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涼州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

時間 2021-08-11 16:51:08

1樓:所有的煩惱已過去

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2樓:心不止的痛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3樓:無名指樂

這是一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詩把我們帶到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面前。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於江南水鄉柔媚明麗之美,而是一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接著後兩句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

寫邊地的荒寒和徵人的怨情,情調轉為憂傷,詩人的真意並不在於誇張塞外的荒寒,說那裡沒有春風,而是借自然現象來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關心徵人的生活,對於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不給予一點溫暖。

4樓:夏燁蕁仙

涼州詞百科名片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

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張籍。選我哦

王之渙的《涼州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意境?

5樓:北京創典文化

《涼州詞》又名《出塞》,詩中寫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全詩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表達了王之渙對於戰爭的厭惡,對即將逝去生命的戰士的哀嘆、無奈。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玉門關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

《涼州詞》的第三句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

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3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山西永濟鸛雀樓上王之渙銅像

王之渙《涼州詞》這首詩的詩意!!!

6樓:貓貓磨牙

王之渙《涼州詞》這首詩的詩意: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全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遊)向上(遊)、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湧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

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

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係。

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

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作者】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7樓:段幹桂枝莫媚

《涼州詞》賞析

此詩經“孤城”為中心而襯以遼闊雄奇的背景。首句“黃河直上”,有人

認為很費解,故易“黃河”為“黃沙”。然而“黃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見“白雲”?其實,“黃河直上”並不難理解。李白與王之渙都寫過沿黃河

西望的景色,不同點在於:李白的目光由遠而近,故創出“黃河之水天上來”

的奇句;王之渙的目光自近及遠,故展現了“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奇景。遙望

西陲,黃河由東向西,無限延伸,直入白雲,這是縱向描寫。在水天相接處突

起“萬仞山”,

山天相連,

這是豎向描寫。就在這水天相接、山天相連處,

“一片孤城”,隱約可見。這,就是此詩所展現的獨特畫面。

前兩句偏重寫景,後兩句偏重抒情。然而後兩句的情,已孕育於前兩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蕭索感、荒涼感。而背景的遼闊,更反襯出它的蕭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襯出它的荒涼。“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這“孤城”

顯然不是居民點,而是駐防地。住在這裡的徵人,大約正是沿著萬里黃河直上

白雲間,來此戍守邊疆的。久住“孤城”,能無思家懷鄉之情?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愁殺行客見”的《折楊柳曲》,其思家懷

鄉之情已明白可見。妙在不說思家懷鄉,而說“怨楊柳”。“怨”甚麼呢?從

結句看,是怨楊柳尚未發青。李白《塞下曲》“***山雪,無花只有寒。笛

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於加深對這個“怨”字的理解。詩意很婉曲:

聞《折楊柳曲》,自然想到當年離家時親人們折柳送別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親人折柳的回憶轉向眼前的現實,便想到故鄉的楊柳早已青絲拂地,而“孤

城”裡還看不風一點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詩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詩人意猶未足,又用“不須”宕開,為結句蓄勢,然後以解釋“不須”的原

因作結。

意思是: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黃生《唐詩摘抄》雲:“王龍標‘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

金閨萬里愁’,李君虞‘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與此並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須’二字略略見意故耳。”寫景雄奇壯

闊,抒情含蓄深永,正是這首詩的藝術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詩是可以從多方面理解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此詩言

恩澤不及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李鍈《詩法易簡錄》進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託言春風之不度,立言尤為得體。”

從唐人薛用弱《集異記》所載,“旗亭畫壁”故事看,這道詩脫稿不久,

已傳遍四方,推為絕唱。

《涼州詞》王之渙的詩意,簡潔明瞭!

8樓:愛吃貓的__魚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專關。

——唐·王之渙

這首詩屬寫的是守衛邊疆的將士的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評了朝廷對於他們缺乏關懷和呵護的冷漠做法。詩句控訴了封建統治者對於邊疆將士疾苦漠不關心的社會現實。全詩蒼涼悲愴,深沉含蓄,打動人心。

王煥之,真名王權,為棗莊“三之書院”院長、王羲之後裔第五十六世傳人、號稱“三之軒主”,自幼潛心研習王羲之書法藝術,頗得其藝術精要,形似神似兼而有之並且自創“三之書院”。其書法善大草。

後世對王之渙身世所知甚少,但他作為一個名詩人,卻幾乎盡人皆知。他那首膾炙人口的《涼州詞》,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歷代被人們廣為傳誦,被章太炎先生稱為“絕句之最”。

《登鶴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為千古名句

9樓:月似當時

《涼州詞》王之來渙的詩源意:

這首詩表bai達出戍邊士兵的思du

鄉懷土之情。詩zhi的首句寫極目遠眺之dao景, 描繪出黃河的蜿蜒雄壯。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孤城,意境蕭殺悲 愴。

先寫邊塞的蕭索悲涼,以襯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轉,引人羌笛之聲。

羌笛所奏是《折楊柳》的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玉門關內或許春風和煦,關外卻是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 寄情也不能,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一個“怨”字,用詞精妙,語調委婉, 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拓展資料: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翻譯: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復詩表達出戍邊士兵的思制

《涼州詞》王之渙的意思,王之渙《涼州詞》翻譯

意思 其一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其二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原詩 涼州詞二首 唐代 王之渙 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天漢二年 公元前99年 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 史記 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 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 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

概括臥薪嚐膽的成語典故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臥薪嚐膽」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越國戰敗吳國,勾踐在吳國當了三年奴隸後回到越國,每天祕密練兵,每天都只睡在柴草 古時叫薪 上,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勾踐終於憑著三千越兵戰勝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越王勾踐的越國被吳王夫差的吳國所滅 國民淪為奴隸,勾踐也被吳王弄去養馬 勾踐不服輸 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