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還有希望不

時間 2021-08-30 09:57:39

1樓:匿名使用者

渺茫…… 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不是沒有人,而是不會用人!亞洲人的身體素質就不太適合跑動多的專案,而且中國的足球教育就不行——德國一共8200萬人,就有400多所專業足球訓練學校,lahm,schweinsteiger,muller都是十多歲就已經踢球了,中國呢?青年隊沒有起色......

另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球星都被錢慣壞了,不思進取哎……想當年2004亞洲盃中國也有輝煌的時候,而如今……老一代已經掛靴,新一代又沒有實力,中一代不思進取,也難怪別說贏了,就是進球也比登天還難啊......

2樓:

怎樣評價職業化以來的中國足球運動從80年代初以來,中國足球運動終於步入了職業化的道路,經歷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發展至今應該說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喜憂參半。中國足球走職業化之路是歷史的必然,應該說是非走這條路不可。應該承認中國足球自職業化以來確實有了許多明顯的改變。

我想中國足球運動自職業化以來打破了封閉狀態,引進了許多新的現代足球理念、足球理論和足球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為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必要基礎;職業化以來中國足球封閉的人才系統搞活了,人才終於開始流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運動員走出國門,走進了義大利、英國、德國和美國等足球發達國家的足球聖壇,我國女子足球運動員更成為人們關注和爭奪的物件,孫雯成為20世紀最優秀的女子足球明星;我國足球運動員雖然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其總體水平還無法與足球發達國家(主要是男子足球運動員)相比,但是由於外籍教練和外籍運動員的引進帶來了新的現代足球理念、理論和方法,足球的整體水平也確實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別是走出去的優秀運動員和青少年運動員,他們把自己學到的先進的東西帶回來,增加了中國足球運動發展的活力。特別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僵化的中國足球管理體制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衝擊,中國足球的管理層終於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存在著許多亟待改變的問題,並已開始在強化改革的力度和改革的程序。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向職業化足球發展的短短十幾年的歷程中,中國足球也確實出現了許多問題,有的還十分嚴重。諸如「踢黑球」、「吹黑哨」和「僵死的管理體制」等等。這些問題嚴重的阻礙著中國足球職業化的健康發展。

應該說中國足球職業化的改革剛開始,無論從足球理念、足球職業化管理體制,還是運動員的職業道德素養看,中國的足球職業化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歷程。但這一切決不能否定我國足球走職業化道路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進展,中國足球還是有希望的。

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高報酬,低貢獻」的現狀正常嗎?

據**報道,有位並不怎麼出名的某足球俱樂部運動員,因俱樂部未滿足他過高收入的要求而提出轉會,而這位運動員的年收入卻高達200萬元人民幣。由此可以想象,一些知名運動員的年工資收入顯然比這還要高得多。其實足球職業運動員現有的工資水平始終是一個灰度很高的未知數,明收入因足協有「封頂」規定而有所限制,但隱性收入則誰也說不清有多少。

在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還較低的情況下,足球職業運動員的工資由於缺乏一種適應職業足球發展的社會化行政管理體制,造成各俱樂部之間為了挖其他俱樂部的優秀運動員而互相攀升,無限度的增加運動員的工資水平,已經引起廣大群眾的普遍反感。人們不禁要問,這些足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與實際貢獻與他們的工資水平相符嗎?他們與其他許多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的低工資相比,難道不問心有愧嗎?!

但是,人們往往更多的把不滿的情緒傾注在運動員身上,其實這是不公平的。俱樂部的工資不是國家發的,俱樂部作為一個企業有權處理和決定運動員的工資獎金水平,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無法直接進行干預,即使在國外也如此。但是,在國外俱樂部有民間性的組織機構協調各俱樂部之間的關係,對運動員的工資水平也有一個共同協議的限度,即便是運動員強烈的要求提升工資,也必須經過這一組織同意才行,任何俱樂部不能任意通過亂加工資等不正當的手段挖其他俱樂部的運動員。

我國許多足球俱樂部也曾多次提出希望成立類似的民間組織來協調各俱樂部之間的行政管理,但是至今仍然未能實現,而中國足協對運動員的工資水平的管理雖有所改進,但卻成效甚微。因而,中國足協應儘快改革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儘快確立社會化、市場化的職業足球行政管理體制。

中國足協在新賽季暫停實行升降級制的決策科學嗎?

關於在新賽季暫停實行升降級制一年的決策已由中國足協正式宣佈,已是無法改變的現實,過多的討論似乎也無多大意義。但是由於大家都十分關心這一問題,因而在此不妨也談些自己的看法。

對此問題我認為應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隨意取消升降級制肯定是不科學的,這一體育競賽體制不是中國的獨創,在各個足球發達國家大都實行升降級制,它有利於強化競爭機制,促使俱樂部的管理層、教練員和運動員,乃至整個社會和國家都凝聚在一起致力於提高我國足球水平。這是廣大群眾和球迷的希望,企業家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體育事業提高綜合國力的需要。如果取消了升降級制,以上各個方面的積極性都將受到影響,企業家會失去對支援和參與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積極性和動力,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發展將成了無米之炊,中國足球運動的技術水平自然也無法繼續提高,由此進入一種惡性迴圈,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但是,中國足協提出暫停一年升降級制其出發點並不是要取消升降級制和淡化足球競爭機制。相反其出發點是試圖通過這一舉措,使國家集訓隊得以一個休生養息的時間,以使集中精力備戰世界錦標賽的外圍賽,以使中國能夠利用新賽季的各種有利因素提高自身的實力,給國家隊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有較長時間來磨合,以便集中精力提高競技水平,促使中國足球最終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足協作出這一舉措應該說是利大於弊。

違背現代訓練規律的「體能測試」訓練體制終於被取消

無論中國足協多麼不情願,一個有爭議的我國足球訓練體制--體能測試,在新賽季中終於被取消了。客觀地說,這一體制在提高和推動我國足球體能訓練和體能水平的提高上一度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多年來一直受到眾多學者們的質疑,幾乎所有的外籍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這一體制都表示不可理解,而且幾乎沒有一個足球發達國家有這種體制。

首先,從競技體育管理體制上看,中國足協應該是從巨集觀上對我國足球運動,包括對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進行管理,任何一個國家的足協或足球官方管理機構都不會直接介入運動隊的具體訓練工作,因為那是教練員的職能。中國足協直接介入教練員的訓練工作,這是典型的"功能錯位"。

其次,現代競技體育訓練十分強調針對每個運動員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訓練,必須根據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訓練水平和不同身體條件的運動員個體特徵制定適合他們特點的訓練計劃,進行有針對性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訓練效果,那種全隊用統一的模式進行劃一的訓練是行不通的。

再則,各種運動能力之間存在互補的作用,速度差的運動員可以用耐力來彌補,而耐力差的運動員同樣也可用速度來彌補,真正的「全能」運動員是沒有的。不同位置的足球運動員對各種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前鋒需要很高的速度,後衛需要很好的體力,而守門員則需要高度靈敏性、反應能力和彈跳力。體能測試則以強調運動員應全面發展而不管運動員個體條件的不同,用同一個模式訓練、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此外,從訓練的安排來看,運動員每年冬訓期間著重要搞好全面身體訓練和技戰術基本功的訓練。但是,自從實行體能測試後,各隊在冬訓期間幾乎都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爭取通過體能測試的幾項指標上,嚴重的影響了各隊針對各自的弱點和特長進行有效的訓練,結果使各隊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長期得不到解決。

為什麼大牌洋教練在中國難成氣候

施拉普那、霍頓、拉扎羅尼和所有來華外籍教練都有十分強烈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職業意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足球事業中,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不少現代足球訓練思想和足球訓練理論與方法。他們來中國後,一直試圖將他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西方足球訓練模式完全引入自己訓練的俱樂部隊,試圖塑造出一個巴西式、德國式、英國式的「中國訓練模式」,但卻事與願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均以失敗為告終,像韓國李章洙這樣站住腳跟並能獲得成功的洋教練極少。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這些洋教練對中國職業化足球的現狀和我國的國情不甚瞭解,卻試圖將他們多年習慣運用的西方訓練模式簡單的引入中國所造成的。

施拉普那最後也終於認識到了這一現實,但他也曾十分不平地說:「在德國,職業運動員的基本技術問題早在青少年時期和地方隊就應解決了,這不是國家隊教練員的任務,但在中國足球國家隊卻還要進行這方面的補課,真是不可理解!」。

此外,不少洋教練不瞭解中國職業運動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遠不如西方職業運動員,因而當他們用原先在西方職業俱樂部相同的方式嚴格要求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時,他們中的不少人卻因此而被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合力「逼下崗」。遺憾的是至今為止,能認識到這一客觀現實的洋教練實在太少了。我想忠告這些洋教練一句,還是儘快地、主動地去了解和承認中國足球的現實,儘快地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太適應中國足球現狀的訓練觀念、理論與方法,否則最多也只是得到施拉普那等洋教練那樣的結局,中國職業足球走上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化道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決不能操之過急。

中國運動員果真患了「恐韓症」嗎

「恐韓症」幾乎是中國運動員、中國球迷和關心我國足球的廣大群眾,甚至連韓國和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和球迷都熟知的詞彙,這是一個多麼使中國人感到屈辱的詞彙,我曾力圖回憶或搞清這一詞彙究竟是怎麼造出來的,是運動員表現出來的?還是新聞**炒作出來的?中國運動員果真是如此的恐韓嗎?

不!並非完全如此。如果說在最初這一詞彙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尚能認可的話,那麼至少近一年來,這一詞彙仍被新聞**繼續炒作則使人十分厭惡和反感。

因為這一年來我並沒有看到我國的足球健兒在與韓國隊的多次比賽中表現出軟弱和懼怕韓國隊的情況,相反卻越來越看到他們那種強烈的戰勝韓國隊的決心和不服氣、不服輸的表現,並由此而產生一種急躁和急於求成的情緒,他們實在太想贏韓國隊,太想洗去「恐韓症」這一個屈辱的稱呼了。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在比賽中往往缺乏一種冷靜態度,急躁使他們原有的競技實力難以充分地、正常地表現出來。我看到不少**在問起運動員是否有「恐韓症」時,幾乎所有的運動員在回答時都堅決予以否定。

事實上急躁、不冷靜、頭腦發熱、急於求成、不服氣、強烈的求勝欲等決不是所謂"恐韓症"的表現。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我們的國家隊以自己的堅定信念和努力拼搏以及近幾年來不斷提高的實力水平,終於在最近的亞洲級比賽中把韓國隊擠到了自己的後面,雖然他們僅僅與韓國隊打平,但這一平局卻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至少能證明「恐韓症」已不復存在。

也談上海申花隊運動員的特點和弱點

申花隊有過多次輝煌的戰績,但是不久就會一落千丈,之後又會不可理解的一躍而起。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申花隊是一支很有實力的球隊。

事實也是如此,申花隊技術細膩,戰術素養高、體力充沛,整體配合好,是一個典型的技能派和實力派球隊。申花隊曾確立了至今仍被人們充分肯定和發揚的「搶、逼、圍」戰術,而這一戰術的基礎是過硬的體力和技術。人們常說上海人的體力不好,但腦袋瓜還可以。

其實並非如此,申花隊在每年的體能測試中一直名列前茅,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上海人固有的「小聰明」的特點才使上海申花隊成為一支十分出色的職業足球隊。這樣一支有實力的球隊奪取了聯賽冠軍、亞軍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奇怪的倒是得了冠軍後會馬上一落千丈。

誰都知道一個隊或一個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能不會在一天之內有180度的改變,但為什麼申花隊會經常給人以大喜大悲的感受呢?很顯然毛病就在心理和思想作風上。申花隊善於踢「順風球」,如果在一種良好的球場氛圍,最適宜的氣候條件和遇到一個有實力的強隊的情況下,申花隊往往會超水平的發揮,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比賽結果就難說了,申花隊「遇弱不強,遇強不弱」的毛病已不是一天二天了。

申花隊雖然與其他的職業足球隊相比有其自己的特點,但是從申花隊身上卻可以反映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和職業足球隊存在的通病,心理狀態差、思想作風不過硬幾乎成了制約中國足球發展的一個致命傷。但願從2023年開始,申花隊和所有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隊的運動員,能在這方面有所改進,不要辜負全國人民和上海人民的希望,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衝出亞洲,衝向世界,中國的足球才有希望。

中國還有要男足國家隊的必要嗎,中國男足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如果說有必要的話,只能等這些球員回到基本梯隊好好聯絡下,傳球,射門,帶球,突破等一系列的足球最基本的東西再回來和別人踢吧,和人家比技術比不過 好象45度斜長傳比別的國家玩的熟練,可惜不是進球之道 比體能比不過,比整體那談不上整體,就戰術有可能比別人好點,可惜這種球員還踢不出來好的戰術,沒辦法啊,到了...

中國男足和日本的比分,中國男足和日本男足比賽結果

北京時間2月6日18點15分,2010東亞四強賽在日本揭開戰幕。作客東京味之素體育場的中國隊錯失點球機會,最終與東道主日本隊0 0互交白卷,錯失終結12年不勝日本尷尬記錄的絕佳良機。第54分鐘,內田篤人的勁射擊中立柱彈出。第80分鐘,長友佑都禁區內手球送給國足點球機會,但楊昊踢出的皮球質量不高被酋崎...

中國男足哪裡不行,中國男足為什麼不行

背後的體制不行 我們美其名曰 行政足球 讓一群當廠長當縣長都比管足球好的人來掌控中國足球,這樣的足球能搞好嗎?那幫足協的傢伙根本不懂什麼是真正的足球,只曉得比賽前帶頭喊喊口號,鼓舞鼓舞士氣,要是真這樣就能提高足球水平,我看朝鮮的實力早該無人能敵了吧 足協應當是一個服務機構,專心組織足球的普及,為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