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以孝道為根本

時間 2021-09-11 22:31:27

1樓:青竹遺風

孝道、百善孝為先,是中國傳統文化。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宣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佛教,必然會突出孝道文化,教化信眾。

2樓:天地堯鑫

孝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佛教的諸多經典中都有關於孝道的論述,都勸人對師長奉行孝道,以盡人倫之責。

3樓: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唸到自己往生淨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裡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唸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這句話是佛教的理論嗎,為什麼這樣說?

4樓:匿名使用者

是儒家的思想,因為父母給於我們生命,你注意沒有古代成親,先拜天地,再拜父母,天地養育了人類父母養育了我們,所以中國人講究孝道是有一定道理的。給好評吧!

5樓:手機使用者

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他能怎麼樣?如果一個人沒有慾望,那他會有什麼企圖?

6樓:

父母是自己的根。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這個人身,佛說人身難得,所以百善孝為先。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人生還是需要些智慧的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佛教為什麼不提倡以神通救度眾生,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來教化眾生?

但佛還是用了,不以神通為主。不用神通,並不是說不使用神通。而是指在度人時,不用神通來迷惑根器太差的人。在十住斷結經中,佛還是叫菩薩用清淨定,演示了大神通,把三千世界放在手中。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神通波羅蜜中。為眾生作利益。須菩提。菩薩若遠離神通。不能隨眾生意善說...

佛教四大根本戒律是什麼,佛教的戒律是什麼

尐雲尐 佛教四大根本戒律是 通戒與別戒 聲聞戒和菩薩戒 止持戒和作持戒 性戒和遮戒。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受戒猶如學生遵守校規,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規 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屬於他律 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為 通戒與別戒 七佛通...

為什麼佛教的根本是聞思修行,為什麼越是聞思佛法越是有違緣障礙

菩提麗麗 聞是諦聽根本上師的傳法。思是聽根本上師的講解後思考是真?是假?講的用意是什麼?回去思考,就這樣做。聽了,思考了,想通了就要靠自己修習。是自己的習性慢慢的改進這樣就如法了。就一步一步的離成就近了。接下來佛教的根本在於文思修的原因。找到一位自己最有信心的具德上師,一輩子依止他,這樣才能修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