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聲 仄聲 去聲 入聲的定意是什麼

時間 2021-09-10 14:11:06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聲調有四個:平、上、去、入;每個聲調根據聲母的不同,又分為陰陽兩類,這樣,四個聲調就變成了八個,即,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在做詩填詞時,為了押韻,人們又把平聲稱為「平」,上聲、去聲、入聲稱為「仄」。

古時的四聲到演變到今天,在不同方言中的情況是很不一樣的。就普通話而言,有這樣的規律,平分陰陽、陽上變去,入派三聲。簡單地說,古時的「平」,今天變為「陰平」和「陽平」,即我們常說的第一聲、第二聲,陽上變去指古時的陽上的字,在今天的普通話裡一般都演變成去聲,即第四聲;入派三聲指古時的入聲字在今天的普通話裡,平、上、去三聲裡都有。

我們今天說普通話,很多字的聲調發不準,往往都和入聲字有關。

入聲字在今天的常用字中大約有六百多個。這是今天研究入聲字的一個障礙。

當然,如果你的方言中有入聲字,只要用自己的方言讀一下,就可以辨別出了。所以,南方人學古漢語,對入聲字比較容易辨別,北方人就比較難了,得靠記憶。這是一件苦差事。

在讀古詩詞時,應該用古代的四聲來區別平仄,不能用普通話的聲調來判斷平仄。這往往也是今天很多人解釋平仄出現差錯的原因之一。最大的混淆多來自入聲字。

比如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是入聲字,當然屬於仄,所以,這句的平仄很工整,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國方言中的聲調情況非常複雜,簡單地說,最少的方言只有三個聲調,最多的有十個聲調。比較完整的有八個聲調,還有五個聲調的,比如上海話。上海話的入聲調有兩個:

陰入(六、十、肉)和陽入(國、八、一、七)等等。

2樓:

簡單語言描述給你聽:

平聲:發音時聲調是平的,比如普通話的第一聲,「鴨」

上聲:發音時聲調是先低後高呈上升變化,如普通話的第三聲,「啞」

普通話第二聲也是上升變化,但不將其稱為上聲,這是因為普通話相對於古漢語發音已變化許多了,但依然將第二聲稱為「陽平」。

去聲:發音時聲調是先高後低呈下降變化,如普通話的第四聲,「亞」

仄聲:仄,本義就是傾斜的意思,仄聲是上聲和去聲的統稱。

入聲:帶入聲韻尾,比如粵語、客家話中的p,t,k,吳語(上海話代表)中的-q 喉塞韻尾。 你找方言區的同學讀讀「一,六,十」這些字就知道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陰入和陽入搞顛倒了...

六、十、肉是陽入(聲母是濁音)

國、八、一、七是陰入(聲母是清音)

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5樓:匿名使用者

四聲是中古漢語聲調的四種分類以表示音節的高低變化,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平聲、上聲、去聲又稱舒聲,入聲則為促聲。舒聲韻尾以母音或者鼻音結尾,促聲韻尾以塞音結尾。

入聲除了是一個聲調,還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韻母的統稱。現代普通話已經失去了入聲。唐宋以來,漢語在四聲的基礎上區分聲母清濁對應的陰調和陽調形成八聲,也就是四聲八調。

四聲,指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南北朝時,梁武帝曾經問周舍什麼是「四聲」,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en)子(cix)聖(sjengh)哲(triet)」;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個不同的聲調。

根據日本《悉曇藏》卷五記載:「平聲直低、有輕有重。上聲直昂、有輕無重。

去聲稍引、無輕無重。入聲徑止、無內無外。平中怒聲、與重無別。

」現代吳語中的紹興方言和閩南語的潮州方言區分陰陽二類聲調,陰調對應清音,陽調對應濁音。 (1).漢語字音的聲調。

古漢語字音的聲調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種,總稱「四聲」。   【出處】:《南史·陸厥傳》:

「 汝南 周顒 善識聲韻。 約 ( 沉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新唐書·權德輿傳》:

「 德輿 生三歲,知變四聲。」   【示例】:羅常培 《漢語音韻學導論》:

「以『平上去入』為四聲,自 齊 樑 之際始。」   (2).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聲調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是由古四聲演變而來的。

6樓:x證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7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漢語音調,分別是一聲,二聲,三聲,四聲。不明白的話,字典裡的附錄有

什麼是平聲,仄聲

8樓:胥永修笪子

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舊詩賦及駢體文中所用的字音講求平聲和仄聲相互交替,使聲調諧協,有一定格式,稱為調平仄。

簡單說,漢語拼音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簡單地說就是除了平聲就是仄聲。也就是說上、去、入均為仄聲。國內方言眾多,但以上區分方法通用。

如:普通話無入聲,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即1234聲,陰平陽平屬平聲,上聲去聲屬仄聲,區分方法和上面一樣的。

現代粵語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聲,並細分為九聲,分別為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和陽入。也就是說九聲裡有陰平、陽平為平音,其他均為仄音。

9樓:頓靜段水兒

平聲就是古音韻裡是平聲,對應現在漢語拼音的一聲和二聲。

仄聲包括古代音韻的上聲、去聲和入聲。上聲和去聲分別對應現在漢語拼音的三聲和四聲,入聲已經不存在,都併入了其他四個聲調中。

10樓:源連枝陽培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

「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

「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對應現代漢語:

陰平:第一聲

陽平:第二聲

上聲:第三聲

去聲:第四聲

11樓:羽強務採南

聲調中的1和2是平聲字,3和4是仄聲字。例如:一,姨是平聲,以,意就是仄聲

12樓:宦銘穆從筠

平仄(pínɡzè)

指古漢語字調的

平聲和仄聲。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舊

詩賦及駢體文中所用的

字音講求平聲和仄聲相互交替,使聲調諧協,有一定格式,稱為調平仄。

13樓:

居家養幽蘭,美譽花中君。新春幽蘭綻,不與俗花爭。淡雅芳香沁,陋室增春馨。

14樓:衛培勝佼鸞

一:我們的拼音有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一聲二聲就是平聲,三四是仄聲

另外,輕聲也算平聲

二:那個字該怎麼念就怎麼念,平仄聲主要是對作詞作詩做要求,目的是使詩詞讀起來順口。

古體「詩」是不要求格式和壓韻的,近體「詩」的壓韻有一定的規律,原因是他有了固定格式,具體規律有多種情況,需要長篇分情況解釋的,也不知怎麼打字說明,最簡單的你隨便抓幾首李杜的詩把平仄標上就能看出點規律!

「詞」其實不是作出來的,是按「詞牌名」填出來的,每個「詞牌名」

都規定了共有多少個字,多少字一句,每個字上是「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的

15樓:縱興有宜念

「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

「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16樓:

漢語中平聲指一 二聲 仄聲指三 四聲

17樓:匿名使用者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編輯本段]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編輯本段]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編輯本段]粵語九聲

現代粵語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聲,並細分為九聲,分別為「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和「陽入」。

粵語九聲聲調錶如下:

陰 陽陰 中 陽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詩 史 試 時 市 事 色 錫 食

粵語九聲中,第

一、四聲(陰平、陽平聲)是平聲,其他的七聲(上、去、入聲)都屬仄聲。

以後查字典的時候(如商務大詞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數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個,便知是平是仄了。

後記:古人吟詩作對是按古音的, 當用今音朗讀古聯時, 就容易誤會古人平仄不合聯律了。舉例如「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按普通話四聲,

吸來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聲則是,

吸來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以上平仄排列,用古聲是合聯律,而用今音則不合了(最起碼的句末上仄下平鐵律都不符)。故以後談論聯中平仄時,首先要了解創作人是根據古音,今音,還是地方方言出聯;否則便會弄出笑話來。

[編輯本段]四聲與平仄

四聲,這裡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我們要知道四聲,心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裡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來說,共有四個聲調:

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箇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⑴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⑵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⑶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⑷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儲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儲存著入聲。

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儲存著入聲這一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裡,入聲已經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

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中(從湖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現在不能詳細知道了。依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應該是一箇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應該是一個降調。

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疏藏。

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也讓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四聲和韻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什麼字歸什麼聲調,在韻書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還儲存著入聲的漢語方言裡,某字屬某聲也還相當清楚。我們特別應該注意一字兩讀的情況。

有時候,一個字有兩種意義(往往詞性也不同),同時也有兩種讀音。例如「為」字,用作「因為」、「為了」,就讀去聲。在古代漢語裡,這種情況比現代漢語多得多。

現在試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騎兵。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還。

譽,平聲,動詞,稱讚;去聲,名詞,名譽。

汙,平聲,形容詞,汙穢;去聲,動詞,開髒。

數,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目,命運;入聲(讀如朔),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得起。

殺,入聲,及物動詞,殺戮;去聲(讀如晒),不及物動詞,衰落。

有些字,本來是讀平聲的,後來變為去聲,但是意義詞性都不變。「望」、「漢」、「看」字都屬於這一類。「望」和「嘆」在唐詩中已經有讀去聲的了,「看」字總是讀去聲。

也有比較複雜的情況:如「過」字用作動詞是有時平去兩讀的,至於用作名詞,解作過失時,就只有去聲一讀了。

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文我們就討論平仄問題。

[編輯本段]平仄

知道了什麼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仄,按字**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憑什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型別。

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平聲與仄聲的區別是什麼,平聲與仄聲的區別

宋少 現代漢語有四聲,第一聲為陰平,第二聲為陽平,第三聲為為上聲,第四聲為去聲,古代還有入聲 古代許多入聲字現在多變成了平聲字 簡單點說,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均為仄聲 句末以平聲字為韻,叫做平韻 以仄聲字為韻,叫做仄韻。平聲1.謂調和五聲。國語 周語下 聲以龢樂,律以平聲。韋昭 注 聲,五...

基金定投是什麼,基金定投是什麼 基金定投的關鍵是什麼

定投常見的一種方式是定期定額投資,即每週或每月固定的時間段,向 公司申購固定份額的 定投可以平均成本 分散風險,實現自動投資,所以 定投又被稱為 懶人投資術 這是較長期的投資,短期的效果不明顯,要確保長期都能拿出一筆閒錢。什麼是 定投?所謂 定投通俗來說就是和銀行簽訂了協議,在每個月固定一天 節假日...

dou四聲是什麼字fu平聲組詞,“fu”的四個聲調的漢字有哪些?

樂為人師 豆腐拼音 d u fu 釋義 食品,豆漿煮開後加入石膏或鹽滷使凝結成塊,壓去一部分水分而成。 佛手 豆腐 拼音 d u fu 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相傳為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也有說關羽,樂毅。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 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