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歸隱文化,關於歸隱的各方面資料

時間 2021-06-19 10:51:42

1樓:匿名使用者

「終南捷徑」的故事,藉古讀書人「入仕」與「歸隱」上的種種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折射出古代文人思想、道德追求的矛盾心理。「歸隱」文化足以反映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史的弊端。

如果說,儒家為個體提供的更多是一套積極入世、治世之術,出世不過是其入世受阻後設計的一條解脫之路的話,那麼,道家則為個體提供了一套出世、解脫,即人的安心置身之道。這樣,讀書人生就有了看似截然不同,實則相互補充的兩條價值實現之路。入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優先的正當性;「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邦無道」卷而懷之,也是具有正當性的。

這樣中國文化便為原本對立觀念的融會統一提供了根據,為個體建構起一套狡黠、自私的生存哲學和價值倫理。

儘管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伯夷叔齊的不食周粟,老子李耳的青牛出關,給人以道德高尚,志存高遠的感覺。但是,「學而優則仕」畢竟是士子們夢寐以求的正道,中國讀書人的骨子裡,更向往的還是入仕。表面看,「仕」與「隱」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子的兩大出路,隱則「獨善其身」,據道德之制高點;仕則「兼濟天下」,展濟世之雄才偉略。

其實,隱為虛,乃謀仕之術,是不得仕的無奈;而仕為實,乃目標之路,是濟世展才、名利雙收的人生追求。

像赫赫有名的大隱士陶淵明先生,六出六隱,數番折騰,一會兒稱貧出仕,一會兒因酒歸隱。在其詩文中,對入仕與歸隱,翻三覆四地進行自我辯白,對功名欲求還罷,欲說還休。其實,老先生內心更多的依然是崇尚「學而優則仕」,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為「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但仕途中又無奈官場的虛偽、傾軋、無聊,酒不能暢飲,「腰」卻需常「折」,確與自傲懶散的天性相悖,以至雖身在朝廷,心卻在野,最後,在魚與熊掌的艱難取捨中,終於選了歸隱,徹底忘情山水之中。

若說陶淵明的歸隱,尚有幾分真性情的話,那更多的隱士就是在玩以「隱」求「仕」,欲求先舍,待價而沽的把戲了。對他們來講,「隱」成了手段,成了餌料,成了抬高身價的本錢;而「仕」才是目的,才是日夜夢寐以求的果實。 歷史上卻也有不少是為仕而隱的不學無術之徒,人前擺空架子,作清高狀;人後不顧人格,媚官求爵—如「翩然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的明代陳眉公。

其實,早有人看穿而譏之為「功名捷徑在煙霞」,陸放翁則更以詩侃之曰:「志士棲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負初心;不需更說嚴光輩,直自巢由錯至今。」似乎對所有的隱士都提出了質疑,這或許也是歸隱之舉消亡遭遺棄的一個原因?

回顧中國文化的「歸隱」傳統,似乎是封建社會的特有現象,歷史發展到今天,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變異,傳統的歸隱觀念己完全不適時宜。今日中國,西方文化的競爭意識深入到所有知識階層,自命清高卻不展示其能力者是難有機會的。當今人們重視的是競爭法則、市場法則,唯有競爭才能生存,唯有競爭才能體現個人價值,而競爭則必須像爭豔鬥麗的花朵那樣毫無顧惜、毫無保留,拚命去展示本身的能耐與魅力。

2樓:匿名使用者

歸隱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全世界都有,只是在中國它形成了一種文化。 我所知道的歸隱大概有四種:一、禮崩樂壞,無力迴天,隱。

二、內戰綿綿,國無寧日,隱。三、異族主中華,不當二臣,隱。四、“終南有捷徑”,姜太翁釣魚式,隱。

原憲問老師上什麼是“恥”?孔子說“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在南懷瑾先生的《俠隱中人——原憲》中,得知原憲在孔子死後便歸隱了,他這是禮崩樂壞,無力迴天,隱。

介之推也離開了重耳,歸隱了,這是我忘下的第五種歸隱:功成則隱。張良也是如此隱了,不得已心繫天下, 被呂后拉著出了一次主意,為太子出謀請來劉邦招不來的“商山四皓”使劉邦不換太子而使國家安寧。

陳平這個計謀專家過著另一種歸隱,隱於朝,像個相信“劫數”的道士,平日明哲保身,關鍵時刻才顯真心:呂后亂政後拔難反正。這是第六種歸隱:

隱於朝。孔子就贊過隱於朝的大隱:甯武子和史魚。

還有第七種嚴子陵式的歸隱,前不仕王莽後不仕同窗劉秀。王莽篡位,不仕。劉秀用候霸這類小人為相,不仕。

嚴子陵是為道德而歸隱,了不起的歸隱。我還知道在魏晉時有一個喜歡在山林中“嘯”的隱士孫登,元籍和嵇康都曾拜訪過他。晉是個黑暗得可怕的時代,隱才是最好的歸宿。

後來的隱士顧炎武一隱,隱到了日本。王夫之挖地洞而隱,油燈、書籍與之相伴。黃宗羲用頭巾包裹了頭髮,隱於家鄉,教教書、傳傳學,也不用入深山老林。

他們都是為不做二臣而隱。在歸隱的人中,有真歸隱的也有暫時歸隱的。子貢的大張旗鼓沒有請出原憲、鍾秀沒有請動打鐵的嵇康、李白隱在終南山皇帝不徵,便下山了。

也有集體歸隱的,如漢高祖請不出讓太子請來的“商山四皓”。 再清高與自得的歸隱者也有他的無奈。

關於歸隱的各方面資料

怎樣看待古人歸隱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答案古代隱居者有兩種情況:一、為修道。

二、為躲避,例如躲避戰亂、賦稅、勞役、兵役、仇殺等等。其實古代的隱逸生活要比普通大眾的生活強出許多,自己開幾畝田,沒有人管,沒有賦稅,沒有勞役,逍遙自在,糧食蔬菜若有剩餘,還可以下山去換點酒喝,或者乾脆自己釀酒。而今天隱居卻是比較痛苦,因為相對來說,古代的隱居生活比大眾生活要強,當代隱居的話,生活卻不如普通大眾,這在心理上會有對比。

在這個意義上說,隱居者的減少倒是一種進步,很多學者在嘆息隱居者的喪失,認為是當代人的物慾太強,這話很有道理,但也不絕對,因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很好,國家政策很好,沒有人逼著去做勞役、兵役、沒有苛捐雜稅,而且生活很豐富,到處是樂子,根本不必避世。至於修道者,隱居只是一種修行方式,真正得道後,最後還是會入世,因為他不忍心拋棄眾生。隱士文化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成分,即便隱士消失了,但是隱者情懷卻會經常叩擊我們的心靈,這便是安寧祥和。

關於古代的歸隱,有很多種原因,但是我們看得最多的聽得最多的也就是從官場歸隱,以及名人的歸隱。   古代官場歸隱派的人又可以分為一種是卸甲歸田的還有一種是厭倦官場的黑暗的。   厭倦官場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但是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陶淵明在歸隱山林之後反而越來越多的人登門拜訪,名氣越大。

  歷史上歸隱山林以致湮沒無聞者數不勝數,緣何陶淵明名垂青史收萬眾敬仰。我感覺這主要與他的成就分不開的。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絕對是東晉歷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風格,清新脫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滲入骨髓。

不過陶淵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橫溢的才華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大人們認可,等他死後才被人們所接受,推崇,直到現在萬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放光的。這並非作秀,這是一種人格操守,這是心靈的抉擇。

  歸隱歸隱,迴歸自然,隱身於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說是逃避也好,說是清高也好,只要內心無雜念,靈臺常空明,到**其實都是隱居。

求描寫歸隱的,積極人生態度詩句,有關積極人生態度的古詩有哪些?

柳絲柔,莎茵細,數枝紅杏,鬧出牆圍。院宇深,鞦韆系,好雨初晴東郊媚,看兒孫月下扶犁。黃塵意外,青山眼裡,歸去來兮。滕斌 中呂 普天樂 歸去來兮四時辭 一 賀新郎 奴耕婢織足生涯。隨分村疃人情,賽強如憲臺風化。趁一溪流水 浮鷗鴨,小橋掩映蒹葭。蘆花千頃雪,紅樹一川霞。長江落日牛羊下。山中宰相,林外野人...

有關寢室文化節主題名,有關寢室文化節主題名 30

寫一篇以宿舍為主題的徵文正題起什麼名字比較好 流失的浮生 活躍寢室文化,凸顯人文魅力 求創意宿舍文化節主題 雪妖 1 活動主題 宿舍文化節之 我愛我家 宿舍設計大賽 2 活動目的 為了美化同學們的宿舍環境,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陶冶同學們的情操,營造良好的宿舍氛圍,讓同學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我係...

有關對聯的簡介 文化 ,關於傳統文化的對聯

對聯的由來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曆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為 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為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 桃符 即用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