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喪事文化,“奔喪”和“弔喪”是一回事嗎

時間 2021-09-21 10:35:54

1樓:囯士瀟湘館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疾病、意外或壽命終結等因素,都會使人們感受到死亡的恐懼。既然從已經知道生命總會終結,還不如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

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重視喪葬習俗,可以說從原始社會時期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喪葬意識。

到了西周時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喪葬制度。“五禮”中的凶禮就是葬禮,不僅包括喪葬禮儀,而且還蘊含了與葬禮有關的禮節。

“凶禮”包含所謂的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等五項,每一項都有嚴格的禮儀制度。

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所謂“喪禮”,是指與自己有關係的人,去世之後按照名分服喪的禮節。傳統的喪葬祭祀禮儀,可為分為喪禮即死者臨終,一直到下葬之前的一系列儀式;

第二種則為葬禮,指的是下葬過程中的各種禮節;而第三種則是祭禮,主要是指下葬之後所舉行的儀式。

很顯然弔喪與奔喪,都包涵在“喪禮”之中,但是二者又有本質區別,學習一下別鬧笑話。

第一、二者含義和人物主體不同

首先說“弔喪”,弔喪指的是得知死者去世的訊息之後,前去喪家祭奠死者。

比如,自己的親朋好友去世了,一旦接到訊息之後就會去參加葬禮,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弔喪。弔喪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去逝者靈堂弔唁或去參加追悼會。

而“奔喪”則與“弔喪”有本質區別,奔喪就是某個親屬去世後,由於自己沒有在當地,所以當接到訊息之後,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喪事。

“奔喪”是漢族喪禮儀式之一,主要是指奔喪者在外地,得到訊息後趕回奔喪兵服喪。嚴格意義上來講,“弔喪”的物件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家中的某位親屬。

而“奔喪”,首先從物件上來看必須是親屬。並且奔喪回家的人往往久居外地,在得知家中親屬過世之後,趕回去料理後事。

第二、“弔喪”和“奔喪”的講究和忌諱

據《禮記·曲禮上》記載:“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弔。”。

簡而言之,“弔喪”的限制比較小,如果與死者家屬有交情,那麼就可以先去參加憑弔、慰問。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如果與死者本人有交情,那麼就應該前去哀悼死者;如果只是單純地認識死者,也就是說和家屬無交情,那麼只哀悼不用慰問。

而一旦涉及到“奔喪”,那麼就說明死者與自己有親屬關係。相比較於“弔喪”而言,奔喪的講究、說道、忌諱更多。

按照農村地區的習俗來看,如果因為殘病、臨產、生育等原因,在接到訊息之後不能奔喪的,可以往死者家裡郵寄東西,這樣也可以表示奔喪。

較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古代**家屬去世,比如,如遇父母大喪須辭掉職務奔喪。除非是一些關鍵職位上的重臣,可以在皇帝許可下不奔喪。

但是在封建社會不奔父母喪,屬於大不孝的行為。比如,大將軍吳起因貪戀權位,母喪不顧導致曾子惱火,遂與其絕交。

第三、二者的規矩大為不同

無論是“弔喪”還是“奔喪”, 都是一件既嚴肅又莊重的事情。尤其是弔喪,由於需要去靈堂祭拜。

所以每個人都會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該保持肅穆的神情。尤其是和死者有交情的人,更應該表現出沉痛的哀悼之情。

而“奔喪”的人,一般都是家屬,所以應該懂得回敬弔喪客人的禮數。尤其是對於前來弔喪的長輩而言,更應該要以大禮回敬。

比如,比較傳統的大禮就是磕頭,當弔喪的客人對死者三鞠躬之後,家屬應該對客人三叩首,如果是平輩或晚輩則不需要磕頭。

2樓:聊城王崗愛講字

白事文化解析:“弔喪”和“奔喪”是一樣嗎?很多人搞不清這兩個詞語的區別,具體來說有5點不同。認真學習,掌握知識。

3樓:感觀

不一樣,弔喪指去死者的家裡對家屬表示慰問,安慰他們的心情不要太沉重。奔喪指自己回去料理親屬的喪事,一般都是死者的至親好友。

4樓:瀚海塵心

肯定不是一回事。相當於在路上和蒞臨,奔喪是指趕往喪事目的地的動作,弔喪是指喪事或出殯當天去憑弔,緬懷先輩,是奔喪到了之後應該做的事。

5樓:

兩者不同。“奔喪”一般是自己的至親去世,而自己身在外地,要趕回去處理後事;而“弔喪”則是指親朋好友去世後,去到死者的家裡進行悼念活動。

6樓:若在天涯歲月

不是,奔喪是自家有親人不幸離世之後,以主人的身份趕回去辦自家的喪事。而弔喪是聽聞有親戚,朋友,鄰人離世後,以客人的身份親自或者派人去慰問和哀悼。

7樓:晴笙

“弔喪”的適用範圍比較廣泛,一般來說它指的是與逝者或者逝者家屬有關係、交往較好的人前去祭奠逝者,或者慰問家屬的行為。比如收到親朋好友去世的訊息,以客人的身份去參加葬禮,那麼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行為就是弔喪。弔喪的形式主要有兩種,靈堂弔唁或者參加追悼會。

簡單來說,去弔喪的人一定是客人,“奔喪”則恰好相反。所以奔喪其實重點,更在於“奔”字,一般指自己的至親去世了,要從外地趕回家辦喪事,這時候才用“奔喪”這個說法。所以與弔喪相反,奔喪的人一定是辦事的主人家。

宗教與民俗的區別 10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宗教,我理解的是。在法律和道德行為準則完善形成之前,宗教本身擔任著規範人們行為底線的職責。比如說多數宗教都有描述地獄、煉獄、或類似的內容。

而且宗教也在很長時間內是朝廷治理國家的一種工具,也類似於現今的法律和社會**。而宗教信仰多是對未知自然世界的敬畏,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至於宗教文化,“文化”這東西很難說的,太過於綜合。

民俗的話,把理想化的宗教對映在現實生活就是民俗中的那一部分。而真正的民俗涵蓋量就更大了。

文化是一道菜,宗教和民俗就是油和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甚至有時候都可以互相轉化。很亂很複雜。

9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與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屬兩個不同的範疇,宗教屬於上層建築。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們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宗教與民族的聯絡就是宗教的民族性,每一種宗教的產生,總是同某些民族的社會歷史條件聯絡在一起的。

民族風俗是一個民族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傳統,是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尚習俗,是反映了民族的特點和形式,反映了一個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構成民族“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質”這一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風俗具有傳承性,社會性,自發性等特點,是民眾自發重複的行為,由某些指令所規定的行為在演變為民眾的自覺行為前,雖已廣泛流行社會,也不能列入風俗習慣之範圍,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雖然對於信仰它的民族的社會生活各方面有著深廣的影響,與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其與民族風俗習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10樓:從鄉村走出來的

寫**呀,我不行。

宗教是一種精神信仰;民俗多指生活習俗。

----------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換而言之,宗教是有組織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麼跟你說吧,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祕力量或實體,該神祕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神祕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再來說說宗教本身,宗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過去,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的反認識邏輯性、危害性和主觀性,很少認識到它的價值邏輯性、有益性和客觀性。   宗教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倫理道德,它以“上帝”、“真主”、“天公”、“諸神”等神祕偶像的意志為一條邏輯主線,把各種零碎的、具體的道德規範以及各種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聯絡起來、統一起來,這些神祕偶像實際上就是社會利益(特別是統治階級利益)的化身。總之,宗教的本質就是用主觀的、虛假的形式來反映客觀的、真實的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用唯心的外殼來包裝唯物的核心。

例如,“生死輪迴”理論反映了社會發展連續性的客觀要求;“因果報應”理論反映了人際交往的等價性規律。

民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他們直接的聯絡是信仰著共同的神祕,如宗教裡邊信仰**耶穌上帝釋迦摩尼的,民俗裡面信仰觀音天公財神的,都是神祕的力量。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換而言之,宗教是有組織的。

中國傳統宗教文化逐步恢復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民俗文化與宗教文化有關嗎?

13樓:百小度

民俗信仰的型別及其與宗教的聯絡民俗信仰在世各國和各民族中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我國的情況可以將它們概括為五種型別。這些型別,有的既是民俗信仰又是宗教信仰,故有某種重合和交叉。

14樓:佯裝不是裝

宗教信仰與民俗信仰的區別民俗信仰常常被稱為民間信仰或民間宗教,但它比宗教具有更長的歷史和更廣泛的內容。

15樓:古圖

宗教文化作為民族文化中核心的成分之一,並且對民族心理有著極強的薰陶作用,決定了宗教文化與民族演變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16樓:微醉的那絲光

他們是相輔相成的,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

17樓:阿芯

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他們之間相互聯絡與影響

18樓:飄逸哥

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宗教與民俗的關係是什麼

19樓:home馬俊剛

正義的宗教能破除陋俗而發揚優良傳統;**的宗教只會變本加厲地禍害人間,而更加熱衷於惡劣風俗。

20樓:匿名使用者

二者互利共生的道理。

21樓:

緣於民俗,脫胎換骨.

民俗宗教以什麼為核心

22樓:你本來是佛

儒道為基礎,好比是小學,中學。佛教為大學,是教化核心。

中國民俗傳統 100

23樓:匿名使用者

雨傘——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燈籠——登龍,有朝一日,好好學習,

24樓:

為人遮風避雨,照亮前程.

25樓:匿名使用者

從中國民俗文化角度看中國民間宗教信仰有什麼特徵

26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人們行善事勿作惡

問一個關於民俗、宗教與迷信的問題。

27樓:山海軒

過年了中國人都要貼財神、灶神,是一種民俗傳統.

中國的諸神是主要**於道教,儒教、佛教也產生部分神靈。

節日期間,一些人總願意去寺廟或道觀上香祈福,只能說明這些人沒有固定信仰,遇神即拜,不是佛教徒或道教徒。

教徒本人應該沒有證件,主要是個人信仰。

有絕對的無神論者。中國的民間信仰較複雜,受道教、佛教影響根據地域不同而異。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愛情和婚姻是不是一回事啊?

瘋子閹爸 愛情是一時的衝動!婚姻是一輩子的賭注! 世慧捷 1,不是一回事,愛情是種情感,婚姻是種關係。2,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嚮往的歸宿。可是往往 有的愛情不一定會結婚 有的婚姻不一定有愛情。3,有愛情的婚姻,並不一定是最完美的婚姻,還要取決於你愛的人,如果你愛的人善良明理懂事,那麼你們的婚...

散手和散打是一回事嗎

1 不是一回事,但是有交融。2 一般民間習慣或口語通常散打技能也籠統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 手搏 技擊等,一是傳統武術通常使用套路練習來增進手眼身法步的綜合訓練,而通過一些短的動作組合或特別招數的拆解教學訓練來針對對手情況訓練攻防,也叫散手 二是指兩人徒手運用武術搏擊技術面對面地打鬥實戰訓練。但是歷...

信仰和道德底線是一回事嗎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 主義 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 對鬼 妖 魔或天然氣象的恐懼,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與崇拜經常聯絡在一起,但是與崇拜還有不同。概括地說,信仰是人對人生觀 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也有相關的歌曲 書籍 影視作品。人們所謂的道德底線,是一個人 心理 承受範圍的底線,觸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