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短一點的,成語故事 字要少一點的

時間 2021-08-30 10:56:44

1樓:1998好好呀

1,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皇帝符堅率大軍入侵東晉,後大敗,回國途中他感到極度恐懼,覺得山上的樹木都是東晉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的說法

2,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時,韓信率兵攻打韓國,他故意將軍營安扎在河邊,背水為陣,意在斷絕退路,逼迫軍隊拼死進攻,最後大獲全勝,故有“背水一戰”的說法

3,四面楚歌

楚漢相爭時,韓信在垓下佈下十面埋伏,圍困楚霸王項羽,韓信讓軍隊在夜間吟唱項羽故鄉的楚歌,渙散項羽的軍心,大收其效.

4.揭杆而起

秦末時,民怨四起,陳勝吳廣不堪忍受,終於在大澤鄉起義,起義時沒有旗幟,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說法

5.破釜沉舟

秦末,項羽進攻漢中,過河後,項羽下令鑿沉渡船,砸碎鍋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戰成功

6.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漢相爭時,劉邦討伐項羽,明地裡派兵修整入棧道,暗裡卻將大部隊調遣到廢棄以久的陳倉道,偷襲項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落難,逃亡楚國,應承楚王說:“我若為晉國國君,若與楚國敵對,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後楚晉果然發生戰爭,重耳信守諾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有一子名趙括,幼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如數家珍,但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在長平之戰中導致趙國慘敗,留下了紙上談兵的說法

9.臥薪嚐膽

春秋時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幾乎亡國,但勾踐並不死心,終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飯時都要舔一下苦膽,激勵自己不忘國恥

10.一鳴驚人

楚莊公繼位後三年不上朝,終日飲樂,大臣終於看不下去了,冒死進諫,莊公說:“有一大鳥,羽色豔麗,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果然,不久莊公就重臨朝庭,把這三年中他暗中觀察發現的弊病全部修正.

2樓:王小帽

殺雞取卵,傳說從前有個老太婆養了一隻老母雞,這隻雞不僅長得高大肥壯,叫起來好聽,還有一個特別的珍奇之處,就是每天下一隻金蛋。老太婆每天得到一個金蛋後,就什麼事也不用於了,日子過得很不錯。可是她是個很貪心的人,想盡快得到更多的金蛋,因此常常守候在雞身邊。

這隻雞一天只能下一個金蛋,老太婆心想,既然它能下金蛋,說明肚子裡的金蛋還很多。她為了取出所有的金蛋,就把雞給殺了,沒想到剖開雞肚子一看,裡面一個金蛋也沒有。她十分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

這個成語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3樓:__黎小安丶

困獸猶鬥

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一一一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

4樓:弒天

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

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

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

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

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

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

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

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

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

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

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成語故事(字要少一點的) 35

5樓:匿名使用者

djenrnebrbrj

十個成語故事的大概意思要簡短一點

關於團結的成語故事,要短一點的

6樓:飛雨鑲嵌

同舟共濟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經常互相打仗。兩國的人民也都將對方視為仇人。有一次,兩國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

船剛開的時候,他們在船上互相瞪著對方,一副要打架的樣子。但是船開到河**的時候,突然遇到了大風雨,眼見船就要翻了,為了保住性命,他們顧不得彼此的仇恨,紛紛互相救助,並且合力穩定船身,才逃過這場天災,而安全到達河的對岸。

齊心協力

西漢末年,王莽代漢稱帝,改國號新,他殘暴統治引起綠林、赤眉等大型農民起義。劉秀兄弟乘機加入綠林軍,他們聯合下江軍王常、成丹、張昂。兩軍合併齊心同力、銳氣益壯,沒幾天就殲滅了王莽的精銳部隊甄阜和樑丘賜。

眾志成城

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

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組巨型編鐘,一組是無射(讀yì),一組是大林。

他打算把這兩組編鐘上下懸掛在一起配合著演奏。 景王身邊的大臣單穆公對此很擔憂,極力加以勸阻。他認為鑄大錢不利於流通,是“絕民用以實王府”,是對平民百姓的殘酷掠奪;而鑄大鐘更是勞民傷財,既得不到悅耳的美的享受(鍾過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所以這樣做將會使百姓離心,國家危險。但景王聽不進去。 司樂大夫伶州鳩也勸阻說,編鐘的聲律強調和諧,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沒有和諧了。

他引用民諺“眾心成城,眾口鑠金”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老百姓共同喜歡的東西,很少不實現的;而他們共同厭惡的東西,也很少不廢滅的。但景王還是不聽。

三年間,既鑄了大錢,也造了大鐘。結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於心疾,周王朝也隨即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7樓:匿名使用者

同舟共濟

齊心協力 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

成語典故大全,成語故事大全30字三十篇

歐陽子贇 建議到國學網看看http www.guoxue.com 軍子琳 1 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 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

給個字數少點的成語故事,字數少的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於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 衛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 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大軍準備討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內部的情況,並約...

關於母親的成語故事,關於母愛的成語典故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