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當年是不是也是託缽,也不要求什麼要吃的好,穿的好什麼的

時間 2021-10-14 21:33:55

1樓:

託缽說白了就是乞食,也就是要飯,佛陀照樣得去託缽,而且一天只能去7家,還不能分窮富,如果沒有託到,就沒得吃,託到的食物不能單獨食用,還要把大家託到的混到一起,再分而食之,這在佛教中叫利和同均。

佛陀時代修行人都是日中一食,一天只在中午吃一頓,樹下一宿,晚上在樹下睡一覺。穿的衣服也是百衲衣,也叫雜色衣,用各種布片湊合在一起,所以要染色。

修行人的衣食住行都是簡單到極點了,他們懂得惜福,同時又修福,所以才有大福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樓:加內沙

是的。佛陀當年是託缽為生,身上只有‘三衣’。託缽的規定是凡是他人供養什麼,就必須接受什麼。 三衣是佛陀親自制定的,上單衣,下單衣,雙衣。

這是託缽的**。

佛陀還有宣說為何託缽是清淨的行為。巴利經藏,中部經典。151經。

第一五一 乞食清淨經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迦蘭陀竹林。時,尊者舍利弗,日暮從獨住起而詣世尊之

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對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汝之

諸根淨明。**之色偏淨、清白。舍利弗!如何之住,汝今日多住耶?”

294 [舍利弗曰:]“世尊!我今日多住空住。”

[世尊曰:]“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汝實今日多住於大人住。舍利弗!

如何大人住,彼即空,是故,舍利弗!若比丘之願:‘今日多住於空住。’舍利弗!

彼比丘應如是思惟:‘通行一路,我為乞食入村,於一地遊行乞食,從一路由村乞

食還歸,其時,於我眼所識之諸色,有心之慾、或貪、或嗔、或痴耶?’

舍利弗!若比丘善觀察而如是知:‘通行一路,我為乞食入村,於一地遊行乞

食,如是一路,由村之乞食還歸,其時,於我眼所識之諸色,有心之慾、或貪、或

恚、或痴、或嗔’者。舍利弗!其比丘應為此等之惡、不善法,當不可不精進。

第一五一 乞食清淨經 三二一

中部經典四 三二二

舍利弗!若復,比丘善觀察,如是知:‘通行一路我為乞食……其時,於我眼

所識之諸色,無心之慾、或貪、或恚、或痴、或嗔’者。舍利弗!其比丘應以其喜

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是思惟:‘通行一路,為乞食入村……其時,於我耳

所識之諸聲……於鼻所識之諸香……於舌所識之諸味,於身所識之諸所觸,於意所

識之諸法,有心之慾、或貪、或恚、或痴、或嗔耶?’

295 舍利弗!若比丘之善觀察者如是知:‘通行一路,我為乞食入村……其時,於

我意所識之諸法,有心之慾、或貪、或恚、或痴、或嗔’者。舍利弗!其比丘應為

斷此等諸惡、不善法,不可不精進。

舍利弗!若復,比丘之善觀察者如是知:‘通行一路,我為乞食入村……其時,

於我意所識之諸法,無心之慾、或貪、或恚、或痴、或嗔’者。舍利弗!其比丘應

以其喜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是思惟:‘我己斷五妙欲耶?’舍利弗!若比丘善觀

察,如是知:‘我既未斷五妙欲’者。舍利弗!彼比丘應為斷五妙欲不可不精進。

舍利弗!若複比丘之善觀察者如是知:‘我己斷五妙欲’者。舍利弗!彼比丘

應以其喜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是思惟:‘我己斷五蓋耶?’舍利弗!若比丘善觀察

如是知:‘我既未斷五蓋’者。舍利弗!彼比丘應為斷五蓋而不可不精進。舍利弗!

若複比丘善觀察者,如是知:‘我己斷五蓋’者。舍利弗!彼比丘應以其喜悅,晝

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是思惟:‘我偏知五取蘊耶?’舍利弗!若比丘善觀

察,如是知:‘我未偏知五取蘊’者。舍利弗!其丘應為偏知五取蘊,不可不精進。

舍利弗!若複比丘善觀察者如是知:‘我[既]偏知五取蘊’者。舍利弗!彼比丘

應以其喜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296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是思惟:‘我修四念住耶?’舍利弗!若比丘善觀察,

如是知:‘我既未修四念住’者。舍利弗!其丘應為修四念住,不可不精進。舍利

弗!若複比丘善觀察者如是知:‘我已修四念住’者。舍利弗!彼比丘應以其喜悅,

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第一五一 乞食清淨經 三二三

中部經典四 三二四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四正勤耶?’若……不可不精。若復

……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四神是耶?’若……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五根耶?’若……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五力耶?’若……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七覺支耶?’若……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八支聖道耶?’舍利弗!若比丘善觀

察如是知:‘我既未修八支聖道’者。舍利弗!其比丘應為修八支聖道,不可不精

進。舍利弗!若複比丘善觀察者如是知:‘我己修八支聖道’者。舍利弗!其比丘

應以其喜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297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修止、觀耶?’舍利弗!若比丘之善觀

察,如是知:‘我既未修止、觀’者。舍利弗!其比丘應為修止、觀,不可不精進。

舍利弗!若複比丘善觀察,如是知:‘我己修止、觀’者。舍利弗!彼比丘應以其

喜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法而住。

複次,舍利弗!比丘應如思惟:‘我己證明、解脫耶?’舍利弗!若比丘善觀

察,如是知:‘我既未證明、解脫’者。舍利弗!其比丘應為證明與解脫,不可不

精進。舍利弗!若複比丘善觀察者如是知:‘我己證明與解脫’者。舍利弗!彼比

丘應以其喜悅,晝夜不可不隨學諸善而住。

舍利弗!凡過去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等,是清淨乞食者,彼等於一切,皆

如是觀察,觀察而清淨乞食。舍利弗!又凡未來世之沙門、婆羅門等之應如是清淨

乞食者,彼等於一切,皆如是觀察,觀察而應清淨乞食。舍利弗!又凡今日之沙門、

婆羅門等清淨乞食者,彼等於一切,皆如是觀察,觀察而清淨乞食。舍利弗!然者,

汝等應如是學:‘我等應觀察,觀察而應清淨乞食。’舍利弗!實如是,汝等應如

是學。”

世尊如是說已,歡喜之尊者舍利弗隨喜世尊之所說。

佛陀制定三衣的因緣紀錄在巴利律藏,大品8-12。

律藏有說明佛陀為何如此制定三衣。

我今天所使用(穿著)而還沒有省察的衣(袈裟),只是為了防禦寒冷,為了防禦炎熱,為了防禦虻、蚊、風吹、日晒、爬蟲類的接觸,只是為了遮蔽羞處。(資具依止戒)

衣 (cãvara袈裟)

這些只是因緣和合法而已,它正隨著它的因緣轉變。這些衣(袈裟),以及穿用衣(袈裟)的人都是因緣和合法,不能保持不變的,沒有實在的我,隨著因緣生起,也隨著因緣而滅。這些衣(袈裟)本來並不是可厭的,當它被穿上這汗臭的身體之後,它也同時變成可厭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討飯也不是隨便看見有人家就過去討,有講究,有計劃,今天這一家,明天那一家,也不搞平均化。從話裡行間感覺到,屠戶娼妓那樣的人家輪到佈施食物的機會比較少,以佛陀在組織裡的地位,估計一般輪不到他們管飯。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佛陀還教導大家要不分窮富, 貴賤;

一家挨著一家要, 要平等對待;

讓每一家都有積功德的機會,

讓每一家都有佈施的機會.

5樓:匿名使用者

是啊,佛祖以自身為表率,和**們一樣去乞食,人們給他們什麼就吃什麼。甚至佛經記載,佛祖還有一次吃了別人奉送的蘑菇等食物而導致腸胃不適,他趕緊告訴阿難,把剩下未吃完的處理掉,不要讓其他**們繼續吃。

總之,佛祖定下的託缽乞食規矩一直在南傳佛教中流傳未變。

6樓:

是的。《金剛經》上寫到: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南懷瑾先生講的《金剛經說什麼》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7樓:濟南的清真寺

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屬於釋迦族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之意),出生於皇族,是一個太子(也有說只是貴族,只是一個富裕的領主的兒子,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王的太子),結婚生子後,厭倦了宮廷生活,深感人世的無常苦惱,於是拋棄富貴的生活,出家尋求解脫之道。經過六年的修行,悟道成佛,並於不久後開始傳播其教義。此後,一輩子居無定所、託缽乞食為生,到處奔走教化群眾,(也有一些固定的場所和供養,不過每年還是以到處遊行四方教化為主),並取得當時的平民、貴族、國王各階層比較一致的認同,建立了人數眾多的教團,他的眾多親屬包括他的妻兒也成為信徒。

最後,於80高齡時,釋迦牟尼在外出教化的奔波途中去世。其教義某種程度上反對當時婆羅門教的等級制度,以宣傳無我無常、善惡因果、涅盤寂靜、眾生平等、慈悲為懷等為主。佛教的傳播主要是靠群眾和知識階層學術力量為主,也受到上層的一些支援,但是,以出世為宗旨的佛教,相對其他宗教而言,與國家政權總保持一些距離,大體上,既無嚴重的對抗,也無過於密切的糾纏。

佛教“託缽乞食”有什麼規矩

8樓:匿名使用者

託缽,梵語pin!d!apa^ta,巴利語同。

又作乞食、分衛、團墮(食物落於缽中之意)、持缽、捧缽。即以手承缽之意,亦即持缽遊行街市,以化緣乞食,乃印度僧人為資養色身所作之行儀。

出家者持缽巡訪各城市、村落等處,領受施捨之食。又稱乞食、行乞、分衛、團墮(團飯墮於缽中之意)、持缽、捧缽、添缽。在印度,原始佛教以前的婆羅門教及其他教團已有此行儀,而佛教沿襲當時風俗,亦以託缽方式取得食物。

託缽意義

1、佛陀貴為王子,出家修道解脫,用託缽乞食得到食物等生命的必需品。這是世人值得景仰,出家人必須學習實踐的。

2、佛陀教導佛**修習正命,用正當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出家人的方法就是託缽行乞。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光明地接受信眾佈施,清淨安心。不可以裝神弄鬼、符咒妖術等邪命方法騙取信眾佈施,也不可以從事生產或買賣事業來賺取物品。

3、佛陀教匯出家人託缽行乞,少欲知足、專心修行。出家舍離世俗的家業、生產事業,經濟的販賣**,少事少煩擾,安心修行。透過最簡單的託缽行乞獲得食物、衣服、住所、藥品等生活必需品,這是佛陀教匯出家人修習少欲知足的最基礎方法。

4、託缽是出家人每天應做的事,於四種資具的供養,懂得適量,不積蓄物品。避免為了積蓄所起的貪心,去除因為財產物品的積蓄所產生的驕慢。出家人也可以隨緣接受人們送至寺院供養的物品,或接受信眾邀請到家裡接受供養,但這些都是一餐之量,知量知足。

5、託缽乞食去除驕慢。剃頭出家,破身好相,捨棄一切裝飾品,穿著袈裟,揹著缽,天天託缽,以行乞養活自己。天天這樣審視觀照自己,還會增長驕慢嗎!

佛陀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弘法,很自然地託缽行乞,但他的父王反而覺得很丟臉,可見世俗人去除驕慢心有多難!為了解脫煩惱,自降身份來行乞,這是佛陀智慧的教導。

6、託缽可去除自己的貪心。託缽是次第乞食,平等接受佈施。不為了食物而攀緣施主,不為了美好的食物而結好貴人。培養平等心,去除貪心。

7、託缽去除瞋心培養慈心。託缽見到施主歡喜佈施的善業,出家人隨喜他的善,心存感激,對他修習慈心,祝福施主安樂、沒有痛苦,成就一切善。

8、託缽讓施主有機會修習善業。修習不雜染的善業要有好的因緣,供養如法修行的出家人,這是修習清淨善業的難得因緣。出家人託缽讓信眾為自己的生命種福田,自己的生命培養資糧,得到美好的果報。

9、託缽讓在家人有機會接近三寶,進一步學習佛陀純正的妙法。在家人透過佈施的善業與三寶結緣,或則親眼目睹三寶住世而有緣學習佛法。如法託缽的清淨善業是三寶住世的表顯,對世間是一大功德。

有什麼學習的好方法要求精不要寫廢話

如果對自己的記憶力充滿信心,不是就能大大增強記憶力嗎!形象控制法就是抓住身心輕鬆愉快和樹立信心這兩個關鍵點,進行提高記憶力的訓練。形象控制法的訓練步驟和具體要求 形象控制法分為準備階段和四步練習。準備階段,就是要明確目的。首先要明確你想要提高記憶力的目的是什麼,實際要求是什麼,要既明確又具體。做到這...

我的電腦為什麼好卡,是不是記憶體不夠啊

柳岸說 記憶體不少。卡可能是你的cpu主頻太低,帶u結尾的型號 是低電壓版。建議優化一下電腦。不要執行太多程式。 快樂每一秒 不是記憶體問題,是cpu不行,桌上型電腦最低端cpu現在都是2.6ghz起步,在200多點,你的是1.60,可想而知效能弱的不是一點點。 呵呵,是硬碟問題,這幾款戴爾機型是這...

北海的沙蟲是不是特別好,北海沙蟲是什麼顏色的?

超級水果味 沙蟲也書面上也叫方格星蟲,在中國的廣西沿海,福建沿海,海南都有出產。北海沙蟲的產地不同,也有比較大的差別,龍潭沙蟲算是北海沙蟲裡較好的。沙蟲煮粥或煮湯都不錯,鮮味十足,我們也把他稱為天然的味精 一般比較新鮮的沙蟲幹都有股海鮮的甜腥味,如果沒味道的幹品應該是放的時間長,或製作時沙蟲就不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