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幸運的瑩瑩
在某高校中,每當院士來上課的時候,不僅臺下座無虛席,而且下課之後會有很多學生向院士要簽名。這位院士名叫陳潤生,之所以有這麼多學生來肢啟向其要簽名,是因為陳潤生是乙個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師和科學家。而且他所開設的課程在全國其他高校中都是絕無僅有,私下裡陳潤生也是乙個非常可愛的老師,所以很多學生都非常崇拜和喜歡他。
在這所高校中,像這種公共選修課一般都是在比較大的階梯教室裡面上課,但是陳潤生院士的生物資訊學選修歷返如課是在學校的大禮堂裡面上課,這個大禮堂能夠容納上千名學生。因為學校裡面很多學生都非常想要上陳潤生院士的課程,所以學校為了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讓陳潤生院士在大禮堂裡面講課。在高校裡面選修課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在學校官網裡面選,而陳潤生院士的課程每次都會被一搶而空。
陳潤生院士現在已經有80多歲了,依然堅持上課,完全是出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而且他所開設的課程在全國都屬於頭一例,所以陳潤生院士在這方面非常堅持。而且陳潤生院士每一堂課臺下都是座無虛席,儘管這個大禮堂能夠容納將近上千人,但是還是會有學生搶不到座位。在上課前兩個多小時座位就已經被一搶而空了,要想搶到前排座位,更是要提前很久來蹲點。
這群來上課的學生很多還來自其他專業,他們選擇上這門課,完全是出於對陳潤生院士的喜歡和敬佩。<>
每次下課之後很多學生都會向陳潤生院士要簽名,而這位80多歲的老人家會特意在下課之後多待一段時間好給這群熱情的學生簽名世茄。在看來比起追明星,追星老師更值得。
2樓:天天看娛
學生們之所以追著81歲院士要簽名,主要是出於一種崇拜。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追星」,但大家追的可不是娛樂圈的明星,而是國家的「科學之星 」,民族的「科研春譽之星 」,學校的「教育之星 」,這裡面任何乙個身份拎出來都歲森棚值得大家為其歡呼自豪。其實學生們見到院士有這種表現情有可原,畢竟大家上學時就被不斷灌輸「要好好學習,未來報效祖國 」的這種觀念,而在這件事上做到極致,站到頂點的無疑就是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工程院那些功勳卓著的老院士了。
正欲上山的人看到站在頂點的人自然會產生敬畏之心,那種激動和興奮就和娛樂圈追星的表現是一致的,只不過大家更加理智而已。
這件事發生在北京的中國科學乎則院大學雁西湖校區,主人公是陳潤生院士,他是中國生物資訊學的開創人,也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很早就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在國科大擔任講師。面對這樣一位科學巨匠也是我國的頂尖人才,學生們怎麼可能不激動呢?這是他們奮鬥的目標,也是學習的榜樣,面對科學界的「偶像」,他們也會像追星的小孩子一樣湊上去,想好好看看這位老院士,要求籤名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目前陳潤生院士的《生物資訊學》課程在國科大受歡迎程度非常高,整個年級有1000多人,幾乎堂堂課都是爆滿,而找院士簽名彷彿也成了一種傳統,大家不為別的,只要能夠得到對方几句鼓勵,那這對自己未來的科研之路也算是種非常大的幫助。
個人覺得這才是當代學生應該學習的物件。面對這種國士,我們要儘量保持謙卑,不斷向其學習,汲取院士們身上的科研精神,這樣未來才能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此外志存高遠也很重要,對方現在已經站在頂點,我們才剛要上山,所以必須明確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長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3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可能就是因為他覺得這個人是很有力量感的,而且也可以當成自己前進的目標,為自己提供動力。
4樓:蓉淼經驗之窗
是因為學生們覺得這個院士真的很牛,院士在課堂上介紹了他的背景,這個院士是留過學的。
5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因為大家覺得像這種人才是應該值得追求的,因為像這種人真的是挺厲害,他們有著高強的技術。
81歲院士課後被學生排長隊要簽名,你對這一幕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6樓:時間帶給我們的快樂
81歲院士課後被學生排隊要簽名,說明該院士的成就非常大,深受學生的認同和崇敬,看到這一幕,讓人感到無比欣慰。
7樓:你再薛一遍
感觸就是我們國家的思想越來越進步了,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人民的偶像,而且我們國家的整體素質提高了。
81歲院士課後被學生排長隊要簽名,這是不是才是我們該追的明星呢?
8樓:萌萌噠包子
每一屆學生都要去追院士的課、找院士要簽字,成為了乙個傳統式。依據資料調查發覺陳潤生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1941年6月生在天津市,祖籍天津,1964年,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在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國際性基因組機構(hugo)vip,國際性資料庫系統機構(codata)生物大分子專業組委員會,國際純粹及應用物理學會(iupap)生物資訊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會。
陳潤生是中國最開始從業基礎理論生物學和生物資訊學研究的科技人員之一。在生物資訊學行業了全面的研究,曾參與中國第乙個詳細基因泉熱袍菌b4基因組序列的安裝和遺傳基因標誌,曾參與基因組1%和稻穀基因工作中手稿的研究。共釋出sci收茄灶錄期刊**120餘篇,並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受邀做彙報。
陳院士這一堂課每一屆僅有一千個配額,但每次都是爆棚,會堂一直人頭攢動。學生表明,課下獲得陳院士的簽字,也是對自己之後科學研究工作的一種鼓勵。很多人根據院士的數量來判定大學院系水平,院士多的大學被視為更優秀,更有名氣。
學校院士數量十分有限:全國各地有千餘所院校,每所院校還不到一名院士。
絕大部分的專家學者集中在最具有威望的著名大學。比如,清華大學有5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38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而北京顫洞扮大學則更加多,2個組織都是有大概120名院士。如果全職的院士,雙聘的一年到頭都會來不了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8:30逐漸的課,6點多早已佔不上座,能顫友夠想起是怎麼樣的一幅景象。
9樓:可追憶
81歲的陳潤生院士上完課後,學生們排隊滲悄求籤名。叢寬渣陳院士的課巧埋座無虛席,每次結束後,大家求籤名已經是乙個傳統。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明星。
10樓:花花就是我
這確實是我們應該要追的明星明慶,因為這個明槐散院長是非常優秀的人,他對於我激氏國的發展還有相關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作用。
11樓:霅霅愛朵拉
是的,院士、科學家等人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給大眾傳遞了許多正能量,這才是真正的榜樣。
如何看待「83歲院士為患癌兒童捐10萬卻被說虛偽」這件事?
雖然現在言論自由,但總有些人願意斷章取義。他們不瞭解這位老人做出過的奉獻,用狹隘的思想,評價老人的無私。癌症晚期歲男孩,牽動院士的心。還記得那位老兵父親,為孩子列的個願望清單嘛。小男孩今年才歲,卻經歷了次化療 次放療 次移植手術。小小年紀承受了太多的病痛,孩子的父親為了給孩子打氣,答應幫助孩子實現願...
96歲院士崔昆,捐款超1000萬元,一件夾克穿30年,他為何如此節儉?
近日歲的院士崔昆上了熱搜,在瞭解了他的事蹟之後,眾多網友紛紛獻上了自己的敬佩之情,在多年的時間裡,崔昆院士一直投身於建設國家,振興科技人才,捐款超過了萬元,可以說將自己的所得一大部分都捐獻了出去,此外人們還從這位院士身上看到了樸素和節儉,一件夾克在院士的身上已經穿了年,陪伴院士度過了年的風風雨雨,讓...
91歲院士顧誦芬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對我國有哪些貢獻?
顧誦芬院士,現任中國航空工晌敗業集團 科技委高階顧問 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他是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大師 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 航空戰略科學家,是中國航空界唯一的兩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創新設計了多型飛機氣動佈局,建立畝謹鎮了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 主持研製的殲 殲 超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