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寫的《蟬》作品簡介,席慕容的《貝殼》 小思的《蟬》簡介

時間 2021-07-16 01:42:17

1樓:極速香香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樓:黛妮

一、作品簡介

本文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夏天裡一隻病蟬的描寫,闡述了作者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的人生體會。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二、原文

蟬小 思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它就是在樹上知知不休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聲音卻那麼的響竟響徹一個夏天!

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

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裡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過。

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裡,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聒聒!

三、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3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

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十七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作者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作者簡介

盧瑋鑾,香港作家,散文家,學者,筆名小思。2023年出生於香港。香港當代著名**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2003》。

她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現時在香港《明報》副刊撰寫「一瞥小思」專欄文章。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已出版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彤雲箋》,《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夏天裡一隻病蟬的描寫,闡述了作者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的人生體會。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5樓: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席慕容的《貝殼》 小思的《蟬》簡介

6樓:小飄兒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重點: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難點: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課型及教學思路: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在寫作方面要學習兩篇文章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推薦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進一步瞭解她們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篇優美的散文,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吧。

二、 文學常識:

1、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202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臺灣。她從小酷愛繪畫,2023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

後在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2023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祕。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絃》《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 課文朗讀: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

四、整體把握,問題**:

《蟬》1.課文裡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裡,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

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裡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五、欣賞**:

請學生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把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閱讀,在對比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歎的東西的願望。

六、總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討論,教師鼓勵性引導。

小思蟬的主要內容是,小思寫的《蟬》作品簡介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 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

求軒弦的《慕容思弦推理系列》作品

藍色雲車 慕容思炫系列 是推理作家軒弦筆下的推理 系列。這個系列從2008年6月起於各大推理懸疑雜誌刊登,目前已發表100餘篇。推理系列 簡體版 烏托邦中學 花城出版社 2002 德恆高中 檔案 花城出版社 2005 我的完美女友何雨晴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 密室之不可告人 春風文藝出版社 2...

匪我思存長篇作品,匪我思存的小說和簡介

碧甃沉 來不及說我愛你 男 慕容灃,女 尹靜琬。佳期如夢 阮正東,孟和平,尤佳期。今生今世 紀南方,易長寧,葉慎守。如果這一秒,我沒遇見你 慕容清嶧,任素素。海上繁花 雷宇崢,邵振嶸,杜曉蘇。冷月如霜 慕如霜。香寒 言少梓,容海正,官洛美。裂綿 易志維,簡子俊,傅聖歆。匪我思存的 和簡介 你好 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