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吾的意思是你還是我,古文中「我」和「吾」有什麼區別呢

時間 2021-05-08 14:10:26

1樓:萇薄祕溪

「吾」是「我」的意思。

現代注家對「吾子」的認識比較明確,艾津主編《大學語文》注劉基《賣柑者言》「吾子未之思也」一句時,就明確指出,「吾子是對對方的尊稱。」因此把「吾子」視為敬詞是比較妥當的。

吾子和吾沒啥關係。

古文中「我」和「吾」有什麼區別呢

2樓:吳莎莎冰靈

我和吾,在古漢語中均為第一人稱代詞。《說文》:我,施身自謂也。吾,我,自稱也。

但在上古時代(先秦),「吾」和「我」在語法上是有分別的。「我」既可以做主語,也可以做賓語,還可以做定語;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賓語。即只能用作施動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可以看一下其字面意義和秦漢散文中的事例,如:

我,施身自謂也。——《說文》

觀我生。——《易·觀卦》

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

又如:我見猶憐(形容女子容貌姿態美麗動人);我家(自己。我們家);我儂(方言。我)——按:三代以前,「吾」和「我」在語法上有明顯的分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為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

又指自己一方如:敵我友;我曹(我們);我輩(我等,我們) 等。

所以,「吾」是古文中對自身的一般通用代詞,常和「餘」能互換且用法較單一,變化較少;而我則具備上文所說的多種用法,並有一種不成文的習慣——如與人交談中明確的自稱「我」,會被人當作「下里巴人」看待,正如現代人對「俺」的看法一樣。這裡單指的是,明確的自稱「我」,即指本人,或向他人介紹自己時自稱的唯一一種情況。

而將「我」作為常用的第一人稱代詞的是「魯迅」先生。自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得到推廣,「我」也在口語和書面中逐漸代替了「吾」而被更廣範地使用。

3樓:虺小哀

新教材人教版高一第二冊的第二十四篇課文為《種樹郭橐鴕傳》。其中有多處用到了「我」和「吾」。例1、名我固當;2、固吾不害其長而已;3、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4、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

孟子有語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們學習文言文時,也經常遇到「我」和「吾」。有時是「我」和「吾」並用。那麼,在古漢語中,「我」和「吾」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我」和「吾」在文言文中,是兩個表第一人稱代的代詞。這兩個字的古音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他們的意義都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我」,用法大致相同,但又有些區別。

「我」和「吾」在句子中都可作主語、定語,這是二者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是:

一、「我」還可以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後用作賓語,而「吾」則一般不這樣用。如:「今者吾喪我。

」不說「今者吾喪吾」。只有當否定句中,賓語放在動詞之前時,「吾」才用作賓語。如「不吾知也。

」二、在同一句子中,當第一人稱代詞同時出現在主語和定語的位置上時,定語一般用「吾」,主語則用「我」。如孟子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就是用「吾」作定語、而用「我」作主語的。「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我」作賓語而「吾」作主語。但這一區別不是很嚴格,尤其是在唐宋及唐宋以後的文章中,「我」與「吾」的使用就更帶有任意性了。

古文中「我」稱為「吾」,「你」稱為「汝」,那「他」呢?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稱

-我:我、吾、餘、予、朕、某

第二人稱-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

第三人稱-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體系還不完備,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的職務是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在上古漢語裡,人稱代詞單數和複數是同形的。有時,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後面可以加「儕」、「屬」、「曹」、「輩」、「等」來表示複數。這些詞與現代漢語的「們」不同,它們都是詞,而不是詞尾。

我和吾有什麼區別?

5樓:信梓倩庚風

我和吾,在古漢語中均為第一人稱代詞。《說文》:我,施身自謂也。吾,我,自稱也。

但在上古時代(先秦),「吾」和「我」在語法上是有分別的。「我」既可以做主語,也可以做賓語,還可以做定語;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賓語。即只能用作施動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可以看一下其字面意義和秦漢散文中的事例,如:

我,施身自謂也。——《說文》

觀我生。——《易·觀卦》

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

又如:我見猶憐(形容女子容貌姿態美麗動人);我家(自己。我們家);我儂(方言。我)——按:三代以前,「吾」和「我」在語法上有明顯的分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為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

又指自己一方如:敵我友;我曹(我們);我輩(我等,我們)

等。所以,「吾」是古文中對自身的一般通用代詞,常和「餘」能互換且用法較單一,變化較少;而我則具備上文所說的多種用法,並有一種不成文的習慣——如與人交談中明確的自稱「我」,會被人當作「下里巴人」看待,正如現代人對「俺」的看法一樣。這裡單指的是,明確的自稱「我」,即指本人,或向他人介紹自己時自稱的唯一一種情況。

而將「我」作為常用的第一人稱代詞的是「魯迅」先生。自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得到推廣,「我」也在口語和書面中逐漸代替了「吾」而被更廣範地使用。

在古文中意思是「我」和「你」的字

6樓:新

我你nǐ五筆86&98:crcr 倉頡:onf

筆順編號:3235234 四角號碼:2729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f60

【筆畫】:7

【偏旁】:亻

【部首】:爾

【解釋】:稱呼, 一般是稱呼說話的對方,尊稱是「您」。

【詞句】

英文意思

[拼音] [nǐ]

( singular ) you

( indefinite reference to some or any person ) one or anyone

( singular ) your

(1) 你 nǐ

(2) (形聲。從人,爾聲。本義:稱說話的對方)

(3) 同本義 [you] 武平元年童謠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隋書·五行志上》

(4) 又如:你咱(你);你懣(你們);你老(對尊長的敬稱);你那(你老人家);你佇(您);你等(你們)

(5) 不明確指明的集團中的某一個體;任何一個;一般的一個 [one]。如: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說話

(6) 泛指任何一個人;無論什麼人;無論哪一個人 [anyone,anybody]。如:他的才學叫你不得不佩服

(7) 每人;人人 [everybody,everyone]。如:你一言,我一語,談得很熱鬧。

你好 nǐ hǎo [how do you do;how are you;hello] 用於有禮貌的打招呼或表示與人見面時的問候。

你們 nǐmen [you] 與之說話的一些人我到時候通知你們。

你死我活 nǐsǐ-wǒhuó [life-and-death;mortal] 形容鬥爭十分尖銳你死我活的鬥爭

你爭我奪 nǐzhēng-wǒduó [whoop-de-do] 指相互爭奪這種你爭我奪的場面還不少。

你追我趕 nǐzhuī-wǒgǎn (1) [leapfrog;catch up and overtake one another] (2) 相互輪流走過身邊或向前面越過。巨大的卡車和小型汽車沿著公路你追我趕 (3) 比喻在前進的道路上競賽,有褒義。各車間、各小組都在你追我趕,爭上游。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吾,餘,奴,妾,朕,

你:汝,爾,

8樓:匿名使用者

【丘】是我,【若,汝,爾】是你

古文中 吾 的意思是你還是我? 那為什麼吾子是你們的意思呢?

9樓:

古文中吾的意思是我, 吾子是您的意思,其中的吾不是我的意思,而是表示尊重。

1、吾含義:吾,施身自謂也,自稱;我;我的意思出處:《爾雅·釋詁》:吾,我也。

譯文:吾,也就是我的意思。

2、吾子

含義:古時對人的尊稱,譯為「您」,比「子」更親切。

出處:《國語·晉語》:今吾子有。

譯文:如今您有。

在古文中 你,我的意思有幾種,請寫!!!

10樓:歲月不寒

古文的第一人稱:朕、吾、我、予(餘);都可以作主語、定語和賓語。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稱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 ,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 中古時期「吾『可作動詞和介詞的後置賓語。

古文的第二人稱:女(汝)、爾、若、而、乃、

注意:女(汝)、爾、若 可以作 主語、定語、賓語。/ 而、乃 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古文的第三人稱:上古漢語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而是用指示代詞『彼』、『之』、『其』來兼職。

注意: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沒有數的分別,同一個詞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第

一、二人稱代詞後可加『儕』『屬』『曹』『輩』,表示複數。

參考資料:郭錫良、李玲璞 主編 《古代漢語》p635

倍字在古文中的意思,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有違反,違背,背叛的意思。與 背 通。倍b i 等於原數的兩個 加 事 功半。道而行 兼程而行 某數的幾倍等於用幾乘某數 二的五 是十。更加,非常 每逢佳節 思親 加。兒精神。增益 焉用亡鄭以 鄰?古同 背 背棄,背叛。古同 背 背誦。加倍,更加。有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 嘛。高中文言文 現倍字的有哪些...

間 在古文中的意思,間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ji n1.空隙 隙。當 兒。親密無 2.隔開,不連線 隔。斷。接。日。歇。黑白相 3.挑撥使人不和 離 諜。反 計。4.拔去,除去 苗。5.偏僻的小路 道。行 從小路走 ji n1.兩段時間相接的地方,或介於兩樁事物當中及其相互關係 中 距。奏。天地之 2.在一定空間或時間內 田 人 3.房子內隔...

為什麼古文中的「吾」會發展成現在的「我」

在上古時代,吾 和 我 在語法上有別,吾不用於動詞後作賓語.今者吾喪我。莊子 齊物論 吾 作動詞通 御 抵禦 厚攻則吾,薄攻則薄吾。墨子 康熙字典中的吾字的解釋 古文 唐韻 五乎切 集韻 韻會 正韻 訛胡切,音梧。說文 我自稱也。爾雅 釋詁 吾,我也。左傳 桓六年 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 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