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吳國有名的人物

時間 2021-08-30 09:29:33

1樓:阿沾

1、顧雍(168年—243年),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末至三國時吳國重臣。

顧雍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歷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任會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

數年後,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書事,進封醴陵侯。他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輔正之詞。

2、韓當(?-226年),字義公。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遷安)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

韓當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3、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4、諸葛直(?——231年),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奉孫權的命令和衛溫渡海到夷洲(今臺灣)。返回東吳後,孫權認為他們二人無功而返,把他們處死。

衛溫和諸葛直等人是史料記載的最早到達並開發臺灣的中國人。

5、衛溫 (?——231年),三國時東吳將領,曾任將軍職。230年(黃龍二年),東吳皇帝孫權命他與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臺灣)、亶州。

雖未找到亶州,卻在臺灣停留近一年。回來後,以「違詔無功」入獄被殺。

此後臺灣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同大陸的聯絡逐漸密切,開始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2樓:香菇戰寶

1、孫權(182年7月5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東漢末三國時期吳的著名政治家,同時也是吳的締造者及建國皇帝。而在孫權稱帝之前,吳的群臣等對其稱呼為將軍或至尊。在位23年,享年69歲,諡號為大皇帝,廟號太祖。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周郎」,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孫權陣營重要的統帥,也是傑出優秀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

建安十三年(208年),他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戰後兩年,他在準備征伐四川、巴蜀途中身染重病,不久於巴丘病逝,年僅三十六歲。與魯肅、呂蒙和陸遜合稱四大都督。

3、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4、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東漢末年東吳著名的將領、戰略家、外交家、政治家,為孫權策劃未來戰略藍圖榻上策,在周瑜去世後接替其職務。現今世代的人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合稱為四大都督,但事實上魯肅並沒有擔任過都督一職。

5、黃蓋,字公覆,荊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東漢末年孫堅麾下將軍,是東吳孫氏三代元勳之一;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赤壁之戰中率先提出火攻計策,親自詐降而大敗曹操。

3樓:0蘅芷清芬

孫 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江東基業的奠定人(孫策、孫權的父親)

孫 策--字伯符,孫堅的長子,其父死後統領江東。人稱「小霸王」。

孫 權--字仲謀,孫堅次子,孫策之弟,承襲父兄基業,統領江東六郡八十一州。

孫尚香--孫權的妹妹,為「孫劉聯盟」而嫁給劉備,後來孫劉反目,孫權又把其妹接回了東吳。

周 瑜--東吳託孤重臣,水軍大都督,有名的「一代儒將」,不僅精通兵法,

而且精通音律,孫策死前曾對孫權說過:「外事不決問周瑜」。

只是英年早逝,很可惜!

張 昭--東吳託孤重臣,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孫策死前也曾對孫權說過:

「內事不決問張昭」。

魯 肅--頗有遠見的東吳大臣,曾為「孫劉聯盟」做出巨大努力。

更繼周瑜之後成為東吳的大都督。

陸 遜--繼魯肅之後成為東吳的大都督,火燒連營八百里,擊敗了劉備為關羽報仇大軍,終導致劉備病死白帝城。

諸葛瑾--江東名士,亦是孫權的謀臣。更是諸葛亮的親哥哥。

程 普--東吳名將,曾任水軍的副都督。

黃 蓋--東吳名將,赤壁之戰時曾用苦肉計詐降,「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典出於此。

呂 蒙--東吳名將。

甘 寧----東吳名將。

太史慈----東吳名將。

澉 澤--東吳謀士。

顧 雍----東吳謀士。

東吳也算是人傑地靈,文臣武將成群,上述是比較重要的人物,其他人就不一一表述了!

4樓:阿道夫傳

1、北海太史慈,字子義。曾為報孔融之恩與劉備勢力共擊管亥;初為劉繇部下,與孫策打鬥數合不分勝負,後投孫策,能一箭射死城樓上的人,於赤壁之戰前逝世,死前說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2、錦帆甘興霸,名寧。巴郡人,初為劉焉部下,劉焉一死即與沈彌,婁發等人按照劉表指示合謀推翻劉璋,失敗流亡荊州,做了一段時間錦帆遊俠的事業,後投入劉表部下黃祖門下為將,因不得志轉投東吳。後去世。

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對敵矣」

5樓:陽光的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吳國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堅為長沙太守,兄策結交江淮世家,據江東六郡。

東漢末,繼其兄據有江東,在魯肅、周瑜輔佐下,治理屬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吳蜀爭霸,於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

黃龍元年(229年) 即帝位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鄴(南京)。曾派船隊航海至夷州(今臺灣)。

設農官,實行屯田,發展生產。但賦役繁重,刑法嚴峻,人民不斷起義反抗。

周瑜(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

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敗曹操於赤壁。後病逝。精**,時有「曲有誤,周郎顧」語。

大喬三國時橋公的長女。嫁孫策,稱大喬(橋)。與妹小喬(橋)合稱二喬。

小喬三國時橋公的次女。嫁周瑜,稱小喬(橋)。與姐大喬(橋)合稱二喬。

魯肅(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

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軍大舉南下,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任贊軍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

瑜臨危,薦其代己領兵,任奮武校尉。繼續堅持與劉備的和好政策。

呂蒙(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

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

旋病逝。

黃蓋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

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

他善於馭眾,愛**卒。赤壁一戰,建議火攻,並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詐降,乘機因風縱火,大破曹軍,以功任武陵中郎將。後為郡守,徵「武陵蠻」。

官至偏將軍,病卒。

程普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

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

官至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甘寧三國吳國將領。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

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衝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建安二十年(215年),從孫權攻合肥,奮勇死戰,為孫權所重。

張昭(156—236)三國吳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從孫權兄策,任長史、撫軍中郎將。

策死,與周瑜共輔孫權,赤壁戰前,主降曹,為權所不滿。官至輔吳將軍。著作今佚。

顧雍(168—243)三國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士族。

初為合肥長。孫權領會稽太守,以他為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

黃武四年(225年)為丞相,平尚書事,在吳國執政達19年。選用文武將吏能隨才授任,以正直見重於孫權。

諸葛瑾(174—241)三國吳大臣。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兄。

東漢末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後從徵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

為孫權所重,每大事諮訪。權稱帝后,官至大將軍。

諸葛恪(203—253)三國吳大臣。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長子。少知名,才捷善辯。

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將軍,丹陽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陸遜卒,遷大將軍,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

不久孫權死,輔立孫皓。專國政。他力主伐魏,建興二年(253年),率兵20萬眾攻新城,以士卒傷病,不得已退兵。

然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孫峻所殺。

陸遜(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

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

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陸抗(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

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

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

三國演義的人物,三國演義人物

蜀國。諸葛亮 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 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劉備 與關羽 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先後投靠過公孫瓚 曹操 袁紹 劉表等。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關羽 做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 剛而自矜 勇猛有餘,智略不足。張飛 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

三國演義吳國

牛印枝薩書 自身難保,不是司馬懿,司馬師派一小部分攻吳,而集中所有兵力伐蜀。 吳國是三足鼎立之一,龍蟠江東,恃天險而望中原。由孫策奠定根基,內有張昭,外有周瑜。 想找高尚找不著 吳國在三國演義裡基本是蜀國的陪襯,除了敗走麥城和火燒連營做反派用一下 故宮和北京 吳國是建國於229年,到280年滅國。 ...

三國演義人物評價,三國演義的人物評價

我來為你介紹關羽。關羽從曹營過五關斬六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忠義人士,誓死效忠劉皇叔。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十分傲慢!關羽看不起陸遜嫌他太年輕,於是不在去管荊州,一心攻佔樊城。可是東吳整用他的傲慢之心,奪去了荊州。最後關羽只能是被殺。我覺得孫劉聯盟其實還是有救的,因為孫權向關羽提親,關羽雖然可以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