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的區別是什麼,紫砂壺如何辨別全手工還是半手工

時間 2021-08-11 17:12:20

1樓:痿病

過年的時候和一個高階工藝師閒聊。他給我講了句笑話,說如今在市場上對壺的工藝要求實在有些「無理「。顧景舟大師倘若再活過來再做壺,可能壺都賣不掉。

我問他此話怎講?他說;現在市場對手工藝品的要求太高簡直是太苛刻了,要的是機械的精度。如口蓋最好是靜配合!

對嘴,把的要求也是極致化,毫釐不差。泥料既要求是老法配製,又不可以有一丁點雜點,這可能嗎?這位老師的話,說的雖有點過,但目前市場對紫砂的期望存在「誘導誤區」。

當然這責任,不應該又玩家來負。主要的根源還是在紫砂的業界。紫砂理論上的**滯後,和部分商人的故意渲染把大家對紫砂審美的觀念扭曲了。

我們喜歡顧景舟,不是就是因為顧先生展示的這種藝術感覺嗎?

以前藝人做壺,每一把壺,可能是成百上千的複製,這樣形成自然的熟練。這一點當今藝人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一些老藝人不會用模只,但手工製作的傳統型別的茶壺可以比模只擋出的更快。

但他們也不可能象如今的藝人做的如此精細,因為他們時代尚沒有「線切割」工具。

我們**上好多壺註明是手工壺,沒有說明是否是全手工。有人以為我們是打馬虎眼。這是誤解我們的初衷了。

因為現在意義上的手工壺,就是如此!我們這樣註明也是對大家一種負責。假如我們也象別人一樣註明這是全手工壺,我認為這對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全手工壺作者是不公平的。

一個作者運用那種方法做壺,主要的因素,是看成形特性,有的壺必須用模子,而有的部分用,有的則完全不需要。模子也只是制壺過程中的某道工序而已。

我在此說這樣的話,絕對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我只是就是論事罷了。

半手工的說法我認為有些「牽強」,現在流行的說法,兩爿合攏的方法,就是半手工。其實合爿的方式歷史上就有,不是今人的創舉。曼生壺中的合歡壺,大彬虛扁都是上下合爿的。

不過那時不叫模子,叫「盔頭」拱形內模稱虛陀。盔頭大多事用泥坯燒製的,而如今卻是石膏做的。

有人發給我一張**,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老藝人做的「傳爐」壺,發現對角有接縫線,問我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怎麼會有「模子線」。我說;這把壺肯定是真跡。我見到過實物的。

這線是沾接線,是因為沾接泥料溼度不一致形成的收縮差造成的。不一定是模子線。我的意思是說,有這樣的線也不一定就是模只線,要具體看。

其實當今制壺人,很用心計的,往往可以把一些痕跡隱藏掉,故意流下一些「所謂的全手工痕跡」這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再就是泥料,我記得**以前也討論過,天然泥料是不是可以存在一點雜點,有些人認為不可以,有的則認為這是砂泥料固有特性,肯定無法避免。我是贊同後者的觀點。玩過老茶壺的人都知道,也能接受紫砂的「雜點」,認為這是紫砂礦料的一部分「內容」。

而另外一部分人所持的觀點卻持相反的;認為既然有「完美無缺」哪就得無限趨近「完美」!這也有道理的,關鍵是我們接受的「度」。我曾經和一個來訪的網友去看過給我們煉製泥料的工人的工作場面。

他們是待泥料風化成蠶豆大小後人工刪選雜質的。網友問我沒有比這辦法更先進的了?我說,我以前學的是這個專業,可以搞得很先進,機械粉碎,新增顆粒就可以了。

就像以前廠裡的這種泥!以前不是大家也認同嗎?

但是,我們要的不是那種機械造就的均勻,我們要的泥料自然的均勻;顆粒,質感都要充分展示紫砂的特性,要這些特性就不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因此也就只能「顧此失彼」。

壺友還有擔心,模子會象印刷品一樣複製。其實這不用耽心。模子在紫砂製作中只是一個非常短的一道程式。

要想完成一件作品最重要的程式不是一個身筒。而是作品各個區域性與整體的銜接過渡,我們講」切「就是區域性和整體的」切「。這才真正代表作者的水平和審美情趣.

2樓:鄭喬庭

科普紫砂壺的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區別

紫砂壺如何辨別全手工還是半手工

如何辨別全手工,半手工紫砂壺?

3樓:華北小蜜蜂

泥門」是玩紫砂壺的朋友經常聽到的一個詞,那麼什麼是泥門呢?

簡單說就是用來表示紫砂壺燒成後壺身泥料顆粒分佈的緻密度或者說鬆緊度的一個名詞,緻密度低的叫泥門鬆,緻密度高的叫泥門緊。具體來說與煉泥、明針及制壺手法都有關係。

對鑑別半全手壺來說看壺身內外泥門的鬆緊度是否一致,也是重要方法之一。

簡單來說,全手工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成的身筒,所以壺身泥門的特徵是外(表)緊內(部)鬆,即壺外表泥料顆粒分佈是緊密的再加上後期施明針後就更緊密了,但內壁由於沒有用手用力壓的動作只是輕靠,所以全手壺的內壁顆粒分佈相對鬆散,即泥門呈鬆散狀。

半手工壺由於身筒是用手或工具套在模具中用力搪出來的,壺體的內外表受力是一樣的,所以半手壺的內外表泥料顆粒分佈的鬆緊度相差不多,即泥門都是偏緊的。

下面附圖作輔助解說,相信對壺友們會有一定的幫助。

(這是全手工壺的內壁圖,可以看出泥門比較鬆且靠近壺底處呈現明顯的褶皺狀。

(壺身乾燥時,細辨靠近肩和底的內弧變折處有細小裂紋,手工拍打的弧彎折處有細小裂紋,手工拍打的壺身泥門外緊內鬆不均勻,燒製時收縮比不同會出現此現象。)

半手成型的壺為了掩飾內壁由手或工具搪的均勻平整的狀態,往往用竹片將內壁括成一道一道的來迷惑新人,仔細看這一道一道的是平行分佈的有規則的與全手成型的那種不規則的鬆散和褶皺的表現完全不同,而且括得很高。)

(一看就是模具壓出來的,泥門內外均勻,即使用竹片在壺內刮出痕跡加以掩飾也能感覺得到。)

4樓:佳逸茶具

如果是一把方器,那麼它的全手工成型方式就是泥片鑲接成型,我們今天就以最常見的圓器來說明,畢竟圓器是紫砂壺市場銷售的主力。

一、泥片接頭的拼接

1、全手工圓器都會有壺內接痕,無一例外

全手工做一把圓器紫砂壺,首先需要把泥條打成長方形或是扇形的厚度均勻的泥片,然後將泥片圍成一圈,再將泥片粘接起來,在粘接處,一定會留下一點痕跡,壺外面的痕跡可以通過工具處理得相對沒那麼明顯,但是裡面的痕跡一來很難處理,二來也沒有必要去處理,因此在泥片粘連的位置內部,一定會有一條接痕(接頭),這條接痕是任何一把全手工圓器都會有的,無一例外。

2、接痕具體的位置在哪呢?

我們一般會在接痕處裝上壺把。因此接痕的位置一般就在壺把對應位置的內側。為什麼一定要把壺把裝在粘連位置處呢?因為這樣,即便外部的痕跡能稍微看出來一點,裝上壺把之後就不會影響美觀。

3、具體操作方法

將手指伸進壺把位置的內壁,來回觸控,若是全手工,你就會感受到接痕位置處稍微有點凸起的一條線,或者在壺把對應內側打上燈光,用肉眼一般也能看到接痕。

這是辨別全手工紫砂壺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沒有這個接頭基本可以判斷這把壺不是全手工的,但也不能排除極小部分不誠實的人因為知道買壺的人會用這個方法來辨別,就會在一些半手工壺的這個位置做上所謂的假接頭(在粘接觸用紫砂泥貼出一條線來),這樣的假接頭不管是摸上去還是看上去都會給人特別突兀的感覺,兩邊的過渡也不是非常自然,但如果處理得極其用心,一般人就比較難判斷了。

非全手工的壺不只一條拼接線條,出現「兩條線」的一定不會是全手工壺。

半手工製作的紫砂壺,需要將圍好的泥片放在模具裡,由內向外的用力的「搪」,由於模具是對半分的,一旦用力就會留下「豎線」,一般都是在壺嘴和壺把的下方。當然這是處理不好留下的印記,為了能掩蓋痕跡都會修整好這些很明顯的破綻。

並不是所有的壺都會留下接頭痕跡,比如40目或50目的紫泥,本身的顆粒會比較粗,師傅在做的時候不喜歡有這麼明顯的接頭,會影響壺的完美度,那就會用工具去光一下,摸不出接頭的痕跡。

二、內壁印章

內壁印章的作用一是為了證明壺的身份,二是用來分辨手工壺。全手工內壁的印章都是在打泥條的步驟上蓋的,再將泥片圍成一圈拍打泥片成壺型,隨著身桶的塑造印章也會隨著產生不同的扭曲效果。所以成品的印章看起來比較的自然,與四周的深淺、壺型走向基本一致。

仿全手工壺會在成型以後用軟皮章加蓋,某些壺型存在弧度,印章加蓋上會出現深淺不一的現象,比較生硬,不夠自然。

比如說比較常見的石瓢,是下面肚子大,口再慢慢往上收的,泥片在拍打的過程中印章也會隨之產生變形,成型一般會是梯形。而潘壺裡的印章會是不規則的形狀,上下較窄中間較寬。

三、 內壁自然褶皺紋

全手工紫砂壺的壺內壁,會出現一種自然的褶皺,行話叫泥門。

全手工紫砂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壺身外壁的泥料顆粒分佈十分緊密,而內壁由於沒有受到力量的擠壓,泥料顆粒分佈相對鬆散,整體呈現出外緊內鬆的特徵。

非全手工的壺是藉助模具手搪成型的,製作時壺體各處受力均勻,內外壁泥料顆粒分佈的鬆緊度相差不大,不會存在全手工拍打的褶皺紋。

由於藉助了模具,內壁有時候也會存在不平整的現象,這個時候推牆就顯得格外的重要。經過推牆來使內壁更加的光潔平整,推牆通常會推得比較高。全手工在壺底的介面處有時會做推牆的處理,但一般都不會推的太高,以免破壞全手工內壁的自然褶皺。

「推牆刮底」說過推牆處理,就要再說說刮底了。現在刮底已經不能辨別手工壺,先不說半手工的壺有刮底,就是市場上最低端的機車壺、手拉壺都有這個特徵。

四、上準片的地方痕跡

全手工的壺需要上準片(專門針對壺口還需要再上一層泥片),由於準片是用脂泥粘的,收縮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留有痕跡。

壺口因為還需要一層泥,這層泥是滋泥(脂泥)粘上去的,因為不好做內部的修飾一般會留下痕跡,用手可以摸得出來。

五、下假底的痕跡

和上準片一個原理,全手工的壺還需要上假底,收縮過程中會留有痕跡。

六、壺蓋接頭

壺蓋是經過兩部分來完成的,帽子和戳口。戳口的製作和壺身桶是一個原理,都是有接頭的。將壺蓋翻過來,在裡面會有一圈線也就是一個接紋。

接紋在泥料燒製以後會有一個簡單的收縮,泥料收縮比比較大的話很容易看出來。

細看紫砂壺蓋,一部分還有一圈圈的旋紋,因為在製作紫砂壺蓋時,蓋子是在工具上轉動的,蓋子轉動時與磨具輕輕地摩擦,這樣就在蓋子的表面留下了很細很細的旋紋,燒製過程中這些旋紋仍然沒有消失,看起來很美觀。

其實說了全手工的辨別只是讓你多一種選擇,並不是說除了全手工以外的壺都不值錢,半手工壺的製作越來越精美,品質越來越好,許多全手工壺比不上半手工。一些比較獨特的壺型必然要依靠模具來完成,比如筋紋壺。一把壺的價值不只是看做工,還要看泥料、壺型、裝飾、造型等等來確認其價值,不能以偏概全,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紫砂壺。

好茶,豈止於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冰壺和旱地冰壺起源的區別,冰壺是由什麼製成的

區別在於旱地冰壺使用的是一種小型的冰壺。他的區別。和冰湖有稍微不一樣。冰壺是由什麼製成的?冰壺是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製成的。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經鑽石研磨製成,且世界上所有的製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製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

定製西服和手工西服區別是什麼,定製的西裝和普通西裝有什麼不同?

手工西服是指西服的製作方式,區別於機器製作和半機器半手工製作方式。手工西服也不一定是定製西服,也可以手工製作一件標準尺碼的西服,然後直接 這種做法的品牌較少,一般都是些頂尖的西服品牌才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例如kiton,全部西服都是手工製作,然後部分直接在店鋪裡銷售,部分讓客戶選面料後為其量身定製。現...

手工紫砂壺和批量的有什麼區別?

全手工的紫砂壺貴點,是因為製作時難度大,製作時間長,所謂全手工壺呢就是壺的各個部分全部分別用,全手工,做出,再靠藝人的經驗和審美能力。批量生產的壺就是所謂的灌漿壺。做法是把。紫砂礦砂材料磨成泥漿狀,到入到事前做好的石膏模具中,由於石膏具有很強的吸水性,所以短時間內脫開模具就能得到壺坯,但實際上這種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