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建築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中國古代書院建築基本特點是什麼?

時間 2021-07-13 10:22:43

1樓:易書科技

書院最早出現在唐代中葉,是在官學系統之外,在傳統私學的基礎上,由社會集資建立的一種教育體制。它擁有自己的講學、藏書、供祀制度,彌補了官學的不足。

中國古代很早就確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而佛、道兩種宗教傳播較廣,影響較深,也受到歷代統治階級的重視和利用,因此形成了以儒為主,佛、道為輔的傳統文化特色。在儒、釋、道三者既鬥爭又融合的過程中,大約在北宋(960—1127),為了與興盛的佛教道教相抗衡,儒家吸取了佛教禪宗的精神來充實儒學的哲學理論,產生了新儒學——理學,並形成了儒家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辯、切磋、交流。書院適應了這一形勢的需要,成為理學的誕生搖籃和發展基地。

南宋的「四大書院」(嶽麓、白鹿洞、麗澤、象山)的主持人張栻、朱熹、呂祖謙、陸九淵分別代表了湖湘學、閩學、婺學、象山學等理學學派。

明代書院的發展十分曲折。到王(王陽明)學、湛(湛若水)學興起,他們大力發展書院,書院建築有了短暫的繁榮。與此同時,又有泰山、東林等學派力糾王學的偏頗之處,尤其是東林學派,他們議論時政,參與政治鬥爭,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書院幾經起落,至清末,最終被近代官辦學堂取代,成為以後學校的基礎,書院制度正式結束。

書院向來都是文人聚居講學之地,多由名士主持建設,因此書院建築更多地反映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思想方式、生活情趣和審美觀點。傳統思想中「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也就是人與自然的統一,書院的建設重視環境的選擇,倡導結合自然條件因地制宜,或突出沿縱軸線的空間變化,或多軸並列橫向拓展,建築佈局也更為靈活自由。同時,理學家多受佛道影響,講究心性修養、超然物外,追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境界,常常把書院建在山清水秀的旅遊勝地。

書院建築反映出「禮樂相成」的思想,它們受到傳統禮制思想的約束,大多中軸線對稱、佈局規整;同時運用庭院尺寸、園林空間、走廊敞廳等疏密有致的變化,建築隨地形高低錯落,反映出人與建築、人與自然之間「樂」的和諧。講學的講堂是中軸線上的主要場所,一般三至五間,佈置在書院的中心。堂前有寬敞的庭院,一方面突出其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也可擴大空間。

藏書樓是書院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是二至三層的樓閣,處於書院後部或另成院落,環境幽靜。祭祀用的殿堂或祠堂供奉的多為學派宗師、著名山長(院長),也有地方先賢,少數書院還另設孔廟與書院並列。主要建築之外,還有山長居住的小院,以及學生住宿的齋舍,另外還多闢有山池園林;後期受官學影響,有的書院加設監院、講武堂、射圃、考棚等。

中國古代文人通常反對土木之奢,提倡簡樸之風。書院建築吸取各地民間建築的特點和做法,追求樸實自然之美,尺度符合人們生活的需求,且不施雕琢,色彩淡雅,自然含蓄,與官式建築(如宮殿)的雄偉壯麗截然相反。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它們獨有的藝術特點,刻碑立石、書寫匾額等方式更彰顯了書院建築典雅的意境。

至今,中國還存有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五峰書院、東林書院等數十座書院建築群。

2樓:

梅花蘇越的歷史名人書院的現狀等

中國古代書院建築基本特點是什麼?

3樓:sss劉

1嚴謹樸素

書院樸實而不奢華,從架構上看不施斗拱,從裝飾上看極少有彩繪。這也是由於書院是古代的私學,其開支僅靠「學田」來維持,沒有經濟能力去講究的。

2.含蓄有層次感

古人建書院就想寫文章一樣—「不喜平」。理想的建築物不能夠在一開始就能窺其全貌,要隨著角度的變化,層層深入,含蓄的表露她的魅力。

3色彩非常豐富

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書院的建築色彩非常豐富。有的色調鮮明對比強烈,有的色調和諧,純樸淡雅。建築師根據不同需要和風俗習尚而選擇施用。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

如何描述古代書院建築?

剪紙起源時間,「剪紙」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 剪紙進入城市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 剪紙藝人為了省工,將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

除夕夜起源於什麼時候

黑石礁畔 有記載的除夕活動起源於西晉。據 呂氏春秋 季冬記 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 疫癧之鬼 這就是 除夕 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 除夕 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 風土記 等史籍。除夕,又稱大年夜 除夕夜 除夜 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 十二月 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

賀的姓氏,起源於什麼時候

小貝貝老師 源於春秋時期的姬姓。三國時謝承的 會稽先賢傳 對賀氏的起源作了明確的記載 賀本慶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吳。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禍。王子慶忌挺身奔衛。妻子迸渡淛水,隱居會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澤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慶氏,名其田曰慶湖。今為鏡湖,傳偽也。安帝時,避帝本生諱,改賀氏,水亦號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