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的屈家嶺文化的內容是什麼?

時間 2025-06-18 06:25:21

1樓:歷史小廢鐵

屈家嶺文化因為1954年首先在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發現而得名,受仰韶文化的影響,又稱大溪地文化的主要因素。

該型別的遺址主要分佈在江漢平原悉稿並地區,距今大約5500到4600年,以稻作農業為主,兼營漁獵和採集經濟,雙肩石鋤是該文敬梁化的常用農具之一。

陶器是以泥質黑陶和泥質灰陶睜跡為主。

屈家嶺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乙個地區

2樓:繼潤

屈家嶺文化主要在今天的湖北京山屈家嶺。

屈家嶺文化陶器以手製為主,少量輪修,燒成溫度900℃左右。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杯、圈足碗、長頸圈足壺、折盤豆、盂、扁鑿形足鼎、甑、釜、缸等,蛋殼彩陶杯、碗最富代表性。陶器大部分素面,少量飾以弦紋、淺籃紋、刻劃紋、鏤孔等。

由部分彩陶及彩繪陶,有黑、灰、褐等色彩,紋樣以點、線狀幾何紋為主。

屈家嶺文化出現了大型分間房屋建築。這種建築一般呈長方形,裡面隔成幾間,有的呈裡外套間式,有的各間分別開門通向戶外。地面用紅燒土或黃砂土鋪墊,以便隔潮,表面再塗白灰面或細泥,並用火加以烘烤使之堅硬。

大者長十四公尺,寬五公尺餘,室內面積達七十平方公尺。

屈家嶺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乙個地區

3樓:興隆麟嘉

屈家嶺遺址位於湖北荊門市京山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屈家嶺村,面積60萬餘平方公尺,是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存,距今5000年左右,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屈家嶺文化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公認,並編入多種教科書。據統計,在長江中游,已發現屈家嶺文化遺址近千處。屈家嶺文化的分佈範圍,北部到達河南方城一帶,南部到達洞庭湖,西部到達西陵峽,東部到達武漢、黃陂一帶。

屈家嶺文化起源於**?

4樓:北京創典文化

屈家嶺文化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湖北省京山屈家嶺遺址而得名。約距今5000多年至4600年。主要分佈在湖北,分佈地區以江漢平原為中心,西至三峽,東到武漢一帶,北達河南省西南部,南抵洞庭湖區並區域性深入到湘西沅水中下游。

屈家嶺文化是一處以黑陶為主的文化遺存,文化面貌不同於我國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也與洞庭湖以南的幾何印紋陶差別較大。

屈家嶺文化的內容簡介

5樓:小飛

本書全面綜述了20世紀屈家嶺文化考古的重要發現和研究成果,並對其研究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具有較高的資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書中文字翔實,並配有彩圖6幅、插圖52幅。

屈家嶺文化遺址主要有哪些?

6樓:北京創典文化

屈家嶺文化遺址範圍很廣,主要有京山屈家嶺遺址、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

這些遺址,同樣表明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生活在漢水中游地區。

屈家嶺人生活場景圖。

屈家嶺文化的作者簡介

7樓:乀我笑

張緒球,一九四三年出生於江蘇省淮陰縣。一九六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供職於湖北省荊州博物館館長、名譽館長和研究館員。

先後主持和參加數十項考古發掘專案,重點研究長江遊新石器時代文化。著有《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肖家屋脊》(主編)等論著和考古報告,並發表《屈家嶺文化古城的發現和初步研究》等**四十餘篇。

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是,我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是什麼

黃海花園 巴顏喀拉山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在南北經度大致相同的地理位置上,如果長江干流河床比黃河干流河床高,那麼開鑿一條隧洞橫穿巴顏喀拉山,長江之水便可自流到黃河裡。然而實際情況是,在南北相同的經度位置上,黃河干流河床始終比長江干流河床要高得多,一般要高出100 600米左右。這也是西線調水為什麼要...

長江流域是不是南北混血區域,長江流域的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水土流失還是洪澇災害

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中華文化兼收幷蓄,除了體現在的思想 文學藝術等方面,也體現在通婚政策中。漢族與外族的通婚不但有助於處理各民族的關係,也對基因的多樣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給中華民族增添了活力。在生物學上,血統的純正對一個種族是一種災難。在歷史的沿革中,中國人的基因不停進行著補充與改良,非封閉地域實際上...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上游的分水嶺是

巴顏喀拉山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在南北經度大致相同的地理位置上,如果長江干流河床比黃河干流河床高,那麼開鑿一條隧洞橫穿巴顏喀拉山,長江之水便可自流到黃河裡。然而實際情況是,在南北相同的經度位置上,黃河干流河床始終比長江干流河床要高得多,一般要高出100 600米左右。這也是西線調水為什麼要提揚調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