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也有很多風俗習慣,請你舉例節日,並說出與這個節日相

時間 2021-06-18 09:11:45

1樓:

春節是農曆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

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初年,改農曆為公曆[陽曆]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2023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為“春節。

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相關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

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

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樓:沙漠

中秋節,中秋月圓,家家吃月餅,望圓月

3樓:夙玉

元宵節,

風俗習慣: 賞花燈,男女相親大會

4樓:

你這是學校作業吧!我不做回答

請你介紹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什麼;這個節日獨特的風俗習慣有:

5樓:匿名使用者

我過的端午節,是傳統節日,在過節的時候會有賽龍舟,吃粽子的插艾葉的等等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要敬老,踏秋賞菊去登高。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

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各民族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8樓:s潔西卡

傳統節日:

1、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2、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曆,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3、彝族的“火把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飲酒慶賀,進行鬥牛、摔跤、賽馬、射箭等活動。

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高舉火把遊行。

4、瑤族的“達努節”。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達努”節。這一天,人人華服豔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

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5、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過冬至要吃餃子成為這個節日的習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風俗習慣:

1、清明要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 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錶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諡藝,萬古流芳:

粽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2、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是傳說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稱“鬼節”。佛教徒這天要設“盂蘭盆”,施齋供僧,舉行誦經法會以及水陸道場、放河燈等宗教活動。

中國大約是在梁武帝時(六世紀上半葉)始設“盂蘭盆齋”的。

3、中秋闔家團員。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閤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4、藏族敬獻哈達。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上。

藏族風情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係在他們脖子上。

5、臘日吃臘八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

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 ( 臘月 ) 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

9樓:海外展覽貿促會

我國各名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10樓:

1、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2、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曆,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3、彝族的“火把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飲酒慶賀,進行鬥牛、摔跤、賽馬、射箭等活動。

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高舉火把遊行。

4、瑤族的“達努節”。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達努”節。這一天,人人華服豔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

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5、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過冬至要吃餃子成為這個節日的習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滿族節日風俗習慣

11樓:樂觀小山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的添倉節  、 滿族的二月二 、蟲王節與頒金節、滿族中元節

滿族節日風俗習慣

滿族許多節日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一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

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

2023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2023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

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並影響漢族,今天漢族也將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

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

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

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絕糧日1、農曆八月二十六是滿族的絕糧日。“絕糧日”的習俗來自清朝太祖皇帝參加的一場戰爭。那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苦,以至於有一天軍隊的糧食都斷絕了,太祖和軍士們只得以樹皮充飢。

附近一個噶珊(村寨)的百姓得之太祖的軍隊絕糧的訊息,將小村裡的所有的各種存糧打掃出來,送到戰場。太祖命將各種糧食燜成雜米飯,有大米、小米、高粱米、黃米、黃豆、黑豆、豌豆……。

2、由於戰場上沒有碗筷,就用山野的野蘇子葉包著吃。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八月二十六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不僅要注意穿戴得簡樸,而且“以萵苣葉裹飯而食”,食用的時候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用以警示人們不可忘記先祖創業的艱難。

這裡的萵苣即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生菜。隨著時間的推移,打飯包逐漸成為民間人們所喜愛的一道美食。

開山節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蔘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稱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旗人,注意這裡是按大小排序的。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擴充套件資料

滿族介紹: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23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2023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佈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韓國傳統節日由來,我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韓國人將春節稱為 舊正 並且認為是他們的 傳統節日 我國傳統節日的由來?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由來。1.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 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 躲午,帖午葉符,懸...

有關我國的傳統節日的成語,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詩詞,節日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釁管理所澇 春節 辭舊迎新,熬年守歲,恭賀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發財元宵節 上元佳節 和和美美 闔家團圓 團團圓圓 闔家歡樂 闔家美滿 燈火通明 張燈結綵 花團錦簇 瓜果飄香 皓月當空 端午節 龍舟競渡,屈志從俗 七夕 悲歡離合 中秋 冰壺秋月 賓餞日月 賓餞日月 冰壼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風月 百星不...

表示傳統節日的詩句有什麼,描寫我國傳統節日的詩句有哪些?

帶你玩轉投資理財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