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見性開悟,六祖等最多隻能稱菩薩? 200分

時間 2021-10-14 22:37:25

1樓:匿名使用者

見性成佛,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最後身菩薩--等覺菩薩,才是於人間示現成佛時,明心見性就成佛了,其餘不是等覺菩薩的等覺以下的菩薩,明心見性都還不算成佛。

如大寶積經中,世尊過去生曾經是大精進菩薩,那時候明心見性時,發起普光三昧,登入初地,初地往上尚且還有二地乃至十地,十地之後才是等覺菩薩,因此明心見性,有些菩薩是初地、二地,有些菩薩可能連初地都不到。

如大般涅盤經,提到的:十住菩薩眼見佛性,也就是說,見性的最低位階至少也是十住位,然而十住以後,還有十行、十回向,十回向圓滿以後才是初地,因此同樣是見性,層次可是有深有淺的。

因此達摩六祖若真見性,那我們只能說,最低十住位,也有可能是十行位,或十回向位,乃至初地以上,但是決不可能是究竟佛位。

同樣的,其他祖師也都如此,因為佛只授記下一尊佛是彌勒佛,這期間絕無可能有人示現成佛。因此當來下生彌勒佛降世以前的菩薩,如果明心見性,那我們只能說,他可能是十住位,或十回向乃至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而已。

另外六祖所說的見性成佛,這個佛不是究竟佛,而只是相似佛位,或者分證佛位,六祖之所以這麼說,也是有當時的背景,當時盛行小乘佛法,而且很多都誤會小乘法的真實義,因此六祖當然要護持宗門了義正法,才會有見性成佛的方便說,而這個成佛決不可以當成是究竟佛來說,以免增上慢。見性成佛唯有最後身菩薩於人間示現成佛,才是見性成佛,其餘者皆非。

2樓:陸過人間

因為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論哪尊佛,因為是要來伴佛駐世,所以都稱為菩薩,像文殊菩薩,久已成佛,為七佛之師,觀音菩薩也早就成佛,過去正法明如來,就像現在世間,不能政出多門,而且這是三陽時代,三會龍華,青陽,紅陽,白洋佛為主,不論多大的成就,也只是佛陀的**,以佛陀為**,自然是行**事,不能去和師傅平起平坐,這也是「尊師」才能「重道」!

3樓:t深深海底行

「見性成佛」一語,說的是:「六即佛」中的「分證即佛」,並非「究竟即佛」。

明心見性具足(破重關),最多是「初地菩薩」,還需要二大阿僧祗劫修除無始劫以來一切汙染種子,方能究竟圓滿;但是,「初地菩薩」卻是「通達大乘」之「菩薩摩訶薩」,於成佛的道路上,再無轉退之可能,必定地地增上,直到究竟圓滿(「直了成佛」)。因而說「見性成佛」。

「迷則佛即眾生,悟則眾生是佛 」,「相似即佛」與「分證即佛」之間;不是「究竟即佛」。

明心而未見性,在禪宗叫做「悟」(破本參);處於「七住位」菩薩,雖已是大乘見道,但因未到初地,未能一分一分斷除「塵沙惑」,還在第一大阿僧祗劫內;若是資糧未足者,極少數還可能轉退。

但是,絕大多數開悟明心者;皆因往昔發菩提心,具足資糧而能見道;遠超二乘聖賢,在「不退位」;算是大乘「門內修行」。又因禪宗之宗旨在於令學人頓悟而入大乘門(是一切法門必經之一關),所以強調「悟則眾生是佛 」。

在理上來講,佛地真如,究竟清淨圓滿,是真正的「悟」。

「世無二佛」是正知見,不可將祖師大德的「方便說」解為「了義說」。

若有人說:「現今某某是『究竟佛』,功德,證量皆等同於佛;乃至超越於佛。」當知此說是外道說,非是佛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4樓:

老實唸佛吧。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阿彌陀佛!

5樓:王子亦大家

還有更叫人費解的

『海水何故鹹。一味有三事。一者海中有大魚。

身長四千裡者。八千里者。萬千裡者。

萬二千里者。萬六千里者。二萬四千裡者。

二萬八千里者。三萬二千里者。皆清淨溺海中。

故海水鹹。二者雲起覆諸海放大雨。其雲上至阿迦尼矺天。

放大雨如車軸。洗盪須彌稱諸天宮阿答和天。阿比波天。

首皮斤天。惟呵缽天。梵迦夷天。

下至四王天。其鹹水悉流入大海故。海水鹹一味。

複次昔得仙道人能咒。咒海水鹹一味。 故海水鹹一味。

是為三事。』

『阿難。若女人不得於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正法當住千年。

今失五百歲。餘有五百年。阿難當知。

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

天帝釋。魔王。大梵天者終無是處。

當知男子得行五事。若男子作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

天帝釋。魔王。大梵天者。

必有是處。』

6樓:匿名使用者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7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佛有此記說,我們所住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器世界,不能同時有兩尊佛出現,他的入滅只是肉身的入滅,法身還在。一直到這個國土稱為清淨法界,下一任佛「彌勒尊佛」才原意降生。一切菩薩、行者所行就是為了自己清淨、導人清淨、國土清淨,目的也正是為了迎接「彌勒尊佛」。

彌勒在未成佛前,他也還是十地以上的等覺位菩薩,文殊、普賢也是等覺菩薩。觀世音菩薩位居七地。很多禪宗祖師也不過是登地菩薩罷了。

8樓:熊貓油油

菩薩,只要證到第八地,也就是無生法忍,就可以隨自己的願力選擇7日成佛,也可以幾千劫成佛

這跟他們累世的願力有關的。

有的適合以菩薩身度眾生,那麼就顯現菩薩身;適合以佛身度的,就顯現佛身。我們這世界,共業所感,只有2023年前適合佛出世,其他時間都不適合佛出世,下一個適合佛出世的時刻,就是56億年以後彌勒佛的出世。中間的過程,因為一切眾生的共業感召,導致無佛出世,因此達摩、六祖也不能顯現成佛的過程,而度化眾生,只能稱菩薩。

如果他的願力是7日成佛,那也許去別的世界顯現成佛了吧

9樓:煩惱即菩提

禪宗提倡見性成佛,但在楞嚴經中,見性之後要起修,從乾慧地到等覺、妙覺一共有五十五位階梯。

10樓:泥頌

ionic豪 和 t深深海底行t 兩位講得很好!

11樓:卻如鬆

1、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

2、賢劫有一千零二個小劫,每個小劫只有一尊佛出世。

3、我們這個小劫是賢劫第四劫。

4、釋迦牟尼是我們這個小劫的唯一的佛陀。

5、六祖和達摩大師,也是按照釋迦牟尼的教法修成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隨喜讚歎 ionic豪 和 t深深海底行t 兩位

13樓:匿名使用者

誰可以判斷他們兩位"只是"菩薩??

能這樣講的他一定超過菩薩等級羅??

當下地球上的哪一位大德有此能耐??

自己先到了那境界,再說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空相,無佛本相,所謂菩薩、佛都是未知佛法的人自己說的,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15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說:"禪宗只能傳6代"...

16樓:星漢無塵

ionic豪 和 t深深海底行t 兩位師兄講的甚好!

17樓:心傳使者

佛是從菩薩修行而來的.只有先成為大菩薩,積累無量無邊的功德以後,才能成為佛.像達摩,六祖之類的現在是正在修行積累功德的階段,所以他們現在是菩薩,但是他們也是未來佛.

18樓:天曉得阿鬼知道

樓主,你聽過臨濟義玄禪師的話嗎??他就談論到,你們都認為佛是圓滿的嗎?????????,我個人認為應該這麼去看待問題的,你且不管六祖是不是佛抑或是菩薩,你也暫時且不管佛說了多少理,你且問你自己,你看見自己了嗎?

你吃飽了嗎?你過得好嗎?你過得愉快嗎?

你令多少人愉快了嗎?那要怎麼去做才可以令自己和他人都愉快??呵呵。

明白了你就都明白了究竟菩薩和佛到底相去多遠了?

19樓:

因為他們是敬佛的,怎麼可以在名氣上超過自己師傅呢,佛只有一個,如果有7個,就有比較,一比就亂套了,就有紛爭了,也是浪費時間,違背了本意.

20樓:元一命理

成佛有法報化三身的,開悟了只是法身佛,報化身還要再修

21樓: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請問各位學***,常聽人說:六祖慧能大師聞一句金剛經而開悟。難到慧能大師悟道的因緣真只是一句話嗎?

22樓:匿名使用者

6祖因一句: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已經很清楚的說出原因了。6祖說的:

本來無一物。如換成我們來說,就變味了,為什麼?因為換我們來說就變成了有個「無」了,那個「無」也是一物。

因為我們住在個「無」上,那就有所住了,而非無所住。至於說到底6祖是因為什麼因緣,那根本說不清的

而對所知障,我是這麼理解。通常我們學佛也好,學道,學儒也罷。都要求我們要正,要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如佛家的37道品,道家的各種**修煉法門,儒家的三綱八目等等。其實我們現在學的,做的,這些都是「有」。因為我們心裡認為要這麼做,要這麼做才是正,才是善,這就是所知障。

所以金剛經裡說,如來沒有說法,這些「法」都是我們通向彼岸的工具而已,不要住在這些「法」上。但沒辦法,我們都是凡人,我們只有先通過上面的「有」一直去做,做到根本不起心動念,不會心裡認為哪個是善,哪個是惡。但自然而然說出來的每句話,做出來的每件事,都是正,都是善。

那就差不多是「無」住了。

金剛經怎麼說呢?: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就是說,我們做不管做什麼善事,要真正心裡沒認為自己在做善事,「無我」,只是去做而已。

而道家怎麼說呢?: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也就是說,如果你心裡認為哪個是「美」的,哪個是「善」的,哪個是「德」的,那就是惡,不善,無德了。一樣也是要我們無所住!而做出來的,都是美的,善的,有道德的。

而你說的電影裡面的什麼武功要求忘記,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記住一些所謂的招式,那就是有「住」。所以我們經常聽過很多臺詞如:無招勝有招,人劍合一,天人合一等等,都是要「無住」

禪宗為什麼沒有七祖,為什麼禪宗到了六祖就沒有七祖了?

六祖時一花開五葉不是一脈單傳了。禪宗始祖達摩大師傳法給二祖慧可時,曾有一偈語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從字面的意思來看,說的是一朵花長出了五片花瓣,並長成了豐碩的果實 有人曾把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當做是 五種智慧的花瓣 盛開之後,顯示出的自然的覺悟成就 而另一種看法則是...

六祖壇經裡面講圓滿報身是智,這是什麼意思?

圓滿報身是智!報身是色身也對!所謂的圓滿就是轉化色身四大是不對的,轉化色身是修證中的我願成就,不是智願成就。只能說是盡其所用以化眾生。什麼是報身?不論你們如何學習佛經都不能瞭解什麼是報身。這超越了思維理解的形式。我略講一下修證的經歷供同學們思維論證。我於九二年開始學習12年以舍入門修證學佛,13年證...

同同樣是單倍行距為什麼間距會

頁面設定,調整為無網格,然後再調整行距。如果你使用預設的,那調行距是不行的。 檢查你的文件內容中是否有鑲嵌式插入的 或者文字框?以及上下標這些特殊標記?如果有,那就是這些特殊的排版元素造成的行距的差別。另外,如果你使用了非預設的5號宋體,例如小四號字 4號字。以及文件中有標題1 標題2這樣的特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