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他們是怎麼識字的

時間 2021-05-05 02:37:43

1樓: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佈的漢語注音拉丁方案,是指拼寫一個現代漢語的標準發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字母和拼寫在《漢語拼音方案》中有規定。2023年至2023年,由原漢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委)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這種拼音方案主要是把普通話的發音作為普通話漢字的音標來標註。

2023年2月11日,全國人大批准了該計劃的公告。

2023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國羅馬字母拼寫)。一些華僑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拼音。2023年9月,中國臺灣的中文音譯政策從「通用拼音」改為「漢語拼音」。

所有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需要中文拼音,從2023年開始實施。漢語拼音是輔助漢語發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18條規定: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文檔案中中文名稱、地名、羅馬字母拼寫的統一標準,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地區。」按照這套規範寫出來的符號叫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公認的現代漢語拉丁音譯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23年2月11日)正式採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用於拼寫漢語。

作者根據漢字的普通話發音記錄他的發音。」

古人不得不用漢語注音讀漢字,產生了不同的注音測試。首先,注音在漢代很流行。比如「才,才生」就是「才」字的讀音要讀作「才」,這樣就好理解了。

有時候,一個漢字和這個詞不一致。有時候,雖然這個單詞發音很直,但很容易理解。

但是那些有注音的漢字比有注音的漢字更難理解。另一種注音方法類似於注音法,用同調異調的字做注音。這種注音法比注音法更先進,但不太方便,因為需要改變聲調才能讀出讀音。

在東漢至明清的1000多年間,另一種注音方法在漢字注音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反切法。反切是古人在「直讀」、「讀若」之後創造的一種注音,稱為「反」、「切」、「轉」、「反語」。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拼一個字做注音,上字切聲母,下字切韻母和聲調。

總結:其實從明朝時期開始,就開始有中外學者開始研究給漢字注音,但真正將漢字注音推廣開來的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創造的 《漢語拼音方案》 。

2樓:吃翔也可愛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但是他們都是直接用眼睛去看去學習的,所以古代的文化都是直接生搬硬套的,去學習,去吸收。

3樓:果然解惑

所謂耳濡目染,中國古代的文化傳承,漢字學習在周邊文化氛圍渲染中自然而然傳遞。私塾等教育學習機構也在漢字學習文化傳承中起重要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通過漢字注音的方式來識字,雖然有點不方便但是因為那時候沒有拼音所以只能用這種辦法。

5樓:似初露

用同音的一個漢字給同音的另外一個漢字注音。還有就是反切法,用一個漢字的聲母表示聲,用另外一個漢字的韻母表示韻母和聲調,最後將其拼到一塊讀。

在中國古代,那時沒有漢語拼音古人是怎樣識字的呢?

6樓:藍祺

在中國古代,因為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

7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都是一個對一個話說,就靠著口語相傳來記住這些文字,這也難不倒中國人。

8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的人們是靠筆畫和偏旁還有老師的口口聲傳來識字的。

9樓:不要太麻煩

古代人是根據物體的形狀來描畫的,作為這個識字方法

10樓:大洋孩子

因為在中國的古代他們是不用漢語拼音的去識字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漢語拼音但是會有老師還會有偏旁部首啊

12樓:大洋孩子

在古代的時候,那時根本沒有漢語拼音所以那時的認字根本不是靠著漢語拼音

13樓:櫻桃小碗的小號

大概就是認偏旁部首吧,古代的字沒有那麼多,好認。

14樓:紫藤

古時候靠的都是口口相傳,一個人教另一個人的

古代的時候,沒有拼音人們如何認字?

15樓:小凝聊娛樂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兩類:以字注字、雙拼制。

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

比如「讀若」法: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肇」注「兆」。(《爾雅》)

2、雙拼制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

比如:緩,胡管切。(《廣韻》)「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沒有拼音,但有著類似拼音的思路。自上古開始一直沒有「聲」、「韻」的概念,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之前很長時間並沒有意識到一個音節可以分成子音和母音等部分,一直是以音節為單位整體教整體學的。

後來隨著東漢佛教傳入,梵文經典進入中原。梵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子音母音分得很清楚,人們受梵文的啟發,覺得漢語似乎也可以這樣分開,於是才有了聲韻分開的意識。

與此相對應,中國古代以書面形式記錄漢字讀音,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 音,打比方說就像是「箱,讀如香。」這樣寫法時,「讀如」兩個字後面的那個字就是用來注音的。

一般都是用一個簡單字為複雜字注音,但如果你連那個簡單的也不認識,那就沒啥辦法了。在這種方法之下,還是有大量的字需要口傳的,因為一方面要知道一系列的簡單字,另一方面是有些複雜字同音字幾乎沒有,直音法也注不出來。

在有了聲韻分開的意識之後,古人發明了反切法,即用兩個字注一個音,常寫作像是「誇,苦瓜切。」其中最後一個「切」字與讀音沒有關係,表示前面的兩個字是反切注音用的。前面的「苦瓜」兩個字,前一個字叫反切上字,後一個叫反切下字。

取上字的聲母k,取下字的韻母和聲調 ua1,合起來就是「誇」的讀音。

這樣的注音方法還是必須要口傳一些簡單字,但是它至少解決了同音字很少的難字的注音問題。

16樓:白小度

我們小時候剛剛上學就是開始學拼音,古代時候的人們就已經學會了拼音,古代人認字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獨特方法。

古代識漢字有好幾種方法,有直音法,反切法和譬況法。而他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直音法一個字去代替另一個字的讀音。這樣的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但也有明顯的缺陷如果一些字的同音字很生僻、甚至沒有同音字,那麼這個方法就不能用了。

後來古人發明了反切法,就是利用兩個字注一個音,如「誇,苦瓜切」,那麼誇這個字的念法呢就是「苦」字的聲母加上「瓜」字的韻母拼接而成。

其實古代時期漢字比拼音出現的早,那時候老師讀學生跟著讀,指著字一個一個的念不用記住怎麼寫,會背就行了就比如千字文跟順口溜一樣,小朋友背什麼都很快的。一兩個星期就記住了記住之後就刻腦子裡了一輩子不忘然後一邊背一邊寫學會一千個字一個月就行了。其實一千個字不少了生活中常用的字也就三四百個。

所以古代的啟蒙教師,也就懶得費心講意思了。就是讓你死記硬背,生記住。記住以後,隨著人們年齡增長,和周圍漢字環境的影響養成,對於讀書識字這種事有實際需求的人,自己就懂了。

如果家道中落,孩子進入了不需要讀書識字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會把小時候學過的那些忘光。

古代的學堂、私塾先生捧著書本大聲朗一句,學生也捧著書就跟讀一句,重複又重複,一字一句,口耳相傳,朗朗讀書聲,不絕於耳,所以,古代並無拼音。

17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古人要認識漢字,就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後產生了直音法和注音法。

18樓:手機使用者

拼音只是幫助我們讀字,認字還是得靠記憶,見的多,背的多自然就能認識。

1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大部分的漢字都是形聲字,所以古人就想到了形聲字法。形聲字是由形旁或者是聲旁組成,形旁指的是類別,而聲旁指的是是讀音。

20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所謂溫故而知新,沒有拼音可以認識字,反覆讀,反覆背就可以認識很多字,背的多自然就會認識。

21樓:貓咪愛喵喵喵

反切法,用一個漢字的聲母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的韻母表示「韻母」和「聲調」,最後將其拼到一塊讀。

22樓:常大大璐

古人沒有拼音的時候他們就認字,把字背熟就行了,所以當時的學生就是讀字。

23樓:ever一

其實不靠拼音靠記憶,是很早以前人們識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太難,所以後來才發明了拼音。

24樓:armia溫晴

沒有拼音,他們就直接念字,背的特別麻溜順口,讀多了也很容易就認識字了。

25樓:願望實現了

加坑路口不會'''我哈哈哈哈,肯定不會啦,我都會摸摸貓貓,當然了,那個咯咯嘰嘰嘰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他們怎麼學字的讀音?

2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來常用的注音方法有自

直音法和反切法。

1、直音法:bai用一個比較

du容易認識的字zhi來標註跟它同音dao的字的方法。包括讀如、讀若法、譬況法和直音法。讀若法就是拿相似的字音打比方,讓讀者自己猜出所注字的正確讀音來。

譬況法是採用的描述性的語言說出字音的特徵。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法:用兩個字來注另一個字的音。反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字注音方法,也是對漢字字音結構的一種分析方法。

反切法使用兩個漢字來為一個漢字注音,前面的字稱為反切上字,取其聲母,後面的為反切下字,取其韻母和聲調(古代採用直行的書寫方式,故前字在上,後字在下)。聲母、韻母、聲調取出來之後一組合就是那個漢字的讀音。在使用外國音標和外國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

3、反切法流行於東漢末年,盛行於唐宋各代,到2023年注音字母公佈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為漢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

27樓:匿名使用者

有標音,你看新華字典字的拼音旁像是偏旁的幾個符號就是。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數學危機?中國古代數學沒落的原因

因為古代並沒有關注科技的發展,封建制度想要禁錮人的思想,而不是想要人的思想發展。沒有科學進步,沒有思想碰撞自然而然沒有數學危機。中國封建社會歷史長兩千多年,主要文化型別是農耕文明,不像工業文明那樣對數學有那麼深的依賴,所以數學危機也就不存在。那是因為我國古代不存在邏輯學,這一為辨證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

中國古代的發明,中國古代都有什麼發明

風兒慢慢飛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時間1秒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希望能幫助到你!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鍾 手機使用者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另附豆腐麻將 手機使用者 印刷術 火藥 造紙術 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指南針。 手機使用者 地...

中國古代飾品,關於中國古代首飾的介紹

1.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 釵的鼻祖。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髮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2.簪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髮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 花草 動物 鳳凰孔雀 吉祥器物 如意 等形,並可用金 玉 象牙 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 鏤花及盤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