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主體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學生的主體性

時間 2021-09-04 02:57:36

1樓:life囧貓兒

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主動的發現者、探索者,是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

學生主體作用(subjective function of student)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1、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主動的發現者、探索者,是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

2、學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主體.是個性社會化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獨特性、整體性等主體性品質;

3、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主體化的客體,是由教到不教、由教育走向自我教育的主體。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表現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學生主體性品質的培養和建構上。其主要表徵:學生學習動機中的主體意識充分覺醒,在學習活動中,主體能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學習成果評價中,主體價值得到充分尊重,潛能得到充分開發,個性得到和諧發展。

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就要儘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餘地,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

要努力將「一言堂」變成「群言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討論、合作,自己去領受,理解知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

什麼是學生的主體性

2樓:匿名使用者

的主體性是個性的核心,也稱自我意識,是指能夠自覺、主動地認識和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主體性越鮮明,對自己的行為指向、目的、方式就越明確。

3樓:匿名使用者

是以學生我主,以前是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現在課程改革以來,要求是學生髮揮其主觀能動性,要求課程標準要以學生我出發點!

什麼是主體 主體性和學生主體意識的內涵?

4樓:天鷹

建議你看一看教師資格證書考試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教材,就很明白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加個好友我需要你,如果你是個教授的話我更需要你的幫助,。 我想知道什麼是小宇宙。世界有幾個爆發出來了。爆發出來的問題是人活著到底有合意義

學生主體性的基本內涵是 什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5

6樓:仁源世家

學生主體是相對於老師主體來講的,很多教學都是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是與老師為主體的,完全不考慮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及後果。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會考慮到學生的其他素質,會考慮到學生是否能真正的成長。

7樓:風行刃

學生主體性的基本內涵: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本原則:

(一)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要尊重學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選擇的餘地,並尊重學生的選擇(三)教育中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自考真題。

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8樓:蝶夢飛花舞隨風

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翻譯成英文是:student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activities

相關單詞學習 :

become 英[bɪˈkʌm] 美[bɪˈkʌm]vi. 變得; 變成; 變為,成為;

vt. 變成; 適合,適宜; 相稱,相當; 發生;

[例句]does khaki become you?

卡其布適合你嗎?

[其他] 第三人稱單數:becomes 現在分詞:becoming 過去式:became過去分詞:become

教育的主體和客體是什麼?

9樓:

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相對,一般指教育者而言,即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育中主客體的關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比如老師。

教育客體:和「教育主體」相對,一般指教育者的物件,即受教育者在受教育過程中主體(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認識的物件。比如學生。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控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

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主體教育思想的探索:從主體——主導論到雙主體論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與學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關係問題,則一直是教育學一個主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如何處理師生在教育中的關係,教育史上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模式,其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觀點模式主要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這種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派所倡導的教育模式,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忽視學生的主動性,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益顯現其落後性。

第二種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這種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派所倡導的教育模式,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削弱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忽視人類長期積累與總結的間接經驗的學習,往往使學生的學習陷入一種自發性、盲目性的探索過程,同樣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第三種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觀點。這是我國現行許多教育學教科書的主流觀點。這種「主體——主導論」的出發點,是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

良好的願望本無可厚非。然而,由於「主體」與「主導」概念內涵的重疊性,理論上的觀點模式實施於教育過程時,往往會出現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甚至會出現一種傾向抑制另一種傾向。最為常見的是,這種觀點模式導致一種誤解,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凌駕於學生的「主體」地位之上,教師時時處處都成為主導。

這必然使學生從屬於甚至時時處處從屬於教師,並非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圍繞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目標等問題,人們進行新的理性選擇,經過許許多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實踐的檢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主體教育思想。主體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確立一種現代的教育本質觀,這就是:教育是學生在教師為其創設的學習生活環境中,經過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動,消化吸收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用達到自我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過程。

基於這種新的教育本質觀,主體教育思想認為,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行為的主體,而學生則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現代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同活動的過程,其核心目標是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實現這一核心目標的關鍵是真正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雙主體論」是主體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實質參與、師生平等互動」的教育活動模式,則是主體教育思想的基本模式。

二、主體教育思想的發展: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

哲學是人文社會科學之先導。哲學思想的變化和發展反映到人文社會科學之中,必然影響和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變化和發展。作為人文社會科學之一的教育學,也必然如此。

隨著哲學主體性的轉向,主體教育思想也從主體性走向主體間性。

首先回顧一下哲學主體性的歷史演變。自古至今,哲學經歷了由前主體性到主體性再到主體間性的歷史過程。古代哲學是本體論哲學,屬於前主體性哲學。

近代哲學是認識論哲學,建立於主體——客體二分基礎之上,屬於主體性哲學。主體性哲學是近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主體性哲學的歷史侷限性日益凸現出來:

第一、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礎上的主體性哲學不能解決人的生存本質問題。主體性哲學將人的生存活動界定為主體對客體的征服和構造,導致唯我論和人類中心主義,進而導致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生態惡化等全球性問題。第

二、作為主體性哲學的認識論哲學,侷限於認識論,僅僅關注主客體關係,忽視本體論,忽視存在的更本質方面——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正因如此,人們在現代條件下揚棄了主體性哲學而建立了主體間性哲學。現代哲學是主體間性哲學,存在被認為是主體間的存在,孤立的個體性主體變為互動主體。

主體間性哲學因時代需要而產生,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下面分析主體間性的意義。主體間性即互動主體性,是主體間的互動關係。主體間性不是反主體性,不是對主體性的絕對否定,而是對主體性的揚棄。

主體間性具有哲學本體論和方**的意義。主體間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質,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礎上主體徵服、構造客體,而是自我主體與物件主體的互動活動。主體間性還涉及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主體間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個體,而是看作與其他主體的共在,主體間性即互動主體性,是主體與主體間的共在關係。

哲學上的主體間性理論滲透到主體教育理論之中,主體性教育必然發展到主體間性教育。從主體性教育到主體間性教育,並非哲學概念的簡單移植,而是主體教育思想的自然發展。從「中心論」到「主體——主導論」,從「雙主體論」到「主體間性論」,主體教育思想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

其中,「雙主體論」既是這一辯證發展過程的中介,又是這一辯證發展的關鍵。從「雙主體」到「互動主體」,從「互動主體性」到「主體間性」,「主體性教育」自然發展到「主體間性教育」。

主體間性教育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首先,主體間性教育理論深化了人們關於教育本質和教育過程的認識。主體間性教育理論認為,現代教育是主體間性教育,主體間性即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是現代教育的本質所在;現代教育過程是一種主體間性活動過程,師生間的雙向或多向互動活動是現代教育過程的關鍵所在。傳統教育派將目光集中於教師的教育行為,「現代教育」派將目光轉移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兩者都失之偏頗。

主體間性教育理論將目光投射於師生間的互動活動,關注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深刻認識師生間的互動關係,也就深刻認識了教育的本質;準確把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也就準確把握了教育的活動過程。

其次,主體間性教育理論能夠更好地指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活動既是一種科學活動,同時又是一種藝術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所在。

既然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是教育活動的本質,那麼準確認識和把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就成為教育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也就成為全體師生主要的和共同的任務。

應當看到,理論上的主體間性是理想的主體間性,而理想的主體間性是一種充分的主體間性;實踐中的主體間性是現實的主體間性,而現實的主體間性是一種不充分的主體間性。因為現實的主體間性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要受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制約,具有很大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不充分的主體間性向充分的主體間性不斷變化的過程,就是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不斷提高的過程。

只有全體理論教育工作者與實踐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具體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具體師生間的互動關係,細化甚至量化從而準確把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進而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和促進教育的發展。

行使主體是什麼意思,主體適格什麼意思?

獨尊星空 行使主體意思是使用或者履行的人群,通常是指行使權力的主體。行使 執行的意思。如 行使職權。主體 表示使用者的標識和角色,並代表使用者操作。也表示行為的執行者。主體適格什麼意思? 小陽同學 主體適格是指對於復 訴訟標的的特定製 權利或者法律關係,bai以當事人的名 du義參與訴訟並zhi且請...

中小學生是什麼意思,小學生是什麼意思

凱是凱喵的凱 中小學生指的是中學生和小學生,其中中學生又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兩部分。小學生,指正在小學上學的學生,亦指某類成年人的想法和思維方式與同齡人相差甚遠甚至背道而馳,對事物的認知和思考能力如孩子一般幼稚 單純。中學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學生,年齡一般為12 18歲左右。在中國大陸中學教育由初級中...

流生是什麼意思,流學生是什麼意思

流生,指非正常原因導致失學的中小學生。見 人民 1982.7.27 黑龍江泰來縣四里五公社水上學校的民辦教師王秀珍 教書七年,沒有一個流生。流學生是什麼意思 留學生指正在或曾在外國 學習的學生。留學的原因主要有下 旅遊專開闊眼界和經驗 學習屬與該國有關的語言 文化知識 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在從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