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的文化和建築特色,吳哥窟的建築特點

時間 2021-10-16 07:41:20

1樓:匿名使用者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迴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

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從空中可以一目瞭然: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一個長方形的滿是鬱鬱蔥蔥樹木的綠洲,綠洲有一道寺廟圍牆環繞。綠洲正中的建築乃是吳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壇。

吳哥窟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過西大門,又一條較長的道路,穿過翠綠的草地,直達寺廟的西大門。

在金字塔式的寺廟的最高層,可見矗立著五座寶塔,如骰子五點梅花,其中四個寶塔較小,排四隅,一個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與印度金剛寶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間距寬闊,寶塔與寶塔之間連線遊遊廊,此外,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迴廊環繞,乃是吳哥窟建築的特色。

吳哥窟的護城河呈長方形如口字,東西方向長1500米,南北方向長1350米,全長5700米;河面寬190米。護城河外岸有砂岩矮圍欄圍繞。護城河上正西、正東各有一堤通吳哥窟西門、東門;東堤是一道土堤,西堤長200米,寬12米,上鋪砂岩版,古時西堤是裹金的。

護城河內岸留開一道30米寬的空地,圍繞吳哥寺的紅土石長方圍牆。圍牆東西方向長1025米,南北方向闊802米,高4.5米。

圍牆正面中段是230米長的柱廊,中間樹立三座塔門。正中的一座塔門,是吳哥窟的山門,它和左右兩塔門有二重簷雙排石柱畫廊連通。畫廊外側(西側)石柱頂部的天花板,裝飾著蓮花和玫瑰花圖案。

各塔門都有縱通道、橫通道,交叉成十字形,縱通道以出入寺院,橫通道以遊覽畫廊。此三座塔門的縱通道特別寬闊,可容大象通過,又名象門。三座塔門的頂部塔冠,雖已殘缺不全,但正中的一座,恰好比左右兩座高些,仍然像一個山字形,多少保留著原來比例,和吳哥窟頂層正面看的三座寶塔相呼應。

圍牆的其他三面的塔門,較小和簡單,而且只有小徑可通,很少人去。南塔門之下供奉一尊毗溼奴雕像。蘇耶跋摩二世在位時,這尊毗溼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吳哥寺頂層神庵內,在吳哥寺改宗佛教後,由頂層神庵請來此地守護。

畫廊內側(東側)是石壁,間以葫蘆櫺窗。畫廊壁朝西的一面飾以舞女浮雕;畫廊壁朝東的一面,裝飾著跳舞或騎獸武士和飛天女神。門南的一尊飛天女神浮雕,是寺廟內獨一無二露齒微笑的飛天女神。

由圍牆包圍的寺廟大廣場,佔地面積82公頃。除去位居**的寺廟,這一片廣場是古代城市和王宮的遺址,王宮遺址在寺北。如今古城和古王宮都蕩然無存,滿地被森林覆蓋,只遺留下一些街道的輪廓。

由寺廟圍牆西塔門通寺廟西山門的大路,寬9.5米,長約350米,高出地面1.5米,路面用砂岩石片鋪砌;石路左右兩邊排列著七頭眼鏡蛇保護神。

路南、北各有一座名為藏經閣的建築物,其每個基點上都有出入口。往東,路北,在藏經閣和寺廟之間,有一片荷塘,綻放各色荷花;路南對稱位置的水塘,則是清水一泓。路段盡頭是一條通吳哥寺廟山門的十字陽臺,稱為王臺。

王臺左右有獅子守護。水塘和王臺都是後人新增的。

吳哥窟的建築特點

2樓:夢色十年

吳哥窟建築莊嚴勻稱,比例和諧,無論是建築技巧,還是雕刻藝術,都達到極高水平。吳哥窟坐東朝西,平面呈長方形,有兩重石砌牆。

吳哥窟規模巨集大,是錯綜複雜的建築群,包括臺基、迴廊、蹬道、寶塔,全部建築用砂石砌成,石塊之間無灰漿或其他黏合劑,靠石塊表面形狀的規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結合在一起。

細部裝飾瑰麗精緻。當時的石工可能還未掌握拱券技術,所以吳哥窟沒有大的殿堂,石室門道均狹小陰暗,藝術裝飾主要集中在建築外部。

擴充套件資料

吳哥古蹟位於距柬首都金邊西北300多公里的暹粒市,主要包括吳哥通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公元9—15世紀高棉王國將吳哥通王城作為都城,輝煌一時;而始建於12世紀的吳哥窟則成為國寺。

15世紀,吳哥王朝衰敗後,這些古蹟群淹沒於茫茫叢林,直到2023年被法國人發現後,才重現世人面前,並被視為東方四大奇蹟之一。

小吳哥以恢弘的建築和精美的石雕著稱。長長的迴廊上,浮雕長達數百米,人物形象逼真、雕刻生動,內容大多取材於佛教和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神話故事,涵蓋宗教藝術、世俗禮儀、戰爭場景等方方面面。仙女浮雕是寺裡最常見的形象之一。

3樓:◆李商堙

臺基、迴廊、蹬道、寶塔構成吳哥寺錯綜複雜的建築群。其佈局規模巨集大,比例勻稱、設計簡單莊嚴,細部裝飾瑰麗精緻。全部建築用砂石砌成,石塊之間無灰漿或其他粘合劑,靠石塊表面形狀的規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結合在一起。

當時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術,所以吳哥寺沒有大的殿堂,石室門道均狹小陰暗,藝術裝飾主要集中在建築外部。

吳哥窟基本上是壘石建築。古時真臘只有祭祀建築用石建造,王宮則是木結構,鑲嵌金窗,宮殿頂部覆以鉛瓦和土瓦。民居則是覆蓋茅草的竹編的房屋;宮殿和民居現已無存。

吳哥窟的是壘方式主要是長方石塊層層堆壘,偶有工字形咬合,絕大多數場合不用粘合劑。吳哥窟使用木材的地方很少,在遊廊頂鋪有時設木天花板。高棉的建築師在12世紀已比以前更加熟練而自信地運用砂岩代替磚或紅土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

吳哥窟的大部分建材是砂岩方磚,紅土則用於外牆和隱閉的結構。

柬埔寨的沙岩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粉紅色的砂岩,質地堅硬,另一種是灰色砂岩,質地柔軟,容易風化剝落,也容易被植物根**。這種灰砂岩的表面難保持光滑平整,雕刻的輪廓容易因歲月而模糊不清。吳哥窟的砂岩磚以灰砂岩磚為主。

在離吳哥窟40公里的荔枝山找到古代採石場地遺蹟,古時依靠水運,人力和大象運送到吳哥窟工地。吳哥窟建築物的石塊上,常見有直徑為幾釐米的圓孔,可能是古時建築工人搭棚架運送砂岩石塊用的,完工後這些圓孔被石拴或石灰封閉。

吳哥窟中常用的另一種建材是紅土石。紅土石是岩石經過熱帶炎熱氣候長時間風化,以致岩石中的可溶性礦物質流失,殘留不溶於水的氧化鐵和石英等礦物質而形成的多孔紅棕色岩石。中南半島的地表含豐富的紅土石,容易從地層中開採。

開採出來的紅土石可切割成磚狀,置空氣中逐漸硬化。在吳哥窟中,紅土石常用作臺基的護牆,或用於鋪地、造堤和圍牆。

黏土燒製的粉紅色長方磚大小不等,多用來鋪路,造牆。古真臘用瓦按嚴格的等級制度:王宮用錫瓦和琉璃瓦,廟宇用土瓦,官吏之家只有寢室用瓦“百姓之家,只用草蓋,瓦片不敢上屋”。

吳哥窟是寺廟,長廊頂部鋪土瓦。

4樓:戰史古今實錄

偉大的吳哥窟:失落的文明

西方古典文化的建築和雕塑

土克拉 古希臘 羅馬奴隸制經濟 政治 文化的發展,部分凝結在它們的建築 雕塑上。這些古蹟留存到今天,仍然令我們讚歎不已。1 雅典衛城 2 雅典娜女神雕像 3 羅馬萬神殿 4 羅馬高架引水橋 從古希臘,羅馬的建築看,無論是雅典衛城 亞歷山大港 燈塔 萬神殿,還是古羅馬的廣場,圓形大劇場,高架引水橋,都...

閩南古建築 5,「閩南建築」的特色

春曉古建隊是集齊閩南的傳統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專業古建築工程隊,集古建設計 施工 裝修修繕 大木製作 酒店仿古改造,新式彩繪裝飾 細木雕刻 古建築彩繪 石雕 神像雕塑,擁有泥水細磚 大木細木 石雕磚雕 泥塑瓷貼 脫胎彩繪 油漆安金 匾額聯板等獨特的專業工種,而且殿內的神龕 神椅 供桌 供案 楹聯 匾額 ...

苗族的文化特色是什麼,苗族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色

黔聲今視 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徵 蘆笙 苗族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色 苗族風俗習慣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 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