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的歷史演變,德化古瓷都的起源和簡介?

時間 2021-08-11 18:11:28

1樓:匿名使用者

德化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是個千年古縣,也是個千年瓷都。自唐五代開始,德化縣的陶瓷生產至今延續不斷,是中外聞名的瓷都。歷史上德化生產的陶瓷器統稱為「德化窯」或「德化窯瓷」、「德化瓷器」等,是福建省也是我國著名的重要陶瓷產區。

歷史上德化生產的陶瓷器,品種多,數量大,***。就釉色品種看,有青釉瓷、青白釉瓷、白釉瓷、色釉瓷,就裝飾看,有青花瓷、彩繪瓷和印花瓷等等。

宋元以來,德化生產的陶瓷器,除供國內使用外,可以說大部分是運銷到海外諸國去,以滿足海外各國人民的需要。明代德化生產的白釉瓷達到登峰造極的鼎盛時期,成為我國古代陶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明代德化不僅以瓷塑和「象牙白」聞名世界,就是日用瓷和陳設瓷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開創了白瓷工藝百花爭豔的新時代。

明代德化白釉瓷暢銷海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被國外學者稱之為「中國白」一一中國白瓷的代表。何朝宗的瓷塑觀音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獨樹一格的「象牙白」瓷創制成功,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

到了明代中晚期,德化又生產青花瓷器,也就是說德化的青花瓷器是在明代白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德化青花瓷的產生、發展和繁盛,可以說是德化瓷器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時期,也是德化瓷器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德化青花瓷器的繁榮時期,其產品除供民間需求外,相當的數量是作為外銷商品運往東南亞、歐洲乃至非洲各國。

清乾隆間的鄭兼才在《窯工》詩中曾說「駢肩集市門,堆積群峰起;一朝海舶來,順流價倍蓰;不怕生計窮,但願通潮水。」可見德化窯生產的青花瓷器也曾遠涉重洋,重振明代白瓷外銷雄風。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和民間收藏愛好者,都曾積極開展有關德化窯各類瓷器的調查發掘、收藏和研究,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幾年來,已出版的有關專著有《德化窯瓷鑑定與鑑賞》、《德化民窯青花》、《中國古陶瓷標本一一福建德化窯》、《德化窯青花五彩全書》、《中國白——德化白瓷鑑賞》和《福建文博——古代德化瓷**》等。都曾引起了學術界和收藏界的極大重視和關注。

有關白瓷的歷史

德化縣的陶瓷歷史

德化白瓷的簡介

2樓:手機使用者

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與江西景德鎮和廣東潮州(一說為湖南醴陵)齊名。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德化縣而得名。中心窯址位於福建中部戴雲山腹地,此處瓷土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交通運輸方便,是燒製瓷器的理想之地。

德化窯歷史悠久,歷經了千年的風霜,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一詞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詞,「中國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正大國際藝術表示德化白瓷因其產品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德化白瓷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樣的地位,世界上的接受程度如何?

3樓:李子今史

德化白瓷,又稱「中國白」、「建白」。人們評價德化白瓷:有著極為純淨的白色,是上天賜給德化的靈氣,凡是見過它的人,都會被它不染風塵的純淨優雅打動。

從美學的角度,單色、淺色在藝術表達上,通常都比多色彩難度更大,也許這曾是上天給德化窯出的難題,但德化窯仍以「中國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一、海上絲路的出口重器

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稱霸千年,不論品種還是技藝都積澱深厚,能在中國瓷器界佔據一席之地的,都不是凡品。《馬可·波羅遊記》中曾對令西方人驚詫的中國製瓷技術,做過這樣的描述:他們從地下挖取一種泥土,將它壘成一個大堆,任憑風吹、雨打、日晒,從不翻動,歷時

三、四十年。人們挖泥堆土,目的是替兒孫貯備製造瓷器的材料。泥土經過時間的沉澱,質地變得更加純化精煉,適合製造各種器皿。

作為一種獨特的純白瓷器,德化白瓷早在16世紀,便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併成為當時中國重要的出口商品。當年為了防止瓷器在運輸中破損,德化人用草編的菜籃子裝瓷器。

外國商人來德化採購瓷器,也是以菜籃作為計量單位,將德化方言中的菜籃進行音譯,便是「china」。

所以西方商人在統計瓷器數量時,便有了 「100china」、「200china」這樣的計量,並且「菜籃說」在對宋代沉船南海一號,還有清代沉船「泰興號」的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二、盡顯佛家的「靜」與「淨」

白色,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是一種大道至簡的表達方式,恰到好處的白,不僅僅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一種神韻,更是一種從容淡然的生活態度,而這些又恰好與佛家的理想不謀而合。

因此,德化白瓷中有很多佛教題材的作品,不僅外表晶瑩如玉,而且妙相優雅莊嚴,將佛家的清靜與白瓷的純淨完美結合,將佛教中「靜」與「淨」的境界,詮釋得淋漓盡致。

就連皇家,也挑選了德化白瓷中有關佛家的經典作品,作為日常的陳設擺件,放置於皇子們的書案之上,以提示皇家子弟,即便身份顯貴,內心也應有純善至美的境界。

三、備受世界推崇的純潔之美

以「白」見長的德化瓷器,自宋代形成以來,歷代能工巧匠利用這種稟賦純潔之美的獨有材質,將他們的智慧和技藝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以至於數百年來,德化白瓷一走出國門,便受到了世界的追捧。

法國是接受德化白瓷較早的國家,並始終都對德化白瓷極為推崇,法國人將德化白瓷稱為「中國白」。在法國的宮廷宴會上,德化瓷器被視為最尊貴的餐具,即便到了現代,也是如此。20世紀60年代,法國**在凡爾賽宮舉行盛大國宴時,還隆重地使用了200年前,皇家陶器工廠仿製的德化「象牙白」餐具。

現今,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館藏品中,都不難尋找到德化白瓷的影子,有些博物館,還將明代瓷塑大家何朝宗的瓷雕作品作為鎮館之寶,甚至設計成明信片在世界各地發行。

「中國白」不僅是世界對德化瓷器的美譽,更是德化瓷器的靈魂所在。凡是接觸過高品質「中國白」的人,無不被其如脂如玉、純淨高雅的美感深深打動,又無不被其端莊內斂、撼人心魄的氣韻所折服。人們常說「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這不僅僅是普通的讚美之詞,更是實至名歸的自豪與榮耀。

德化白瓷的文化底蘊

4樓:愛刷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間《福建通志》中,在記載德化著名瓷雕藝術家何朝宗時,有如下記載:「何朝宗,不知何許人,或雲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為僧迦大士,天下共寶之;何朝宗,泉州人,或雲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寶之」。德化瓷器素有「東方藝術」之稱, 頗負盛名,港臺及東南亞地區和英美法等博物館、民間均有收藏。

此外,德化窯所制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閩山記》中所稱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悽朗,遠出竹上。根據有關方面的考古工作考證,在德化地區已經發現了上百處的德化古窯址。在潯中公社(鎮)有祖龍宮、屈鬥宮、嶺兒、後窯、西門頭、大草鋪、後所;在三班公社(鎮)有內阪、新乾寨、窯壟山、桐嶺、舊窯、新窯;在刈坑公社(鎮)有許坑、林窯等。

足以說明明代德化瓷器產量之大、銷路之廣。不過到了清代中、後期後,由於當時歷史、政治、經濟變更原故,德化窯白釉瓷逐步衰退。其原因是明代晚期後,因國力衰退,為應付出口需求,德化窯開始生產青花瓷。

故當時窯場數量有所增多,但是德化白瓷的生產反而倒退了,不如明代。再加上終清一代尤其是清中後期,由於許多器物(包括園器、琢器、瓷雕)由逐件手工製作轉向成批模製生產,器物由厚重漸趨輕薄,瓷雕作品缺乏生動傳神,為追求產量而導致工藝不甚講究,而且胎土淘洗不精、氧化鐵成分增多,亦使白釉不再閃紅(明代德化瓷以白中含紅為佳)而呈現泛青或泛白,不及明代滋潤,釉光日漸糙澀,工藝和胎釉水平總體質量下降。

德化窯的史料記載

5樓:k莫沫

寂園叟在《陶雅》中評: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質雪白,價廉而式樣不俗,觀世音有彩畫者,有坐像、立像者┅┅。

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評價德化窯,自明燒造,本泉州府德化縣┅┅稱白瓷,頗滋潤,但體極厚,間有薄者,惟佛像殊佳。

**時的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後製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頗瑩亮,亦名福窯┅┅白者頗似定窯,惟無開片,佳者瓷質頗厚,而青裡能映見指影,以白中閃紅者為貴。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間《福建通志》中,在記載德化著名瓷雕藝術家何朝宗時,有如下記載:何朝宗,不知何許人,或雲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為僧迦大士,天下共寶之;何朝宗,泉州人,或雲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寶之。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這樣向世人介紹德化窯以及德化瓷器的製造過程:在這條支流與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著廷基(德化)城。這裡除了製造瓷杯或瓷碗、碟,別無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

有關白瓷的歷史,德化白瓷的歷史演變

離我遠點 1 祭紅 的傳說 相傳明代宣德年間,一批祭紅御用瓷器即將交貨,但瓷工屢燒不成。當時聖上御用瓷有規定,若延誤日期,所有制瓷工匠將要被投入窯火燒死。下在人們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位老陶工的女兒得到神仙託夢,要她投身於熊熊窯火中,以血染瓷方可成功。於是她乘人不備,縱身入窯,只見一團烈焰升起,突然窯門...

德化汝瓷和原產地汝瓷有什麼區別

明曹昭格古要論中說 汝瓷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近人許衡 飲流齋說瓷 也重申此論。明人高謙 遵生八箋 及清初谷應泰 博物要覽 等書中有 汁中棕眼隱若蟹爪 的記載。看來從古至今汝瓷有無蟹爪紋成了鑑別其真偽的重要依據之一。然而何為蟹爪紋?筆者請教過國內一些知名專家,他們的解釋多在汝瓷釉面的開片上作文章...

甜白瓷的歷史

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明代黃一正 事物紺珠 一書,在卷二十二永樂 宣德窯條中有 二窯皆內府燒造,以眼 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 的記載。王世懋 窺天外來 一書再次引用此數語。二書都只提甜白一詞,至於因何得名,未加任何解釋。永樂 1403 1424 宣德 1426 1435 時除大量燒製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