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閹人張翼德”,張飛出戰前為什麼喊這句口號

時間 2021-10-14 22:51:52

1樓:ak_澪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開戰之前自報家門,這不是真實戰爭場面的通常做法,不論古今都不是。除非交戰雙方主帥真的很熟。也因為這個緣故,真實的張飛出徵,不會自報家門。

而且就算自報家門,也不會說什麼燕人張翼德,因為張飛的字是益德,那是羅貫中寫的錯別字。而且漢朝的地理劃分是州郡制,張飛是幽州涿郡人,說什麼燕人,純屬說書人的風格。

那麼,既然不是真實的歷史,咱就按戲劇化的路數來考慮這個問題。

三國演義,我們今天認為是一部**,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更大程度上,這是一種說話文字,也就是茶館裡說書的本子。既然是說書,那麼大家就該想到了,茶館裡一圈人坐著,說書先生上場了,說劉玄德敗走當陽,講的是趙子龍單騎救主,講到精彩處拍一記,說趙子龍懷抱阿斗,那個人困馬乏,後面是曹操追兵喊聲大震,趙子龍拿眼睛往前一瞧,長阪橋上有一黑臉大鬍子,橫矛立馬。說書先生這就該賣個關子,且聽下回分解了。

好,喝了大碗茶,上茅坑的上茅坑,下地獄的下地獄,說書先生這又回來了,開場便說這黑臉大鬍子,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予,立馬橋上。曹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飛報曹操,親自來看,老曹這便奇怪了,客官您是哪位啊,刷卡還是現金結算哪?

頓時這黑臉大漢便來了一招獅子吼,這便是你問題裡問的那一句話:“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自然,因為是齣戲。所以主角喊了臺詞之後,群眾演員就要配合――“曹軍聞之,盡皆兩腿發抖”。大反派曹操也得接臺詞,他這就回顧左右,說:

"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

而後,為了讓聽眾印象深刻,還得再加一句――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於是曹操回馬便走,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為了滿足大傢伙的視聽享受,說書人還得來一段唱詞,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壢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

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最後,你聽過癮了,茶館老闆便樂呵了,開始收茶錢!

2樓:真愛真神

吾乃燕人張翼德

不是吾乃閹人張翼德

3樓:怎麼行行行

是燕人不是閹人,閹人是太監!

張飛出戰前,為何愛說自己是“燕人張翼德?

4樓:橫行天下

張飛,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使用專丈八點鋼屬矛(實為普通的長矛,三國演義中只是為了增加張飛的威武和勇猛),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史書記載張飛是貴族,有智有謀,三國演義中張飛原為殺豬屠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於**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張飛為涿郡人,涿郡戰國時屬燕國.張飛就自稱燕人.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

燕趙古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張飛說:吾乃燕人張翼德。意思就是說,我是燕趙古地的張翼德。

第一是震懾敵方的作用,再一個就是英雄不忘出處!

“名”一般是自我的謙稱,或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稱呼;而平輩之間、或者晚輩對長輩,直呼其名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字”一般用於平輩之間的互稱,晚輩對長輩也可以稱“字”。但是本人是不自稱“字”的,直到**期間也都是如此。

所以,蔣介石在正式場合自稱時、或者落款簽名時,都口稱“蔣中正”、落筆“蔣中正”。所以,我認為張飛之所以自稱“張翼德”,那是特定情境下所需?

燕人張翼德中的燕人是啥意思,燕人張飛中的 燕人 是什麼意思

栗子說社會 張飛是燕國人,燕人意思是燕國的人。燕國 公元前1044年 公元前222年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 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 今北京市 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

王初並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中 初並天下 是什麼意思

林進鋒 初並天下 當初統一天下 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議,通 異 當變更講 王初並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 皇帝,命為 制 令為 詔 自稱曰 朕 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 死而以行為諡,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自今以來,除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