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的詩意

時間 2021-10-15 00:08:59

1樓:墨汁諾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詩詞賞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

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後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

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飛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野煙」嫋嫋娜娜,纏纏綿綿。靜止的橋,在飄逸的煙中,如虹般臨空而飛;浮動的煙,在靜默的橋上,似幔樣懸空而掛。荒山野谷,動態的物與靜態的景交織一體,相映成趣。

遠山的朦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詩人恍若走進一個虛幻的世界 。於是,詩人便覺得自己站在了那晉代的古老的石磯旁,那在溪水中輕搖著漁船的漁父,彷彿就是那「緣溪行」的武陵漁人。於是,那「問」字便脫口而出。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滿眼的粉紅,在幽幽的溪水裡豔豔地流淌,詩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那「林盡水源」,彷彿透著光亮的「洞」,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這洞又在**,漁人不可能知道,詩人也不會知道。然而,就是這一問,透露出的是詩人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

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縣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溪水流霞。

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裡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裡,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思婉曲,情趣深遠,畫意甚濃。

「隱隱飛橋隔野煙」,起筆就引人入勝:深山野谷,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裡飛騰。這境界多麼幽深、神祕,令人朦朦朧朧,如入仙境。

在這裡,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野煙使橋化靜為動,虛無縹緲,臨空而飛;橋使野煙化動為靜,宛如垂掛一道輕紗幃幔。隔著這幃幔看橋,使人格外感到一種朦朧美。

「隔」字,使這兩種景物交相映襯,溶成一個藝術整體;「隔」字還暗示出詩人是在遠觀,若是站在橋邊,就不會有「隔」的感覺了。

下面畫近景。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島如嶼(石磯);那飄流著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詩人也自入畫圖之中了,使讀者從這幅山水畫中,既見山水之容光,又見人物之情態。

詩人佇立在古老的石磯旁,望著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當年曾經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那「問」字便脫口而出。

「問漁船」三字,逼真地表現出這種心馳神往的情態。他問得天真有趣:「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他似乎真的認為這「隨流水」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來的。滿眼的粉紅,在幽幽的溪水裡豔豔地流淌,詩人也便自然而然地由桃花聯想起那「林盡水源」,彷彿透著光亮的「洞」,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這洞又在**,漁人不可能知道,詩人也不會知道。然而,這句問訊漁人的話,深深表達出詩人嚮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

然而桃花源本是虛構的,詩人當然也知道漁人無可奉答,他是明知故問,這也隱約地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心情。詩到此戛然止筆,而末句提出的問題卻引起人們種種美妙的遐想。詩人的畫筆,玲瓏剔透,由遠而近,由實及虛,不斷地變換角度,展現景物;但又不作繁膩的描寫,淡淡幾筆,略露輪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像一幅寫意畫,清遠含蓄,耐人尋味。

七言絕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韻悠長,意境深邃,除了講究煉字琢句外,更要求構思的巧妙。張旭作為盛唐的一位七絕名家,是很善於構思的。這首詩從遠到近,正面寫來,然後用問訊的方式運實入虛,構思佈局相當新穎巧妙。

作者的筆觸又輕快灑脫,對景物不作繁瑣的描寫,不敷設明豔鮮麗的色彩,對《桃花源記》的意境也運用得空靈自然、蘊藉不覺,從而創造了一個饒有畫意、充滿情趣的幽深境界。

拓展資料:

桃花溪發源於黃山桃花峰北側,集桃花峰諸水,經桃花潭至白龍橋上方"龍頭石"處,稱桃花溪。與黃山蓮花、雲際、硃砂諸水匯流的白雲溪,在"龍頭石"匯合後,流入白龍橋;又與人字瀑水匯合,經溫泉而下,稱湯泉溪。溪水從紫雲橋以下,又稱逍遙溪。

傳說桃花峰下沿谷舊有桃樹萬棵,花盛時,滿山皆赤;花謝時,落紅滿溪。霞光豔影,脂蓄粉凝,極為美麗。

2樓:宮主與木蘭

【詩意一】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詩意二】

一座高橋隔著雲煙出現,在岩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原文】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註釋】

1、飛橋:高橋。

2、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拓展資料:

【鑑賞】

這首詩通過對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寫和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了作者一種嚮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兩岸多桃林,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裡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裡,但卻暗用其意境。

此詩構思婉曲,情趣深遠,意境深邃,畫意甚濃,耐人尋味。

「隱隱飛橋隔野煙」,起筆寫遠景:深山野谷,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裡飛騰。這境界多麼幽深、神祕,令人朦朦朧朧,如入仙境。

在這裡,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野煙使橋化靜為動,虛無縹緲,臨空而飛;橋使野煙化動為靜,宛如垂掛一道輕紗幃幔。隔著這幃幔看橋,使人格外感到一種朦朧美。

「隔」字,使這兩種景物交相映襯,融成一個藝術整體;「隔」字還暗示出詩人是在遠觀,若是站在橋邊,就不會有「隔」的感覺了。

接著畫近景。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島如嶼(石磯);那飄流著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詩人也自入畫圖之中了,使讀者從這幅山水畫中,既見山水之容光,又見人物之情態。

詩人佇立在古老的石磯旁,望著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當年曾經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那「問」字便脫口而出。

「問漁船」三字,逼真地表現出這種心馳神往的情態。三、四句,是問訊漁人的話:但見一片片桃花瓣隨著清澈的溪水不斷漂出,卻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麼地方呢?

這裡,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從問話中虛寫的,詩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難求的心情,也是從問話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來的。

七言絕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韻悠長,意境深邃,除了講究煉字琢句外,更要求構思的巧妙。張旭作為盛唐的一位七絕名家,是很善於構思的。這首詩從遠到近,正面寫來,然後用問訊的方式運實入虛,構思佈局相當新穎巧妙。

作者的筆觸又輕快灑脫,對景物不作繁瑣的描寫,不敷設明豔鮮麗的色彩,對《桃花源記》的意境也運用得空靈自然、蘊藉不覺,從而創造了一個饒有畫意、充滿情趣的幽深境界。

3樓:小某的作業本

唐代張旭《桃花溪》的詩意是:

一座高橋隔著雲煙出現,在岩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原文】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賞析】

唐文宗時,傳說有三絕:謂李白歌詩、裴 舞劍、張旭草書。張旭是蘇州吳人,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頗有遺世之風,世號張顛。

張旭的書法早已有定論,而他的詩作似乎鮮有人知。

其實,他的詩也是極耐人尋味的,其中《桃花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唐詩中的上品了。桃花溪位於湖南桃源縣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兩岸,滿目桃林,暮春時節,那桃花的粉色如雲似霧,就連清清的溪水也悠悠地飄動著片片的粉紅。據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此作為背景的。

而張旭描寫的桃花溪,無疑也是暗用其意境,借一溪一橋,一磯一船,描繪出詩人心中的桃花溪,儘管它較之陶淵明的桃花源更顯得虛無飄渺,可詩人心中的綿綿詩意卻滿溢紙背。「隱隱飛橋隔野煙」,詩人一起筆,就將讀者引入一個夢幻般空靈的境地:「飛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野煙」嫋嫋娜娜,纏纏綿綿。

靜止的橋,在飄逸的煙中,如虹般臨空而飛;浮動的煙,在靜默的橋上,似幔樣懸空而掛。荒山野谷,動態的物與靜態的景交織一體,相映成趣。而一個「隔」字,極為巧妙地點出人與物、景的距離。

這種距離又給物、景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產生一種朦朧的美。「石磯西畔問漁船」,詩人的筆觸,自然地由遠山轉及近水。遠山的朦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詩人恍若走進一個虛幻的世界,這世界實實在在是陶淵明的。

於是,詩人便覺得自己也站在了那晉代的古老的石磯旁,那在溪水中輕搖著漁船的漁父,也彷彿就是那「緣溪行」的武陵漁人。於是,那「問」便由衷地脫口而出,這種情不自禁,最為逼真地折射出詩人心馳神往的情態,而這種情態,無疑就是詩人內心深處最為歸真的情感的流瀉。這種「問」,顯出的是詩人的天真,現出的卻是詩人嚮往。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滿眼的粉紅,在幽幽的溪水裡豔豔地流淌,詩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那「林盡水源」,彷彿透著光亮的「洞」,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這洞又在**,漁人不可能知道,詩人也不會知道。然而,就是這一問,透露出的是詩人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激起的是讀者種種美妙的遐想。

【作者】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

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桃花溪張旭拼音

y ny nf iqi og y y n,sh j x p nw ny chu n 山谷雲煙繚繞,溪上飛架的高橋若隱若現 站在岩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漁人。這裡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東晉陶淵明的 桃花源記 中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名叫桃...

如夢令的詩意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意思是什麼

註釋 溪亭 臨水的亭臺。沈 同 沉 爭 同 怎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 興盡 歸家,又 誤入 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 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現存李清照 如夢令 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

牧童的詩意,牧童的詩意

牧童 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 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詩中有景 有情,有人物 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