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為什麼成為竹林七賢?主要有誰

時間 2021-10-14 22:59:00

1樓:職場天明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這七個人被稱為竹林七賢。他們雖然在思想主張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政治上有相同的見解,都不願意為了功名利益入朝為官,都想在藍天白雲的太空之下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七個人天天在竹林裡面飲酒作樂,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完全不在乎外面的亂世,只要戰爭沒有波及到自己喝酒的地方他們願意一直這麼過下去,所以大家把這七個人合併在一起稱為竹林七賢。

這七個人憑藉著自己的才學求得一官半職不是問題。但是他們心裡清楚一入侯門深似海,進入朝廷當中必定會違背自己本性去做一些別人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他們可不願意為了碎銀幾兩而玷汙自己 尊嚴,不會為了功名利祿而卑躬屈膝。他們想要的已經在大自然中找到,每天能喝上一口老酒,能夠和自己老友暢談天地已經是最好的生活狀態,榮華富貴就讓那些凡夫俗子去爭奪,自己安安穩穩的在竹林裡面睡大覺。

然而在這個亂世當中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沒有人能夠完全的抽離其中。他們以為自己是局外人其實自己一直都在棋局之內,一直都是別人手中的棋子,只是他們自己沒有察覺。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多次徵召他們為自己效力,但是他們採取了不合作態度,曹操不願意得罪讀書人,並沒有做出強制措施。

司馬懿登上曹魏政權的政治舞臺之後,為了讓天下人看清現在已經是司馬家族時代。他要採取強硬的態度,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竹林七賢最終散夥了。這七人從此在也沒有機會一起坐下來談心喝酒,始終避免不了沾染世俗的塵埃。

2樓:運動的小哥哥

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他們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所以稱為竹林七賢。

3樓:蕭索玉

是因為那七個人經常在竹林裡一起聚會,高談闊論,所以有了竹林七賢的雅稱。那七個人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咸。

4樓:

因為這七賢經常在竹林裡面飲酒作詩或是**人生等,故稱「竹林七賢」。主要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竹林七賢是哪些人?

5樓:易書科技

魏晉間以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為代表的風流名士,因不滿**,於是逍遙山林,常聚集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竹林之中談玄醉酒,長歌當哭,不與統治者合作,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不羈,清靜無為,作品多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嵇康:譙國錳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好老、莊之說,著有《養生論》,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40歲時被司馬昭殺害。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詠懷》82首是其代表作。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

山濤:字巨源,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向秀:字子期,河內懷縣人。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流傳於世。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嗜酒佯狂,任性放浪。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咸:字仲容。阮籍之侄,與籍並稱為「大小阮」。

王戎:字衝,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

6樓:匿名使用者

「竹林七賢」指魏晉期間的七個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魏氏春秋》說,這七個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

「竹林七賢」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其他五人,只有山濤、向秀、劉伶有作品留至現今,而且數量很少,成就遠不及嵇、阮。嵇康、阮籍兩入神交契合。

他們在思想領域和文學領域上的業績,都與對司馬氏的政治鬥爭密切關聯。

嵇康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歌。他有《詠懷詩》82首。嵇、阮在作品中,著意宣揚老莊的虛無思想。

7樓:可愛小小學生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8樓:祺祺

竹林七賢 是指 西晉 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他們是當時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主張老莊之學。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竹林七賢的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是《廣陵散》

阮咸:製作了同名樂器——「阮咸」

劉伶:好酒,傳世作品《酒德頌》

向秀:竹林七賢瓦解之後,寫有《思舊賦》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

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竹林,是一種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景觀,走進鄉間,走進山野,隨意舉目便能瞧見,一點不稀罕。然當士子走進這平常的竹林,竟產生了文化史的奇觀,產生了政治史的奇蹟,產生了心靈史的奇談。

奇觀,奇蹟,奇談,一連串奇字,在魏晉間化出了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

竹林和七賢渾然一體,難分難解,人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信老莊,尤崇莊子。他們與竹林物化真趣的景象,用莊子化蝶的故事來比喻,真不知是竹林化作了七賢,還是七賢化作了竹林?抑或竹林本就是七賢,七賢本就是竹林。

竹林七賢是個群體,如若將他們喻為竹子的話,七人猶如七棵青翠的竹子,參差散立在嵐氣籠罩的竹林中。

有人認為竹林七賢皆是些脫俗之人,其實,他們身上有很多的俗氣,各自又有各自不同的俗氣。其可貴之處,在於以苦苦的掙扎來蔑視俗,打破俗,跳出俗。其可悲之處,在於掙脫的失敗,以及由此帶來的沮喪,或「迷途知返」,重新與俗合流。

他們的身上有同,至少都有過同,這個同是高蹈出世,是做隱士,是學神仙,是與人間的煙火保持某種距離。沒這個同,不可能聯袂走進竹林中;沒這個同,不可能在一個相當的時間內將竹林視作為家;沒這個同,也就不可能被人呼作「竹林七賢」。

然而,正像偌大個世界中,沒兩棵竹子會是一模一樣的,竹林七賢是七個人七個樣。這七棵「竹子」,搖曳多姿,各有各的靜態舞姿,各有各的青黃季節,各有各的風韻精神。

他們身上有異,有反差很強烈的異,這個異是來自如何對待以禍患為底基的榮華富貴?如何對待以煩惱為伴儔的身家性命?如何對待寂寞為主題的漫長生涯?

如何對待說空非空生前身後的名?沒這個異,竹林也就太平靜了;沒這個異,七賢的生存狀態也就太簡單了;沒這個異,竹林七賢也就失去了作為千古話題的意義。

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竹林七賢合成活靈活現的眾生相。

惟有如此,竹林七賢才是呼之欲出的士人群體。

竹林七賢的精神,使士子和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東晉王子猷每居空宅,便令人種竹,詠嘯著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北宋蘇東坡面對慘淡人生,灑脫地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有人不禁要問,此書既然為書,為何不寫成章節的式樣,一氣呵成,而要弄成這一篇篇支離破碎的勞什子,是否存心在趕新潮,學時髦?

回答是:非也。不得不如此。

原因有二:一是史料的多寡不均。竹林七賢的史料量,其中嵇康、阮籍、山濤、王戎是正常的。

然翻開《晉書》中的向秀本傳,會一陣傻眼,傻眼不在傳主的傳奇,不是傳主的名望,也不是傳主的其他什麼東西,而是本傳太短,短得實在不成樣子,若扣除一篇不太長的《思舊賦》,居然只有區區九行,不,說得精確一點,是八行半。向秀本傳是這樣,阮咸、劉伶兩人的本傳也差不離。三人的本傳如此短少,那麼是否能借助別的史料?

可檢覽的結果,除了《世說新語》有零碎的記載,其他史書的相關存錄更是微乎其微。既然要寫竹林七賢的整體,那就不可能繞過向秀、阮咸、劉伶。可是,如此少的史料,拿來給三人做綜述性傳記,確實有些捉襟見肘,且與其他四人嚴重的不均衡。

二是人物的時代跨度太懸殊。無論是殺身成仁的嵇康,還是抱疾而終的阮籍,都亡於曹魏王朝崩潰的前夕,是十足的魏人;而其他五人,一併進入了三家歸晉的時代,山濤基本活動在晉武帝一朝,王戎身當晉末的八王之亂,向秀、阮咸、劉伶有各自的大限。由此,缺乏一根主線,貫穿始終的主線,若是硬行做來,必產生閱讀的凌亂感。

面對這樣結構的史料,是棘手的,正因為棘手,為何以前全面研究竹林七賢的成果寥若晨星,也就有了答案。

孫子曰:「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兵法變化之妙,存乎一心,文法當是同理。

冥思苦想,反覆變局,方得出這不是辦法的辦法。

這不是辦法的辦法,旨在讓每一篇有個鮮明的主題,有個相宜的適度,有個史料互補的機會。分之,各為一題;合之,匯成總題。

竹林七賢都有誰?並簡要介紹一下

9樓:匿名使用者

10樓:

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竹林七賢”的簡介,竹林七賢簡介

吳田田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阮咸 王戎的合稱。簡介 竹林七賢簡介 為誰為誰為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 240 249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 今河南輝縣一帶 竹林之下,喝酒 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

竹林七賢詩詞,竹林七賢中的著名詩句

阮籍 詠懷 八十二首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二 二妃遊江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佩環。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篇幅較多...

竹林七賢的最大特點是什麼,竹林七賢分別擅長什麼?

堵賀撥朋 不受官場約束,豪放灑脫,而且都有些 不羈。當然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都才華橫溢,聲名在外,卻不受徵召,過著閒散逍遙的山野隱士生活。 洪都客人 其最大的共同特點是 以行為的放誕宣洩極不自由的精神。越名教而任自然。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 阮籍 劉伶 阮咸始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