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詩經 王風 黍離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時間 2021-05-11 00:23:22

1樓:臧染饒鵑

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吶喊。

詩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興,弓瑟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離舍家園遠去的描述,後四句以旁人對「我」的態度來烘托浪跡天涯的悲情,並以呼天搶地的形式,憤怒譴責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

本詩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各章間僅有個別字句有變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實」,不僅起了分章換韻的作用,而且造成景緻的轉換,反映了時序的遷移,說明浪子長期流浪而不知所歸。

第四句末分別是「搖搖」、「如醉」、如噎」,生動地顯示出浪子長期「行邁」而內心逐漸加重的悲傷,其餘各句反覆詠歎,有迴環往復之妙,使強烈的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

2樓:魯北野叟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鳳 黍離》: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

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毛詩序》說周人東遷後行役到故都,見宗廟宮室,平為田地,遍種黍稷。他憂傷彷徨,「閔周室之顛覆」,因而作了這首詩。

此說在舊說中最為通行。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於《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不可不及。

分析《詩經~衛風~伯希》、《詩經~望風~黍離》兩首詩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

1、請概括《詩經王風黍離》的題旨和主要內容

3樓:獸媽

1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吶喊。 詩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興,弓瑟出第

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離舍家園遠去的描述,後四句以旁人對「我」的態度來烘托浪跡天涯的悲情,並以呼天搶地的形式,憤怒譴責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 本詩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各章間僅有個別字句有變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

「苗」、「穗」、「實」,不僅起了分章換韻的作用,而且造成景緻的轉換,反映了時序的遷移,說明浪子長期流浪而不知所歸。第四句末分別是「搖搖」、「如醉」、如噎」,生動地顯示出浪子長期「行邁」而內心逐漸加重的悲傷,其餘各句反覆詠歎,有迴環往復之妙,使強烈的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2 鄭莊公:

陰險狠毒,老謀深算。工於心計。姜氏為共叔段請封給「制」這個地方。

莊公因為「制」是險要地方,堅決不給,足見其精明;共叔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莊公表面不動聲色,內含殺機,故意縱養其惡。等到時機成熟,火候已到,這才一舉擊敗共叔段。莊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親,後又怕擔上不孝的壞名,採納潁考叔的計策,為自己擺脫不孝之名找了個臺階。

表現他的虛偽。 34《風波》寫一個農民家庭裡的小風波。這個風波是由張勳復辟引起的。

通過《風波》這篇**,使我們看到辛亥革命以後的農村社會現實。就是說當時農村是沒有變動的。5

4樓:折項蒲詩蘭

1.作者通過對黍子長出苗,抽出穗,結出果,我行走在這其中,而抒發自己的愛國卻又無可奈何的悲慼。

2.這是古文觀止的第一篇吧,第一次看印象就很深,下面是我的一點愚見:

鄭伯:在我看來鄭伯對於弟弟太過仁慈,沒有管教copy好他,他可以在共叔段擴張京邑時就下令誅殺,但他沒有,直至共叔段攻至國都,才出兵,作為一個君王來說這是不智的,從題目來看將莊公稱為鄭伯即可看出。但鄭伯還不至愚昧至極,終是出兵。

而且,他還十分的重孝,即使姜夫人如此待他,他仍舊挖泉相見,其重孝可見一斑。

共叔段:為人臣子,應當敬君,遵君,即使是一母同胞也罷。所以共叔段是一個不仁不義之人,若真要造反,也足可見他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治理天下。

3.對不起,這個我不知道誒,請見諒,其實孟嘗君好客卻不知客。

4.我認為可從兩個方zhidao面來看

a.若項羽依舊剛愎自用,自視甚高,不廣納賢才,不改變自己,那投江便是最好的歸宿。

b.若項羽一心悔改,倒是可以重回烏江,東山再起。

5代與代的風波,一代不如一代

7其實是作者有著隱士的態度才寫的吧

8封建禮教矛盾和階級矛盾

9剛愎自用,未能善用長處

10漁父

避世隱居

逍遙自立

屈原處濁世而持高志

憤世嫉俗多遺恨

《詩經·黍離》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5樓:翠代秋毓瑰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鳳黍離》bai:詩中所蘊含的那份du因時世變遷zhi所引起的憂dao

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內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

《容毛詩序》說周人東遷後行役到故都,見宗廟宮室,平為田地,遍種黍稷。他憂傷彷徨,「閔周室之顛覆」,因而作了這首詩。此說在舊說中最為通行。

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於《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不可不及。

6樓:匿名使用者

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周大夫行役路過鎬京,看到埋沒在荒草中的舊時宗廟遺址,有感於周室的被顛覆,悲傷而作《黍離》。後來姜夔的揚州慢被其老師千巖老人成為有「黍離之悲」。

7樓:匿名使用者

詩篇一悽婉哀傷的情調,描繪出一個長期流亡在外的人的孤寂悲涼的心情,由寫景物到寫神態,一步步地展示出抒情主人公的悲苦情狀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有感家國興亡的詩。作者為朝廷中大臣,他行役到此地,看到故室宗專廟盡變為禾屬黍悲愴不已,彷徨不忍離去。可能他曾對朝政發表過意見,但不被理解,以為他有什麼個人企圖,所以他感嘆說: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現在國都已東遷洛邑,往事已不堪回首,他只能對天浩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蒼天啊蒼天!這種狀況是誰造成的呢?這明明是因為周幽王的暴虐無道,政治腐敗,才導致狄人入侵,西周覆滅。

但詩人是周朝大臣,不便直說,就用反問句委婉地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