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叫感性什麼才叫理性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10-14 20:08:44

1樓:匿名使用者

人對自然界、客觀世界的認識分為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相應的分為感性與理性兩種。

感性認識是感覺、知覺、表現的綜合,是人的感覺器官對認識物件最直觀反映。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的、具體的、直接的、個別特性的反映,因而不深刻,是片面的認識。感性的處理方式是第一時間作出的最快反應,未經大腦進一步加工處理,受情緒的直接影響,是人最直觀的反應,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所作出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並非是正確的。

因受個人情緒影響,而片面膚淺、帶有強烈的主觀性。

理性認識是概念、判斷、推理的綜合,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後作出的間接反映。是對事物本質的、全面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對事物的認識是深刻的、是全面的。

理性的處理方式是經過大腦把感性材料進行概念分析,推理、判斷作出的極具科學性的處理方式,不受情緒的影響,不含個人感**彩,因面所作出的判斷是正確的,全面而深刻、客觀。

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受個人情緒的影響。感性是主觀上在最短時間裡做出的最直接、最快捷的行為表現,帶有相當的盲目性。所以感情用事的人總會“後悔”。

感情本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產物,因而註定它極具情緒化,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但是人又是帶有情感的高等動物,絕大多數人都是有感情的,都具七情六慾。無法擺脫感性的束縛。

再則在一定特定條件人必須作出最快的判斷,不容你有時間將感性材料轉換為理性認識,如此情行下只能做出感性判斷。現實生活中那既未能拯救起落水者又陪上性命的人,就是一個很好的寫照。在那種萬分緊急關頭,他們感覺器官所捕捉到的資訊就是要救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是為了救人而不顧一切。

沒有經過推理、判斷,沒思索過自己的行為所能產生的效果,沒有想過客觀事實是憑一已之力,根本就無法拯救落水者且會陪上性命,只是第一時間按感性判斷去做,結果導致悲劇的發生,如果有時間作出理性判斷,得到的結果肯定截然不同。

理性是客觀、科學的,不講個人感情,極具殘忍性。人在作理性反映時面對的不光是事物本身,還要面對自己的情緒,究竟是理性控制情緒還是情緒左右理性,一旦情緒占上峰,那麼人就無法保持理智、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人要做到理性就必須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但往往人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最困難,人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識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需要莫大的勇氣,正所謂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雖然感性不如理性正確、科學、完美,但感性又是人不得不經歷的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的客觀本質決定了人永遠無法擺脫感性,從感性走向理性是一個必經過程,這就註定感性的存在。一個人失去一位親人、一位摯友,雖然從理性上說人總都會死,根本沒有必要為此而傷心、難過,但總是需要一個過程來接受這個不情願的事實。

需要一個時間段將感性認識轉換到理性認識。

再則人的生活又是需要感性的。如果人時時刻刻都保持一種理性狀態,那麼人也就都不會犯錯了。沒有錯,又何來對,對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對與錯本就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缺一不可。

沒有的感性世界就不會有感情的存在,只剩僵死的教條來左右人的思想。雖然理性是科學的、正確的,但它卻喪失感**彩,它雖然能有理有據的說服人,但它卻永遠無法有情有義的感動人,人從事某些社會活動、工作又必須要求在感性的基礎上進行,如藝術創作、文學創作之類影視作品、繪畫、**、散文、詩歌……等等,這些無一不需要感情,無一不透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創作出的作品無不是創作者的情感流露,只有感情才能賦於作品生命力,才能打動人、征服人。

純理性的東西是僵死呆板的、枯燥乏味的。設計發展文化中現代主義設計時期就是一典型的例子,那個時期的作品形式簡單、反對裝飾、強調功能,高度理性化,所以最終註定它將滅亡,因為經過一個過程後人們對單調劃

一、無人情味的風格感到厭倦,開始了探索更適合的風格,最終誕生了後現代主義設計,從而取而代之持續至今。理性會讓人保持理智、喪失衝動,感性卻能予以人活力、激情。人的生活某些方面又是需要激情的,拼博需要激情、創作需要激情、愛情需要激情,浪漫需要激情……都說浪漫就是浪費,這樣說雖帶有一定片面性,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大範圍內浪漫跟浪費是可以劃等號的,有人會為了浪漫花掉自已的全部積蓄,送自己心愛的人999朵玫瑰以示愛意,但結果是自己得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節衣縮食。

待到花謝的一刻,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理性的看,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種,這種方式未必是最可取的。如果把戀愛比作過程,婚姻看作結果,要達到結果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有很多方式,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得到的結果也是一樣,所以就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了。

但感性的來看,這樣一個過程會給人留下難下磨滅的記憶,讓這個過程更加精彩、讓人難以忘懷。再如人吃飯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得以生存,那麼什麼樣的食物是最合適的呢?從理性出發當然是最能給人身體機能提供營養的,然而這些食物未必是自己最想吃的,如果作出理性決定必將影響到主觀情緒,傷及到主觀情緒的利益,會讓自己的慾望得不到滿足,當一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自然會不開心,所以人完全活在理性中也未必全正確。

純理性會讓人丟掉七情六慾,變得漠然,成為臣服於教條的工具,與機器人無異。對世界認識、事物研究越客觀越深刻的人,越是理性的人越容易擺脫感情的束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越容易喪失情感,那些從事對自然界、對社會、對人思維研究的哲學家們就是最好的例子,西方多數哲學家選擇了單身:如康德、維特根斯坦、尼采、柏拉圖、笛卡爾、帕斯卡、叔本華、金嶽霖、克爾凱戈爾等等比比皆是。

再如進行最高境界哲學研究的佛學者們,個個是六根清淨、看破紅塵、與情感無任何瓜葛,無慾無求。無慾則人的精神不會提出要求,更別說滿足要求。快樂的產生源於人對精神慾望的滿足。

都無慾望了又何來快樂的產生呢?可見過於理性也未必就真的是好事,這樣會讓人喪失快樂。

但一個人過於感性,又會太情緒化、太自我、太主觀,這樣又容易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到別人,所以必須的理性又是必不可少的,科研者如果沒有理性,那麼一個感性上的資料會讓火箭偏離軌道、衛星撞上地球,執法者如果沒有理性,任意的縱容自己的親人、朋友犯罪,讓他們逍遙法外,那麼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不難想象。人只有保持理性,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對與錯面前,如果一個人太感性化,那麼明知道是錯的也還會去做,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一個人如果在錯的人生目標面前無法擺脫主觀意志的影響,那麼他會一直用錯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來指導自己,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在某些已成事實的殘忍客觀現實面前,主觀情緒卻始終不肯接受。

沉迷於幻想之中,生活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謊言裡,躲藏在自己為自己做的夢裡。但夢終究是會醒的,不敢面對的現實最終還是得接受,無謂的逃避,只會增加痛苦的週期。有些人在失戀後仍不願撒手,在已成定局的事實面前,苦苦糾纏,結果傷了自己累了別人。

有些人明知自己心愛的人已經背叛了她,卻就是不願承認,不敢果斷的作出決定,一直自欺欺人的活著。做著最後的無謂苦苦掙扎,可最後結局還是一樣,只是中間痛苦的過程延長罷了。顯然這種感性化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夠明智。

過於感性只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痛苦。

絕大多數人總遊走於感性與理性之間,至於孰多孰少都是後來生成的,人先天條件對感性與理性不構成任何影響,都是後天的生活環境,接受的知識文化,所受的教育造就的。感性過多則多愁善感、優柔寡斷,理性過多則無情無義、鐵石心腸。什麼時候該感性,什麼時候該理性這是一發人深醒、賴人探索的問題。

該感性時而理性則會麻木不仁、絕情寡義,該理性時而感性則會不分輕重,不明事理。理性會讓人理智,感性會讓人迷失;理性會讓人喪失快樂,感性就會讓人陷入痛苦;理性會讓人僵死於教條,感性會讓人臣服於自我。感性與理性這一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掌控一個人的命運軌跡。

一個度的把握,決定了人生。成功與不成功雖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但人的前行方面去是把握在自己手中;一個人雖然不能改變客觀事實,但可以控制自己的主觀意志。開心與不開心取決於自己,一切源於感性與理性這一矛盾的處理。

什麼時候該理性,什麼時候該感性,什麼時候感性多一點,什麼時候理性多一點。這些都不是別人能左右的,而是自己掌握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感性:是指憑自己的經驗,感覺對事物進行的判斷處理。理性:

是指遇事經過自己的思考,做出的判斷、處理。兩者是有區別的,感性是經驗的,理性是經過思考的,它們產生的效果不同,感性的效果沒有理性的效果好。

3樓:汶鏞閣

在大馬路上看見一百塊錢,

感性就是我好像遇到好事了,

理性就是是不是個**。

人際關係中比如,一個人比較笨。

你好哥們比較笨,你可以說你腦子裡都是漿糊嗎?這是感性大於理性的表現。

如果跟你的長輩說,你就會理性大於感性,因為你知道,他是長輩,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4樓:金湖三河兄弟

物有物的理,事有事的理,人合理的言行是合乎事物存在的律,易順自然去作為,這又為去佔天時地利。感性的東西出之自己的好惡,一事一物讓他自在舒服高興他就喜歡,是少計對錯的,功利是隨性而發而不是問明著自己得失的,一如感性上的喜菸酒,求好淺而不深,只問肉體一時自在,圖的是即時的享受,不計長遠,沒顧上終究。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感性就是你覺得一個蘋果很甜,但你沒有吃它。理性則是你吃了一個蘋果後,覺得它很甜!

6樓:匿名使用者

感性就是跟著感覺走,理性就是跟著客觀思想走

感性和理性有什麼區別呢?比如,,,,,,,,,說????

7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兩個不同的認識階段,有著本質的區別。

①與認識物件的聯絡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主體通過感覺器官在與物件發生實際的接觸後產生的,它與認識物件之間的聯絡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認識是認識主體通過抽象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而獲得的,它與認識物件的聯絡是間接的,具有間接性。

②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認識通過感覺器官與認識物件接觸,形成關於物件的生動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反映物件,具有形象性。理性認識是通過抽象思維,從現象中揭示出本質,從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物件,具有抽象性。

③反映物件的深度、層次不同:感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具體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聯絡。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絡和規律。

正因為兩者有質的不同,所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一次飛躍。

聯絡:①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階階段,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的東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於它**於感性認識,否則,理性認識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源。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

②感性認識有待於深化、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感性認識的侷限性和認識的任務、目的決定的。感性認識反映了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絡,而認識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認識的目的在於用獲得的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

因此,必須使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

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於實踐,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也是最終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

什麼叫用心?什麼才叫用心

用心其實是一種責任,一種負責的態度,更是一種執著,一個竭盡所能得過程,長久以來,我們總是會用 用心 這個詞來去形容周圍那些去做事情的人,用心這個詞常常被我們掛在嘴邊,卻又常常被我們所曲解。是啊,長久以來,我們所謂的用心是什麼呢?無外乎就是說道你做事情是不是動腦子,會不會辦事情,有沒有做到一個好的結果...

什麼才叫夫妻恩愛,什麼才叫夫妻恩愛?

情感專家趙格羽 夫妻恩愛都有哪些標誌?看這四點就夠了! 仉絲琪 夫妻恩愛是指一種情感,也常表現為諸般情緒 感覺,但就其顯現的大量行動而言,是舒徐的。夫妻欲保持長久的恩愛也需要一些技巧,如學習取悅愛人 注意自身形象,還要懂得欣賞對方等等 像爺爺奶奶那樣的走,額頭抵額頭,像爸爸媽媽那樣總也戀不夠,恩愛是...

什麼才是關心,什麼才叫愛,什麼是愛呢?什麼才叫愛?愛的定義是什麼?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老兄8 關心是什麼 關心就是關愛,老師總是說關心別人,就如同關心自己。關心,關心,雖然它只有簡簡單單兩個字,可我對它還是朦朦朧朧的,就像隔了一層紗,卻揭不開它。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明白它的含義,明白它的偉大。那是我八歲時,一個寒冷的冬天早晨,我邁著沉重的步伐,向學校走去。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