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梁平法表示問題,梁平法標註中的問題

時間 2022-04-12 08:15:17

1樓:匿名使用者

預應力樑看圖集06sg429《 後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圖表示方法及構造詳圖》。

預應力筋包含鋼筋和鋼絞線。

這個樑屬於一端帶懸挑的預應力框架樑。

2樓:校昊天

你好,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型號裡的ф表示直徑。

您好,請問一下在預應力樑的平法標註裡出現的2-8φs15(400,200,900),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3樓:墨汁諾

樑內有兩copy

束預應力筋,每束有8根鋼絞線,在張拉端標高距混凝土板面400mm,最低點在跨中,標高距底模200mm,錨固端距混凝土板面標高900mm。

純框架結構隨著高層建築的興起而越來越少見,而剪力牆結構中的框架樑主要則是參與抗震的樑。當房屋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建造時,可以有以下兩種框架型別:現澆框架結構,指樑板柱和樓蓋均採取混凝土現澆,而且樑板柱形成統一整體。

4樓:蕭蓓莫孤雲

2-6φs15應該是2-6φs15.24吧。其中φs15.24為一根鋼絞線的直徑,6φs15.24表示6根鋼絞線為1束,2-6φs15表示2束鋼絞線。

5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樑內有兩束預應力筋,每束有8根鋼絞線,在張拉端標高距混凝土板面400mm,最低點在跨中,標高距底模200mm,錨固端距混凝土板面標高900mm,問一下招專業分包了麼?

梁平法標註中的問題

6樓:上海灘

1,-0.1是標高,意思該樑標高比所在樓板低0.1

2.表示該樑上部和下部鋼筋的數量和規格

多看看03g或11g鋼筋圖集就知道了

關於梁平法的一些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在kl3裡

是不是隻有兩跨?

答:kl3(3),三跨。

最後一跨下部2 18 和版 720 3/4的佈置又是權怎樣,長度那種

答:最後一跨,720 3/4,下部縱筋自上往下,320, 420 均伸入支座。下部2 18,兩根附加吊筋,45°(見11g101-1第87頁)。

最後一跨那個810(2)是什麼意思

答:最後一跨那個810(2)是附加箍筋,在梯樑伸(應該是次樑「tl」擱置在kl3(3)上)來的兩則,各410(2)兩肢箍筋(見11g101-1第87頁)。

懸賞分不夠5,不好意思

答;財富實對我沒啥意思,不必說:「不好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共3跨最後一跨下部2 18應該是吊筋

最後一跨那個810(2)是附加箍筋

梁平法施工圖示註問題

梁平法中的集中標註的問題

9樓:土豆香棒

4φ25;後面還應該有標註的,或者圖紙上在樑跨內有註明。看看圖紙上的是標註在樑上部還是下部了,如果標註在下部,那 4φ25;就是上部通長筋

10樓:匿名使用者

對的,是表示樑上部有4根通長鋼筋

11樓:匿名使用者

如圖上只是這樣標,說明上、下部都有4φ25通長筋。

梁平法標註

12樓:安迪_zx幒筤緟

第99號屋面框架樑共5跨,寬500mm高3050mm,箍筋直徑為10mm,非加密區間距200mm,加密區間距為100mm,箍筋形式為四肢箍,樑上筋為5根25mm的鋼筋,下筋為10根25mm的鋼筋且下筋為雙排佈置上排為3根,下排為7根,在右側支座處樑下筋為12根25mm的鋼筋且下筋為雙排佈置上排為4根,下排為8根,在樑兩側腹板位置各設定兩根14mm的構造筋間距為200mm

樑的標註問題?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平法施工圖中,當樑的截面尺寸、配筋沿樑通長沒有任何變化時,只需集中標註即可。

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梁平法的鋼筋計算問題

卞綺利 還是得跟你說梁平法圖集,梁平法制圖是遵循平法圖集的,如果你不瞭解平法圖集,就沒法知道很多構造要求,比如樑在支座處的錨固長度,箍筋的起算位置,箍筋的加密區要求,柱筋在樓板中的錨固要求,這些鋼筋的量都比需按照圖集要求施工,算量當然也要根據圖集。建議你看熟悉下101圖集。 你我他 只要鋼筋位置 以...

後張法預應力施工應注意哪些問題,預應力混凝土孔道留設的方法及施工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張拉前準備 1 錨具支承板上灰渣應清除乾淨,保證錨板與錨墊板相貼.2 檢查鋼絞線穿束數量是否正確並編號.3 預 初張拉應滿足強度要求 終張拉應滿足強度 齡期 彈模三條件.4 千斤頂 油表需配套.張拉要求張拉力與伸長量雙控,張拉力以油表讀數為主,伸長值做校核.張拉過程中應使管道 錨具 千斤頂三通心,兩...

鋼筋梁平法施工圖中直徑為D1 S1 S2表示什麼意思

旭日東昇 d1 s1 s2 頭一個表示鋼筋直徑,後面分別表示這種直徑的鋼筋分佈的兩種間距。空調外機s1和s2表示什麼意思 當s2指向的內容不是空字元時,逐一將s2指向的內容賦值給s1指向的內容。然後執行後續語句。有的雜誌中有第s1期 第s2期,其中的s1 s2是什麼意思? 有的是合刊 例如1 2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