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怎麼開餌

時間 2021-07-17 18:19:39

1樓:阿憶老師**解答

一、開餌的技巧

說到開餌,釣友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經驗,其實歸根結底開餌的關鍵在於控制水的使用量,水使用的多少會直接影響餌料的霧化效果,如果在開餌的時候揉搓幾下,餌料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開餌要掌握這些技法:

1、顛簸均勻:在餌料製作之前,放到容器中就要顛幾下,這麼做的原因在於可以讓餌料中的各種材料充分混合,防止餌料在長途運輸中的顛簸造成的密度不同的原料發生分離,把它們顛均勻,不論從吸水性、誘魚性都變的相同,在使用時效果才會穩定。

2、比例得當:一般商品餌在包裝上都會註明,配比時餌料與水的比例是1:1,製作時要先把一杯餌料倒入容器中,再用這個杯子盛一杯水倒入,切記順序不能弄反。

倒入之後就要快速攪拌。不用管攪拌出來的餌料是什麼狀態,等過幾分鐘,餌料吸水充分後就會是軟硬適度的餌料了。

當然餌料的種類有區別,對水的吸食量也不同,等水被充分吸收就可以使用,如果在溫度較低時可能需要的時間稍長,可以等上幾分鐘後把餌料翻開,再攪拌一回,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各部分均勻吸水,當發現餌料出現粘結時就不能再攪拌,攪拌的時間過長會破壞餌料的纖維長度。從春天開始在室外溫度達到20度時,5分鐘左右餌團就會出絲。如果溫度較低時可以選擇溫水開餌,以便加快出絲速度。

3、餌料揉搓:當餌料開絲足夠時就可以準備垂釣使用,在釣魚前要先搓幾個餌團用來誘魚,餌團可以做成拇指大小,可以用魚竿拋餌入水,頻率要大一些,等有魚咬鉤後可以放慢速度。也可以把拇指大小的餌料直接拋入預釣點,誘魚進窩。

注意餌料只要輕捏幾下就行,揉捏過度餌料霧化的會比較慢,達不到快速誘魚的目的。

在製作釣餌時要多揉搓幾下,增加其粘性,但是注意力度和次數,不要打的過粘過死,在使用時注意保持手的乾燥性,別讓釣餌再沾水,水量過多餌料質量會下降,釣魚效果會大打折扣。

二、掛餌的技巧

掛餌也就是把開好的餌掛到魚鉤上,讓其在水中既可以霧化但又不會脫落,起到誘魚咬鉤的作用。但是釣不同的魚也要用不同形狀的餌。一般可以把粉制餌料搓成大米形、圓滾滾豆子形、兩頭尖的棗形、或者鴨梨形、還可以是球形。

大米形餌料主要用來釣淺水和渾水中的小型魚類,比如小鯽魚,使用方法是把米粒樣的餌料裝到鉤尖兒位置。

搓成蠶豆、豌豆大小的餌料主要用來垂釣鯿魚、草魚、鯉魚等可以用沉墜釣法和懸墜釣法,餌料的位置要掛到魚鉤上。

搓成棗形或梨形時主要用於深水釣草魚、鯉魚等大型魚,這種釣法屬於包鉤釣法要把釣餌包掛在魚鉤上。

球形餌:製作球形餌時大小不固定,如果是釣大魚可以搓的大些,如果垂釣小魚則要搓的小一些,當然也可以用大球餌用來打窩。

2樓:藕夾

自從有了商品餌,釣魚用什麼味型的餌料,進水後什麼狀態才最合適,就一直在爭論不休;商品餌有非常大的優勢,味型隨意組合,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狀態也是如此,高手開餌,想黏就黏,想散就散,想要在什麼水層霧化,就能在什麼水層霧化,所以釣友的圈子裡,也流傳著三年練竿,五年開餌這種說法,好些釣友是對這句話不以為然的,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釣友認為,只要掌握好味型搭配,其他的湊合一點就可以了,事實上是不是這樣的呢?

在野外水域,魚對食物的需求永遠不存在滿足,按照生物需求層次而言,魚目前依然處在滿足基本上生存需求這個層次,在這種層次中,很難想像,兩處有餌料,一處香一些,另一處略差一些,魚就只會去香一些的地方進食,這是人類的思維,而不一定是魚類的思維;生物的本能就是**近,先把近一些的吃掉,然後再尋覓另一處,把那裡的食物也吃掉,不說魚,就是人類在沒有脫離原始社會時,也是這樣的思維;那麼在開餌時,除了味型搭配,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第一、餌料的軟和硬

多數淡水魚是沒有牙齒的,但是我們實戰釣上來眾多淡水魚,魚脣的內部多是比較柔嫩的,軟一些總是比硬一些好進食;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多會開餌的時候,水稍加多一些,多揉打幾次,這樣餌料會軟一些,適口性會好一些;但是也要注意,比如小魚鬧窩時、魚層錯亂時,為了防止小魚截口,不妨餌料少加點水,這樣就比較硬一些,小魚吸食不動自然讓餌料沉到了水底,在水底二次吸水後,依然會霧化,但是有效的避免了小魚鬧窩。

第二、餌料黏散,並不對立,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

很多釣友對餌料的幹散理解為軟就是散,就是黏;其實這個理解是有偏差的,餌料的黏和散,是通過狀態粉來調整,比如多加輕麩,隨著輕麩佔比的增加,餌料會更為霧化,而同等體積下,輕麩比例一致,拉絲粉放入越多的,就越黏;

定義了粘散,那麼根據實戰魚情,就可以靈活調整了,魚口快、魚口猛,適當的黏一些,餌料附鉤好一些,能提高提竿的頻率;魚口慢、緩,餌料散一些,這樣進水後就開始霧化,增加誘魚的機率,也能吸引魚群聚集吸食。

第三、霧化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餌料霧化

很多餌料,都號稱自己霧化效果如何,其實這是商業上的需要,真實的垂釣,除了鰱鱅之外,釣鯉釣鯽釣草釣青,都不需要那麼誇張的霧化,進水就炸,短時間內就能霧化一大片區域;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真的能在3~5分鐘內形成較大的霧化區域,只能帶來這麼幾個後果:

1、小魚瘋狂聚集,並且在水域內橫衝直撞,導致浮漂漂信混亂無比,根本抓不到實口。

2、霧化區域越大,越不容易吸引魚群進窩,霧化區域形成之後,雜質很多,會導致水中溶氧下降,除了黑坑魚,野生魚會對此很是警惕,並不會輕易進窩;

那麼實際上,我們對霧化的要求,只是可以脫落即可,從進水就開始脫落,片狀、渣狀都可以,並不需要像商家介紹那樣,進水後鋪天蓋地的就大片水域被霧化餌料搞的和渾水一樣,就算是黑坑,也不敢這樣抽窩。

第四,餌料也許粗細結合,這樣才能誘釣結合

為什麼說一款餌料不能包打呢?其實主要問題就在這裡,商品餌大多味型、狀態單一,不是不想多樣化,是工藝上無法做到,好些釣友私下琢磨的配方,配比好之後,分裝,時間久了就會串味,甚至開餌後,霧化狀態都會發生變化;其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同的餌料,工藝步驟是不同的,餌料封裝的時候,不進水,不氧化,放置時間久了都會發酵(好些商品餌料,放置一年以上就會變得鼓鼓囊囊的,這就因為發酵導致的),何況自己配的餌料,連真空包裝都做不到,怎麼可能不發生變化?

但是實戰的時候,單一的餌料,比如酒米、藥米,除了能稍微的吸引一下鯽魚之外,能不能誘其他魚進窩,那是要看人品的,因為味型單一;但是粉餌,進水後霧化,味型是夠了,但是也就只能誘魚了,根本留不住魚,因為沒有顆粒餌,所以說,好的餌料,必須有粗有細,能誘魚,更能留魚。

第五,餌料的比重必須和目標魚相結合

其實這一點是大多數釣友都經意間會忽略的一點;餌料的比重是什麼概念呢?簡單的理解就是開餌之後,餌團到底是重一些還是輕一些,好些釣友不以為然,不就是新增輕麩和雪花粉的事情麼?有必要說的這麼神祕麼?

其實不然,釣小魚,餌料輕質化,便於魚群吸食,反過來說,你開一款餌料,香味如何先不說,餌料比重比較大,比較沉,第一是容易沉到淤泥底,第二就是魚發現了,吸食起來也比較費力,再結合魚所在的需求層次,它肯定是先吸食比較好吸食的,實在萬不得已才會來吸食難以進食的;這就好比人,大多數人都希望錢多事少的工作是一個道理,這都是生物的本能罷了。

第六,餌團的體積很重要,別等到沒口或者慢口才想到這個問題

開餌之後,掛鉤餌團的大小,是很多釣友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狀態、味型我都控制好了,餌團大小需要考慮麼?反正進水就會霧化脫落,大點也會脫落成小餌團,考慮那麼多是不是想多了?其實這麼想,那就真是考慮的簡單了,為什麼呢?

1、餌團大沉底就快,減少了沉底時間,那樣餌團從進水到落底這個過程的誘魚效果就沒有了;實際上這個過程的誘魚效果比沉底開始霧化的誘魚效果更強烈。

2、餌團大,鉤餌沉底的動靜也會大一些,雖說不至於一定會驚魚,但是相比小餌團肯定有不好的地方。

3、餌團大,魚吸食不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大團餌和小團餌比起來,肯定是小團餌好吸食,同樣的餌料味型、同樣的狀態,相比起來,使用大餌團這邊肯定就口慢。

那麼餌團的大小,一是和釣魚人自身的習慣有關係,換句話說,釣友們的手都不一樣大,餌團大小也不是一樣的;二是和目標魚大小有關,大魚用大餌,小魚用小餌;三,就是和垂釣思路有關了,我們希望餌落底誘魚,還是進水就開始誘魚,計劃餌料多久開始溶散,這些都決定了餌團的大小。

釣魚可以很簡單,鉤餌一掛,沉底黑漂擼處釣目就能釣,釣魚也可以很複雜,花點心思也是釣魚的樂趣之一。

釣魚怎麼開餌

3樓:一**十碗瘦肉

餌料狀態選擇,根據大小魚選,小魚細粉多一些,尤其是競技,有必要就磨碎,大魚大顆粒類多一點,味型,如果是多種餌料搭配,狀態上的餌料可以多配幾樣,但是同一種味型的就不要,。以免竄味,而不同目標魚的餌料倒是可以搭配,但必須建立在好的比重狀態之上。

開餌要加原塘水現開,腥味重可以加點酒去腥,多種餌料搭配沒辦法標定水比,需要用手一點點沾水開餌,如果顆粒餌料多,記得先用水泡,充分吸水去等,餌料開成先掰開餌料看發酵結果和粘連度,同時要用鉤子掛起來看在水中的狀態,魚少可以相對鬆散些,魚多要相對粘一些。

4樓:憤怒的腿毛哥

問題問的很籠統 我大概給你介紹下吧.... 餌料無非腥 香兩種味型搭配得當效果就好 天氣 氣壓 季節 釣位 餌料 水位等等因素都影響著魚的開口...... 建議你仔細分析魚情 針對目前三月時節 建議使用活餌比如紅蟲蚯蚓等 如果是臺釣 建議用餌選擇腥香或濃腥餌.

儘量減輕餌比重,注意調節餌料狀態適當加入狀態粉 建議開拉餌注意霧化.水深選擇1-2米儘量用長竿釣淺水 最後送你一句釣魚前輩總結的話 春腥夏淡秋香東濃 希望能夠採納~!

5樓:

一、軟與硬的把握程度

這是首要考慮的問題。調製魚餌,加水多,餌就軟,加水少,餌就硬。魚無手無牙,柔軟的魚餌便於入口,往往能更多地釣魚。

一般情況下,只要你的基本功夠,能順利把竿丟擲去,餌又不脫落,餌應儘可能軟些。

二、散與粘的結合

餌料的散與粘的程度,既取決於餌料中粘性物質的多少,又與餌料成份粗細、加水多少、打揉次數、裝鉤時用的力度等因素有關。有一點要切記:裝到鉤上的餌一般是不宜過於密實的,應該在水裡比較容易被水浸入,這樣一是容易散落,二是容易浸入水後變軟。

餌到水底後,最好能很快就變得象棉絮一樣沒有骨感,旁邊散落出細顆粒,魚才願一口吞下。

三、散落與霧化的取捨

除了釣鰱鱅特別要求霧化好,底釣是忌諱很多霧化的,甚至要儘量減少霧化,釣浮、釣離底,霧化也要適度。太多霧化會刺激得魚兒亂衝亂撞,影響浮漂訊號,也招大量小魚,還會因為釣點小區域水質變混,溶氧下降,魚不願意進入,就象人不願呆在灰塵瀰漫的環境裡一個道理。但散落是必要的,要使餌料散出部分來,不致於被魚一口就吃完了,釣點裡散落一些小顆粒、小片狀食物,魚一時吃不飽、吃不淨,才不舍離去。

四、粗與細的搭配

餌料講究虛實結合、粗細結合。幾種商品餌搭配使用,除了味道的搭配,其實更主要的是粗細的搭配。細為虛,隨水擴散,使魚聞味尋來,粗為實,使魚食之有物。

釣大魚需要粗的成份多一點,有利於成窩、留魚。但粗粒成份多了,則口感粗糙,入口性就差些,這時應該加點雪花粉、可揉、狀態粉等薯粉類含量較高的餌料,可明顯使餌變柔軟。細的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粉狀餌,餌料也粘合不起來,同時它還起使餌柔軟的作用。

釣鯽魚細的成分就要多一點,而粗的成分要少一點,因為魚小更需要更好的適口性。

五、比重的定奪

餌料的比重問題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尤其鯽魚,體小力弱,過重的餌料魚吸食費勁,可能導致魚不願吃食,同時也由此決定浮漂訊號的大小,在水溫低、氣壓低、魚的活力低時更顯突出。另外,比重大小還決定餌團下落快慢,魚介面能否接住,底部淤泥較厚時是否會落入泥中。減輕餌團比重,除了加入輕麩、雪花粉、狀態粉等膨化製成的比重較輕的物質外,還與餌團是否密實、是否能快速吸水膨脹、化散的速度等因素有關。

有時這個問題處理好了能明顯提高漁獲。

六、用餌大小的選擇

用餌大小首先要想到餌團到達底部時需要剩多大,再考慮下落過程的散落、小魚搶食損失的部分,從而決定裝餌團的大小,過大魚兒吸食不便,過小則留底誘魚的餌量不足,還可能到底成空鉤了。釣大魚這問題不大,釣小鯽魚時則需要考慮到這一點,畢竟魚嘴小時是難以吸進大餌的,要等魚啃食得大小差不多了再吞下,上魚速度自然就慢了。不過這個問題比較好掌握,影響比起前幾個問題來也小。

釣魚怎麼配餌,釣魚餌料怎麼配

釣鯽魚常用配方 1 釣1斤30 50尾的鯽魚 4 鯽 30 6 鯽30 尺上20 全能競技2號10 將以上四種餌混合以後,加水攪拌均勻待滲透後,在餌的表層撒10 粉碎過的赤尾青,再用五指劃拌均勻,握團即用。快魚水多一點,散化快,慢魚水少一點,將餌團多握幾下,拉出來密實。2 釣1斤20 30尾的小鯽魚...

秋天釣魚用腥餌還是香餌,秋天釣魚用腥餌還是香餌?

在盔頭巖看西甲的獼猴桃 秋天應該用香腥餌料。白天最高氣溫低於25度的時候是穀物腥香型的餌料,秋天釣魚,氣壓一般比較高,這個溫度魚的活動量大食慾也強,只要用對餌料,搭配好味型,拋竿勤快點就能有好的收穫,好的魚餌能把魚從遠處給誘到你這邊來。鯉魚一般喜歡穀物類的餌料,味型甜香的最好,秋天還要在餌料裡多加點...

開釣魚場怎樣才能不讓魚吃餌,剛入坑釣魚,一個新手怎樣才能釣著魚

說實話,光靠簽到升級太慢,所以我複製了這一段話遇貼就回,回一次最少也得15個經驗,還能幫你不沉貼! 你真逗!你要是做手腳讓人家釣不到就是砸自己的牌子,懂嗎?要是一次兩次到你這裡釣不到人家會以為天氣 技術不行的原因,要是每次都釣不到 人人都釣不到,你覺得人家還會來嗎?要知道釣魚人基本都互相認識互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