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諺語慣用語意思和特點,什麼是歇後語 什麼是諺語?二者有何聯絡與區別?先謝了!

時間 2021-07-21 05:59:33

1樓:匿名使用者

1)認識自然和總結生產經驗的諺語:如“長蟲過道,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

(2)認識社會和總結社會活動經驗的諺語: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3)總結一般生活經驗的諺語: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覺老”。

中國諺語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幹三成功。

◆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十年練得好文秀才,十年練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練,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勝讀十年書。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為。

◆力是壓大的,膽是嚇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湖裡遊著大鯉魚,不如桌上小鯽魚。

◆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睹。

◆山裡孩子不怕狼,城裡孩子不怕官。

◆萬句言語吃不飽,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久住坡,不嫌陡。

◆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打鐵的要自己把鉗,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老馬識路數,老人通世故。

2樓:冰淇淋爽爽

歇後語,諺語,慣用語等這些人們常用的熟語,都是漢語的精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多來自生活,是人們對生活的總結和概括,也體現了人們的智慧.

諺語: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慣用語:慣用語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中口頭創造出來的,表義精練的習慣用語.簡明生動,通俗有趣,口語色彩濃,是慣用語的主要特徵.

3樓:匿名使用者

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潮溼,西風乾。

久雨冷風掃,天晴定可靠。

滿天亂飛雲,雨雪下不停。

天上烏雲蓋,大雨來得快。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蚊子咬得怪,天氣要變壞。

河裡浮青苔,畢有大雨來。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螻蛄唱歌,天氣晴和長蟲過道,下雨之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頭髮響,風一場。

4樓:匿名使用者

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一寸光陰一寸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諺語與俗語的區別

什麼是歇後語、什麼是諺語?二者有何聯絡與區別?先謝了!

5樓:☆水晶※果凍

歇後語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

種語法。

歇後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

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後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於一般人民的生活經驗。這類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

"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

關於歇後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於查閱,我們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無人》

小蔥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裡搬木頭 - 《直來直去》

冷水發麵 - 《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後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瞭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後的螞蟻 - 《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裡的卒子 - 《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瞭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 - 《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瞭然。

遇有交叉兼類情況的,則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這一歇後語兼喻物、諧音,現歸入諧音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什麼是諺語?

這乃是一個自古而今眾說紛紜的問題。我國古代見諸書面的諺語界說不勝列舉。其中影響較大者有:

《尚書》的“俚語曰諺”;《禮記》釋文“諺,俗語也”;《國語》韋注“諺,俗之善謠也”;《漢書》顏注“諺,俗所傳言也”;《文心雕龍》的“諺者,直言也”;《說文解字注》的“凡經傳所稱之諺,無非前代故訓”;及《古謠諺·凡例》的“謠訓徒歌”、“諺訓傳言”,二者“對文則異,散文則通,可以彼此互訓”,等等。另有一些典籍,還對諺語以里諺、俚諺、俗諺、鄙諺、野諺、口彥、里語、鄙語、俗話、古話、常言等相稱。這些界說與稱謂,各執其理,各遣其詞,但大多流於片面,偏重管窺諺語的俗傳性特點。

唯“前代故訓”一說,多少點出了諺語的實質。

本世紀二十年代初,郭紹虞先生深入諺語若干本質特點,在《諺語的研究》中說:“諺是人的實際經驗之結果,而用美的言詞以表現者,於日常談話可以公然使用,而規定人的行為之言語。”半個多世紀以來,諺家群起,界說更豐,但迄今也未能定於一尊。

可喜的是,這些界說業已廣涉諺語實質的方方面面,大體勾勒出了諺語作為科學字眼的涵義和範疇。

在此情況下,博採眾長,為諺語草擬一個較為妥當的定義,應該說是可能的;由於要編《整合》,確定一種協調工作的界說,無疑也有必要。據此,在《中國諺語整合》編纂方案中作了這樣的界定:“諺語是民間集體創作、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

”這個定義,未必盡善盡美,但實踐表明,用它協調全國諺語整合工作,是基本可行的。當然,作為定義它只原則釐定了諺語的基本範圍。

6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

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

“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諺語是勞動人民在不斷的勞動中總結的語言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歇後語也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的語言,與之不同的是歇後語有的滑稽,有的帶有一些諷刺的含義.

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語一般是用得很多,流傳時間較長,因而文字會文學化、或者更精煉一點。

相比而言俗語和慣用語就沒那麼正式,通常用於口頭(書面語很少用俗語的,但用諺語沒關係)。但俗語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種觀點的話,歇後語就算一種吧。而慣用語是指對某一詞的習慣叫法,比如說現在叫中國南海叫南中國海,是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諺語即地方性官方語言

俗語即地方性地方語言諺語一般是用得很多,流傳時間較長,因而文字會文學化、或者更精煉一點。

相比而言俗語和慣用語就沒那麼正式,通常用於口頭(書面語很少用俗語的,但用諺語沒關係)。但俗語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種觀點的話,歇後語就算一種吧。而慣用語是指對某一詞的習慣叫法,比如說現在叫中國南海叫南中國海,是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歇後語即最通俗地方性語言

7樓:匿名使用者

歇後語又叫俏皮語,諺語是人們總結出來的語言。

俗語和諺語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諺語?什麼是歇後語?

8樓:永不言棄

諺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yàn yǔ,是指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諺語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後語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曆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

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運城方言 成語 慣用語 諺語 歇後語

解濤的資料盒子 各說各的 鬼秧子 鬼心眼 吭哧吭哧 腦子缺根弦 痴熊話 太差勁 少鹽沒味 二愣貨 說胡話 死神2師 忍俊不禁 一笑置之 鬨堂大笑 啞然失笑 眉開眼笑 莞爾一笑 嫣然一笑 哭笑不得 笑裡藏刀 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 談笑風生 談笑自 捧腹大笑 喜笑顏開 啼笑皆非 嘻皮笑臉 皮笑肉不笑 不苟...

成語,俗語,歇後語,諺語 俗語 成語 歇後語等有什麼區別

武夷山大道 歇後語 案板上砍骨頭 乾乾脆脆 岸邊的青蛙 一觸即跳 b八級工拜師傅 精益求精 八十歲學吹打 上氣不接下氣 八月十五的月亮 光明正大 半夜吃柿子 專揀軟的捏 冰糖煮黃蓮 同甘共苦 c曹操遇蔣幹 倒了大黴 茶壺煮餃子 倒 道 不出 拆了的破廟 沒神 d大姑娘坐轎 頭一回 大老爺坐堂 吆五喝...

什麼是歇後語,什麼是歇後語 還有哪些歇後語

塵無中心 歇後語 xi h u y 歇後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 風趣 形象的語句。歇後語由前後兩部分組成 前一部分起 引子 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 後襯 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 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