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國演義》中,在真實的歷史中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5-05 19:41:11

1樓:黑23800客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家的文藝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中,諸葛亮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而不是軍事家,**把三國時期很多傑出的軍事家輝煌戰績歸於諸葛亮一身,比如草船借箭卻又其實,只不過是孫權的計策。再比如三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應該是郭嘉,而不是諸葛亮。**有許多地方於現實不符,比如趙雲在現實中只是劉備的警衛班長,而不是五虎大將。

3樓:黑哥

很多,人物出身,結局,故事,劇情都有很多與歷史出入的地方

4樓:巨集友

七分真實,三分虛構。

「周郎」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在真實的歷史中有什麼不同?

5樓:陀梅花舜碧

周郎這bai個人物

在**《三du國演義》中被描zhi寫成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周瑜dao,這是羅貫中為版了襯托諸葛亮而權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這些描寫與真實的歷史有不同,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

周瑜具德,才,風度,他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友人周瑜是謙遜有禮的,對敵人則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取得赤壁之戰的大勝利。

6樓:筘筘哀

就是周瑜啊

**裡因情節需要把他醜化了(來襯托諸葛亮)

歷史上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相貌堂堂的人

周瑜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在真實歷史中有什麼不同?

7樓:

1.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僅36歲。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

2.**《三國演義》裡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較大的改動,並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如赤壁之戰,周瑜的主張不太明確,是戰是和躊躇不定,諸葛亮借曹操修築銅雀臺之事,智激周瑜,堅定周瑜抗曹的決心。

三氣周瑜是**裡的情節,雖然膾炙人口,但終是虛構事件,與歷史不符

8樓:匿名使用者

他這個人其實並不是小肚雞腸,非常的大氣的一個人。煩請您的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沒演義裡表現那麼小心眼,嫉賢妒能什麼的,那個時代很難得也很傑出的一個人才,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方的最大功臣,諸葛亮能借來東風這事兒也信?與劉方那些勾心鬥角各為其主罷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有一個特點,智力高,軍事才能叼,**中要不就是主角手下要不就被滅,現實中也一樣屬於配角被滅

周郎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和在真實歷史中有什麼不同

1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美周郎」[1],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人,東漢末年名將,他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戰後兩年,他即病逝,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妻子小喬也稱國色,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最著名篇章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國演義》總承過往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說部話本等故事,將周瑜描繪成足智多謀,但卻氣量狹小之人。例如,在這些作品中,周瑜屢次在赤壁之戰試圖殺死諸葛亮,例如要求諸葛亮造箭等。大戰之後又多次想剷除劉備的勢力,反而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氣得**而亡,臨死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今人常用「瑜亮情結」或「一時瑜亮」來形容兩位傑出人物互相較量的情形。諸葛亮在為周瑜哭喪時說的「從此天下,知音何方?」一句,也被後人視為英雄人物惺惺相惜的經典。

而**對周瑜的智謀、功跡有所增加,如奪江東的經過誇大其作用;又如群英會、實行美人計等亦為虛構。另外,周瑜亦在書中被稱為「周郎」,加強形容他的姿貌,與小喬成為一對璧人。

12樓:oo迷迷

他和孔明不再一個時期

**<三國演義>與真實的三國曆史有那些不同之處.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

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

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

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

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國演義中的周郎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在真實的歷史中有什麼不同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1.嫉妒諸葛亮才能

2.赤壁之戰諸葛亮成了主角,周瑜成了配角

3.周瑜最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

《三國志》:

1.跟諸葛亮接觸不多,沒有嫉妒諸葛亮才能,周瑜本身是挺開朗的人。

2.赤壁之戰周瑜才是主角,孫劉聯軍的總指揮,諸葛亮僅僅是個使者,或者說僅對劉備集團意義重大。

3.周瑜是攻打宛城時突染疾病去世的

15樓:萌王女

周瑜嗎。歷史周瑜病死於去攻打宛城時。演義是被諸葛氣死的。赤壁之戰的主導是吳國的周瑜。不是靠諸葛亮祭天

16樓:白之影月

挺多不同的,歷史上周瑜根本沒有嫉妒諸葛亮什麼的

17樓:冬雲說歷史

大不同,周瑜沒有那麼小心眼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桃園結義 千里走單騎 舌戰群儒 六出祁山 七擒孟獲 九伐中原 三英戰呂布 煮酒論英雄 刮骨療傷 舌戰群儒 三氣周瑜 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 空城計 木牛流馬 吳下阿蒙 大意失荊州 草船借箭 空城計等等。1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后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嘆息。被身後的...

三國演義中有關關羽的章節有那些,《三國演義》中關於描寫 關羽 的句子有哪些?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

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歇後語,與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關的歇後語

諸葛亮弔孝 裝模作樣 諸葛亮唱空城計 沒辦法 諸葛亮借箭 有借無還 諸葛亮彈琴 計上心來 諸葛亮弔孝 假的 諸葛亮耍撣帚 出計不出面 諸葛亮皺眉頭 計上心來 諸葛亮的錦囊 用不完的計 諸葛亮用空城計 不得已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 化險為夷 諸葛亮徵孟獲 收收放放 諸葛亮擺八卦陣 內有奇文 諸葛亮過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