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中秋節有觀潮的習俗,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時間 2021-10-20 01:36:13

1樓:丁

關於中秋節觀潮習俗**於在古代臨安城,在《七發》中所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在古代中秋,南宋王朝地域臨安城, 在今杭州,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很詳盡的記述。漢朝以後,中秋觀潮之風 更昌盛。

由於兩岸逐漸收窄, 江內的水迅速提高出現湧潮。當時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擋難於外洩,提高了錢塘江的水位 增強了大潮的局勢。 浙江沿海一帶經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也 幫助了潮水的聲勢。

因此舉世聞名的錢塘江觀潮勝景便由此形成。

在南宋每年農曆8月18日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庫,以後按習成節。除農曆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曆每月初與月中都會有 漲潮可以看見。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除了在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漲潮原因外, 還是因為杭州灣和錢塘江的地形影響。

關於中秋節有觀潮的的習俗是從古代南宋流傳到現在。根據南宋每年八月十八日在錢塘湖檢閱水庫的習慣而形成的節日。也是因為風向與阻力的幫助和錢塘江地勢的影響。

綜上所述關於觀潮習俗的由來答案希望給你帶來幫助。

2樓:丞哥說娛樂

吃喝不只是維持生命基本要求,自己吃喝也好,看別人吃喝也好,重要的並不在於吃喝本身,而是在於吃喝是對待現實生活的氣質和風度。每逢年節更是如此,無論城鄉、貧富、老少都要即可能的參與飲食文化活動。

節日期間永遠不變的主題,閤家團聚,歡慶一堂。若遇特別重要的年節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的聯動,放假休息過節,大家相互祝賀,宴請親朋,交際往來,外出遊玩,往往融合了娛樂、飲食、交往、信仰、喜好等多重功能。

中秋節雖然全國各地都過,但是各有不同。就拿賞月來說,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開啟窗戶或者走到公園去看看月圓之夜皎潔的白月光就是件幸福的事了。看看古人的中秋賞月,就覺得今天的人們生活的乏味。

中秋賞月習俗起源於魏晉時期,興盛於唐宋,明清內容更加豐富。唐朝的強盛,也帶來了年節習俗的興盛,從唐詩中,對賞月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都描寫了中秋賞月、嫦娥的神話故事。

到了宋代,每到中秋節京城商家都要粉飾門面,牌樓上紮起綵帶,大家街上很多商家**新鮮水果蔬菜,精美點心。夜市特別的熱鬧,人們紛紛登樓賞月,擺上食品,安排家宴或者宴請賓朋,團圓賞月。

明朝初年,首都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在獅子山下修了朝月樓,到了八月十五供人們賞月、玩月。人們在風清月明夜,結伴登樓望月樓,遊玩月橋。富家商賈自搭綵棚,備足酒水美食,歡聚通宵達旦。

文人墨客賞月飲酒品美食,吟詩作對,揮毫潑墨,流線千古佳話。現在比較著名的"盧溝曉月"、"三潭印月""錢塘江望月觀潮"都是人們賞月的絕好之處。

在很多地方還流傳著頗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中秋節習俗。香港和珠三角地區流行的追月,蘇州的石湖看月,福建地區流行的拋帕招親,安徽的堆寶塔,江蘇地區流行的走月亮,閩臺的聽香,上海流行的走三橋,香港的舞火龍,晉江的燒塔仔等,還有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傣族的拜月,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願:祈祝家人團圓,生活美滿。

3樓:愛射手青雲

就拿賞月來說,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開啟窗戶或者走到公園去看看月圓之夜皎潔的白月光就是件幸福的事了。

4樓:鯊魚辣椒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5樓:撫順飄逸先生

一些生活在長江邊上的人們,怕雨下的太大,吧農作物衝跑了所以會去看看潮水哦

6樓:邸衣

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

7樓:飄逸故事匯

觀潮就是怕漲水,把莊家都淹沒了,所以有觀潮的習慣

8樓:餘生

是由浙江一帶發展而來的,邊賞月邊看潮水,很壯闊,很有意境

9樓:黑暗霸主霸鯊

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10樓:大辣椒

這種習俗,主要針對的是海邊的人,北方的人,根本就沒有見過海。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就記載了

中秋節的習俗

12樓:zanier科技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

1、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3、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13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㿌/p>

14樓:司寇博智流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的別稱也很多:“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團圓節”一詞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關於中秋節起源的還有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所以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15樓:矯綠柳幸錦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6樓:虛構的生命

1、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

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遊錄》)。

所謂走三橋者,明顯度厄之味在。

2、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古時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有著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3、賞月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文字記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十大主要習俗 1 吃月餅 洛中記聞 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 荷葉 金花 芙蓉 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

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 賞月 吃月餅 玩花燈 賞桂花 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 幸福,成為豐富多彩 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 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1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