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均為10天。但每年夏至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早晚會影響中伏的長短。也就是說,如果從夏至到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中伏為20天,如此類推,有些年份甚至會出現40天的情況。

9樓:牛牛的天空下

初伏(10天).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這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也叫「頭伏」。

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

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是幾月幾號,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概是幾月?

茲斬鞘 一般來說,在北半球,冬至所在的12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也就是公曆的12月。冬至時,地球在黃道太陽執行至黃經270 冬至點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 又稱為冬至線 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吸收太陽的熱量也最少,是天氣寒冷的原...

一年中最冷的是哪幾天啊,一年中最冷是那一天?

頭昏昏的小白兔 冬至那天交九,每年的12月22日,閏年時12月21日,固定的,不變。冬至,在中國民間又叫 交九 人們習慣從這天起開始 數九 每九天算一個 九 第一個九天叫做 一九 冬至是 一九 的頭一天。第二個九天叫做 二 九 照此類推,一共有九個 九 九九八十一天過後,九盡桃花開 天氣就暖和了。在...

大學入黨時間都在幾月,大學入黨一般在一年中的什麼時候?

入黨一般幾月份 一般夏天是5 6月 冬天是11 12月份,每個地方的具體時間是不一樣的,得看黨支部大會哪天開 入黨時間查詢 在學校入黨 查詢學生檔案 如果你是在學校入的黨的話,那你可以到管理相關的入黨的負責人那裡進行查詢。當然,你得提供有效的證件和你本人的身份證,才可以查詢的。否則,這是黨政機關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