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怎麼走親戚,古人怎麼走親戚的內涵?

時間 2022-12-16 07:15:09

1樓:匿名使用者

來看看春節的歷史,在中國,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相傳在堯舜禹時就有此俗,但稱呼不盡相同。島城民俗專家姜鋒介紹說,春節在夏代稱歲,商代稱祀,周代稱年,2023年辛亥革命時將年改稱為春節,並將時間正式定為農曆的正月初一。

但在青島民間,老百姓仍稱為「過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熟,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此外,從古代春節名字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春節的由來與古代的祭祀密不可分,最早是用來慶祝豐收的儀式,只是後來演變成一個節日。

在古代祭祀是一項重大活動,只是時至今日,祭天祭祖等活動有所淡化。

在古代,從普通百姓家至達官貴人家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各朝各代都有一些特殊的慶祝春節的習俗。古人們準備好屠蘇酒,門前掛上桃符,貼上寓意「吉祥」的畫雞 、女子們化好梅花妝,用各種方式歡慶春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古代的詩人們也不吝筆墨,寫下了很多關於春節的詩句,如「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古代的年俗經過漫長的演變後,有的流傳至今,有的則早已消失。姜鋒認為,習俗是隨著時代變化以及人們生活習慣變化的,逐漸的,有些年俗變換形式保留了下來,有些不適應社會了自然就被淘汰掉,「以祭祖為例,現在城市的居住環境不一樣了,沒有條件完全按照過去的傳統老習俗來。」

如今,打掃、準備吃食、守歲、拜年等很多習俗延續了下來,只是形式有所變化。姜鋒說,「春節走親的習俗一直延續,比如初一團圓,初二回孃家、送年,初三走親戚。過去 ,一個大家庭住在一個村子裡,拜年非常方便,現在大家都住得比較遠,因此要靠通訊工具。

這只是習俗的形式變化了。」

至於年味淡了的說法,姜鋒說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但她認為應該以積極的態度看待節慶活動。「以前的人沒地方買饅頭、醬貨,只能自己做,各家各戶都忙活,顯得很熱鬧。現在的年輕人自己根本不會做,也沒這個條件,大年三十還不放假呢,能回家趕上年夜飯就挺好。

」姜鋒說,「現在限制燃放鞭炮,是出於環保的考慮,很多人也認同應該注重環保。你不能說不放鞭炮就不熱鬧了,大年三十這天,哪個人不往家趕?都是為了回家過除夕夜,一家團圓,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很熱鬧。

」姜鋒認為,「現代人過年,我們的落腳點應該回歸到親情、孝道上」。

古人怎麼走親戚的內涵?

2樓:沃丹丹

古人也經常走親訪友,一般的情況下,遇到重大節日春節必串,還有就是婚喪嫁娶。

古人過年怎麼走親戚及內涵?

3樓:哦房子

過年走親戚實際上是我們中國習俗當中的一種互相團的表現。

古代人一般怎麼過年?

中國古代風俗怎麼拜年

4樓:匿名使用者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清波雜誌》載:

『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詩云: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清代《燕臺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飛,空車走。

』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中國現代如何拜年。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再走親訪友。

拜家裡長輩。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 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

走親戚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代是怎麼過春節的

為什麼家鄉會有走親戚的習俗?

5樓:曦曦

我們每到過年的時候,最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親戚家拜年,也就是走親戚,因為大人會給小孩紅包。走親戚從大年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手裡提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去親戚家,好像這個習俗從古至今就一直有的,雖然說有的地方可能習俗不太一樣,但是精神都是一樣的。

一:走親戚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二:

**於神話傳說。三:聯絡感情的一種紐帶。

不過走親戚也是有說法的,什麼時候去舅舅家,什麼時候回孃家,意思都一樣,但是每個地方可能具體的形式會有點差別。

6樓:張十一

因為走親戚是我們親戚朋友間互相聯絡感情,互相關心慰問的一種活動。走親戚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們世世代代都遵從的習俗。

7樓:不要小情歌

因為之前的聚會比較少,人們平時如果沒有重大的事情就很少會聚到一起,過年大家都有空所以就走親戚增加感情。

8樓:網友

因為人是群居動物,人們的關係需要常常走動來獲得維持人脈關係的一種方式人不可能獨自在這個社會上存在,他需要有朋友有親戚有其他社會關係組織。

9樓:厚光遠

家鄉會有走親戚的習俗,是因為家裡麵人重視感情,希望能夠溝通交流來往,增加彼此間的感情和友誼。

10樓:零仙

因為在農村的話,可能娛樂活動比較少,所以的話走親戚會增加樂趣,也增加感情。

11樓:歧山蘭

因為走親戚能夠加強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能夠記得自己的根,記得自己的本。

古代走親戚時準備的十二色禮盒指什麼

12樓:宕怪星球

一共12支mini口紅,都是mac家比較經典的顏色,當然色域跨度比較大,很有挑戰性哦,我一次連著試了這12個顏色,感覺嘴唇都要腫啦,不過幸好它的質地還挺滋潤,感覺比mac平日那些口紅都要滋潤一些,總之當做聖誕禮物。

民俗中的初五,十四,二十三,能否走親戚串門

13樓:心安近道

民俗傳統的吉祥最初不是按簡單的初幾或十幾的日期來分的,古代漢族人民無論婚喪嫁娶,還是安床架灶或出行祭祀等等,都是非常重視選擇良辰吉日的,以前的老式掛曆、老黃曆上也往往會寫滿了各種擇日資訊。單獨的擇日學是以時間為出發點的決策科學。

任何一件事情的進行和完成都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的一個或幾個組成:人,事物,時間,空間。擇日學是對時間要素的選擇,風水學則是對空間的選擇,兩者相輔相成。

擇吉作為一種漢族傳統習俗,其之始也,莫知其涯;擇吉作為一種數術,至今已逾兩千年。從廣義上說,包括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門遁甲、禽星、叢辰、建除、堪輿、風角、占星、孤虛等在內的所有數術,都可統稱為擇吉術,又叫選擇術,它們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給人們提供關於吉凶的資訊的。

狹義上的擇吉,是指以干支歷為基礎,根據其年、月、日、時所值吉凶神煞進行計算,綜合參考,選擇吉日吉時,確定趨避的一種方法。簡單地說,所謂擇吉,就是根據一定的方法選擇吉利的日子,所以漢族民間直接稱之為"擇日"、"看日子"、"撿日子"。古代又稱為"涓吉"、"諏吉"。

擇吉術形成於漢代,而且流派眾多,據《史記·日者列傳》和《漢書·方術列傳》,漢代的擇吉術有五行、堪輿、建除、叢辰、歷家、天人、太。

一、風角、奇門、七政、元氣、六日七分、逢佔、日者、挺專、須臾、孤虛、六壬、禽星、祿命等共二十餘家,其中不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

漢代擇吉術,以分為特徵。諸家學說,自為一體。後世擇吉術,以合為特徵。

各家學說,融為一體,而以黃曆為表現形式。因此,我們看到的擇吉術以及黃曆,是一個頭緒紛繁複雜的擇吉複合體。

擇吉術是一個融匯了多家學說的複合系統,因而它的理論體系極其龐雜。就現今所知,它至少包含這樣一些內容:

1.幹支系統;

2.陰陽五行學說:其中包括陰陽學說、陰陽與五行的配合、干支與五行的配合、五行和四時五方、五行的旺相休囚和寄生十二宮、正五行、中針雙山五行、縫針三合五行、洪範五行等等。

3.八卦學說:其中包括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十二月闢卦、八卦納甲三合、小遊年變卦,大遊年變卦等。

4.納音納甲;

5.十二直,即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十二客。

6.二十八宿;

7.九星術,又稱九宮算;

8.六曜,又稱孔明六曜星;

9.黃道黑道;

10,風水堪輿學說;

11.八字算命術。

12. 名姓美學。

舊社會的女人走親戚嗎?

舊社會的女人是不走親戚的,因為注射後的女人一般都是在家裡的,是不允許出去的,只有男人才可以出去。舊社會的女人當然也是會走親戚的,至少也要去孃家,去自己兄弟姐妹家走走吧。舊社會女人也是走親戚的,只不過是交通不是很方便,走親戚非常的不容易。舊社會的女人也走親戚呀。不過他們走親戚不是隨便走,要提前通知。而...

不想去親戚家過年怎麼辦,我過年不想去走親戚怎麼辦

大過年的,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裡和父母一起過年呢?為什麼去親戚家呢?當然,如果父母非得要求去的話,那就晚點兒去到那兒吃個飯就回來嘛,也不要讓父母太為難,過年的話還是比較喜歡愉快的家人和睦才好啊。 分享的知識最有用 沒關係去拜訪一下就可以了,把過年禮送到,你坐會就可以走了 該走動就走動,可以少說話或者不說...

為什麼家鄉會有走親戚的習俗

張十一 因為走親戚是我們親戚朋友間互相聯絡感情,互相關心慰問的一種活動。走親戚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們世世代代都遵從的習俗。 不要小情歌 因為之前的聚會比較少,人們平時如果沒有重大的事情就很少會聚到一起,過年大家都有空所以就走親戚增加感情。 因為人是群居動物,人們的關係需要常常走動來獲得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