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王維的《秋夜獨坐》,王維詩詞鑑賞

時間 2021-05-04 08:43:00

1樓:悄影

秋夜獨坐

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象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表現上較為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讚賞。

前二聯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彷彿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於人生的悲哀。

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於深刻的悲哀。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誘導。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於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裡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注意到秋夜草野裡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

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現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誘導,自以為覺悟了。

後二聯便是寫覺悟和學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

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慾,是謂「無生」。

倘使果真如此,當然不僅**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上是頗為出色的;而後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2樓:

靜與禪,或者用樓上的話說也對「潛心默想」。

王維詩詞鑑賞

秋夜獨坐(節選)(唐)王維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夜深(宋)周弼虛堂人靜不聞更... 30

3樓:匿名使用者

(1)前者,借秋的蕭瑟與淒涼,表達了作者充滿了憂愁苦悶的情緒。後者,借秋夜寂靜,寫出作者此時閒適安然的感情。(2)王維所說的獨坐,表達了一種憂愁苦悶寂寞的感情(從「悲雙鬢」一詞可以看出)。

周弼可能是表達一種自己此時內心的寧靜,和環境的靜逸安然(從「書床對夜燈」可以看出)純屬個人見解,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4樓:珠似雨城

前者有種孤獨的感覺,後者有種安安靜靜的感覺,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維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

5樓:匿名使用者

(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景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

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

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

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

以王維《山居秋暝》為例分析古代詩歌的韻律美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的韻部較寬,相鄰二韻可以通押,而且韻位較密,可以句句押,或者一二四押,或者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平仄互押。因而,近體詩,譬如一首律詩,共四聯八句,在嚴格的韻律要求下,詩句的較大停頓中配合韻律,...

清江引秋懷的鑑賞,清江引 秋懷的鑑賞

後三句未從正面回答 歸期 是否已定,而是融情於景,情景相生。2分 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長空裡哀啼,行人在黃花已瘦的竹籬邊痛飲,把 有家歸未得 的矛盾心情和 家鄉何處是,忘了除卻醉 的深沉鄉思作了出色表達。2分 而秋雨打蕉,驚醒了神遊故國的美夢。句句寫景,句句抒情,情景統一。2分 2.試題分析 這類題目在...

有沒有關於詩歌鑑賞的技巧,詩歌鑑賞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詩歌的表達技巧 1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2 表達方式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抒情 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 託物言志 情景交融 描寫 可分為動靜結合 虛實結合 點面結合 明暗結合 正側結合 粗筆勾勒 白描工筆 樂景寫哀 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