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我們能做些什麼

時間 2021-09-11 22:29:14

1樓:尼采主義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2樓:何必追根究底

自我做起,帶動他人!

3樓:牽枋馥

先人後己,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勤儉節約……

弘揚傳統文化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應如何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八年級上冊 急!急!急!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樓:怪咖小森女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係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它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是一個不斷批判繼承、不斷改造創新的動態的傳統倫理道德體系,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傳統美德“義”。提倡“義”,就是堅持正義,保持節操。義的本義是合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捨生取義表明為了重信義可以犧牲生命。

古代講義氣的典型人物,當屬關羽第一。說到義字,就會想到朋友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其實這是小義。我們要講的是大義,一種高於自我的善,一種超越自我的善。

任何人,在關鍵時候不能做出危害國家、民族的事情,在社會上要堅持正義,敢於與醜惡勢力做鬥爭,不與**勢力同流合汙。當然,作為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對待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出賣朋友,不能損害朋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素質。

今天,青少年學習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人。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

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5樓:徐臨祥

1、要弘揚先要繼承傳統美德。2、傳統美德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我們自己先要學習,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有所取捨。

3、對待傳統美德,要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有所取捨,注入時代內涵,符合時代發展要求。4、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宣傳方式,普及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傳統美德包括什麼

6樓:demon陌

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1、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2、“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3、“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擴充套件資料:

“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

“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係,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

孝悌之情擴充套件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核心內涵

仁 :有仁愛之心 ——唐太宗愛民如子

義 :重情義 ——荊軻刺秦王

禮 :懂禮數 ——孔融讓梨

智 :明智果斷 ——空城計

信 :誠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但歸納起來,在歷史典籍里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

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豐富,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到魏晉之後,官方、民間出現了道德認識的不同觀點、不同主張,對“仁、義、禮、智、信”也進行了多種闡述,進行了新的創造和新的規範。儘管如此,“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道德之主要架構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其間,特別是作為宋明理學的“頂樑”人物程顥、程頤、朱熹等思想家在這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二程將“仁、義、禮、智、信”發展為“五常全體四支”說,即“仁義禮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體;四者,四支。

”意思是說,如果把“仁”看作是整個身體,“義禮智信”則是身體的四肢。朱熹則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論斷。

7樓:靜水一語

1、愛國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的民族節氣。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

歷史上,中國屢遭外敵入侵,國破則家亡,使人們的愛國之情強烈地表現出來,並昇華成為國獻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現了岳飛的“精忠報國”、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

2、利義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係。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義”是指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利”是指個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

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個體對整體的道德義務。這是一種植根於社會文化的群體精神,進而擴充套件到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集體主義精神。

3、仁愛

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

4、核心內涵

仁 :有仁愛之心 ——唐太宗愛民如子

義 :重情義 ——荊軻刺秦王

禮 :懂禮數 ——孔融讓梨

智 :明智果斷 ——空城計

信 :誠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從炎帝傳說研究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民族,炎黃二帝是中國古代文明全面的象徵。我們應大量宣傳炎黃二帝的貢獻。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要研究、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而且,要把上限延伸到黃帝,延伸到炎帝神農氏,對他們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要研究、繼承。

8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傳統美德有: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

傳統美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9樓:wyf不後悔

八個字:忠、孝、誠、信、禮、義、廉、恥

忠——盡己報國的責任、

孝——生生不息的愛心、

誠——求真務實的品質、

信——立身興業的基點、

禮——人際文明的規範、

義——人間正道的嚮導、

廉——清白正氣的根基、

恥——人之為人的底線。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其中自強不息是核心,其它的內容都是由這個核心派生出來的。

拓展資料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道德的最大祕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所謂中華民族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使人陶冶愛國情操,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志向;它讓人孝順父母,對其充滿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力幫助別人.它感化了身邊的一切,讓處世的人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愚昧與笨拙、醜陋與缺點.

二、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1、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2、“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3、“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三、中華傳統美德的八大內容:

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為根本,強調人獸之分,人無良知不如善,體現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價值.主要有:剛正、謙恥、為善、篤學.

2、精髓是以義制利,人為人的價值應以道義為重,昇華為 “義以道生”的人生觀.

3、崇尚律己修身,這是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格修養的體現.主要有:情操、自省、捨己、虛心、談泊、大度.

4、精忠報國.

5、仁愛孝梯.

6、誠信好禮.

7、天下為公.

8、自強不息.

四、五千年曆史中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勤勞勇敢、扶危濟困、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孝行天下、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等,助人為樂者,予人樂也予已樂,幫助困難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公正無私、嫉惡如仇、誠實篤信、不尚空談、戒奢節儉、防微杜漸、三省吾身、豁達大度、溫良恭儉讓等修身之道;

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操;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

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昂揚銳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胸襟;

奮不顧身、捨生取義、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

“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理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風尚等.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大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徐噓噓噓噓噓 關於 中華傳統美德 的故事有 后羿射日 少年柳公權 孔融讓梨 孟母三遷 樊噲闖宮 諸葛恪得驢 荊軻刺秦王 解鈴還須繫鈴人 硬漢子董宣 緹縈救父 季扎還願 管鮑之交 暖不忘寒 明山賓賣牛。l例舉7個具體內容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徐噓噓噓噓噓 關於 中華傳統美德 的故事有 后羿射日 少年柳公權 孔融讓梨 孟母三遷 樊噲闖宮 諸葛恪得驢 荊軻刺秦王 解鈴還須繫鈴人 硬漢子董宣 緹縈救父 季扎還願 管鮑之交 暖不忘寒 明山賓賣牛。l例舉7個具體內容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

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是什麼,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什麼?

龍生麼春冬 中國傳統禮教中,對於女性的要求比較苛刻,其中所謂的 三從 四德 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麼什麼是 三從 四德 呢?所謂的 三從 是指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出嫁之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