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最詳細的簡介

時間 2021-10-23 08:41:37

1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698-758)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京兆萬年(今屬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

後改授汜水尉,再遷為江寧丞。一生曾兩次被謫蠻荒之地:一次約在開元二十五年秋,他獲罪被謫嶺南;一次約在天寶六載秋,以所謂「不護細行」被貶為龍標尉。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避亂至江淮一帶,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殺害。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殷璠《河嶽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譽其詩為「中興高作」,選入的數量也為全集之冠。這些都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

邊塞詩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中的邊塞詩作品就相當豐富了(如《小雅出車》《六月》等)。唐朝的邊塞詩發展到了頂峰,僅就其數量就有近2000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

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勳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禦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強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

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傑出的詩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於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恆的思考;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京兆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汜水尉。他的詩以多種題材對玄宗後期的黑暗政治和動亂社會作過一些揭露和反映。他最擅長七絕。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從軍行

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塞下曲(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塞下曲(其二)

飲馬渡秋水,水塞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閨怨 閨中**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長信秋詞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王昌齡(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

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擴充套件資料

王昌齡是唐代的一名詩人,他和杜甫、陳子昂、張九齡等出生於名門望族的詩人不一樣,王昌齡從小就過著比較貧苦的生活,基本上是依靠種田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到了三十歲的時候人生才有點氣色,那個時候他才進士及第。

其實放在當時的中榜機率來看,也不算是很老的,從「三十少進士,五十老明經」這個說法來看已經算是很年輕的了,但是和那些十幾歲就因為才華橫溢被當作是「天才」的人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畢竟年輕就是資本。

王昌齡一生多寫邊塞題材的詩,他寫的各種邊塞詩表達出的大部分都是愛國之情,抒發邊塞將領的思鄉之情,風格多豪情壯志。

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雖然與邊塞詩有直接關係,但是更多的卻是寫女子的思念之情。不僅寫的是女子的思念之情,而且還一直在吊讀者的胃口,開頭欣然起句,最後卻以別樣的感情結尾,短短28個字完成大轉折,不愧七絕聖手。這首詩就是《閨怨》。

3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約在開元二十五年秋,他獲罪被謫嶺南。

4樓:冰羽銀雪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江寧人,世稱王江寧,是我國盛唐時代的著名詩人。早年貧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

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曾到過西北邊塞。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科,授汜水縣尉。

二十七年,被貶嶺南,途經襄陽,孟浩然有詩相送;經岳陽,有詩送李白。次年回長安,又出為江寧縣丞。數年後貶為龍標縣尉,李白有詩遙寄。

安史亂起,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

殷《河嶽英靈集》收24人詩作,其中王詩最多,並譽之為「中興高作」。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絕句長於抒情,善於心理刻畫,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內涵,意味渾厚深長。

現存王昌齡詩180多首,五七言絕句幾乎佔了一半。他的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著名,另有一部分描寫婦女寄懷友人的詩作。今存《王昌齡集》2卷,《王昌齡詩集》3卷,《全唐詩》編錄其詩為4卷。

新、舊《唐書》有傳。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 「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裡稱。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嶽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在一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鬆《登科記考》也未載。《唐才子傳》說他為開元十五年的( 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

」顧況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後,補祕書省校書郎。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成鍈先生據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於史籍記載的一個新發現,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傳》說他 「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看來這位詩人屢次遭貶斥,仕途極不順利。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毫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 「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

」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 「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據叫《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 ·藝文志》,知王昌齡有集五卷,唐時傳世之本,今已難覓,《全唐詩》收王昌齡詩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齡詩文便只這些了。

施琅的出身簡介,康熙的詳細簡介?

施琅,字尊候,號琢公,福建晉江衙口人。生於天啟元年 1621年 卒於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 早年,他是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三年 1646年 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 鄭軍的重要將領,積極參預海上起兵反清。後因微嫌與鄭成功發生矛盾,終於釀成父 弟被成功誅殺的大戾,...

梵蒂岡簡介,梵蒂岡的詳細介紹

梵蒂岡城國 stato della citt del vaticano 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是一個 國中國 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於城東南的聖彼...

傑克 倫敦的簡介詳細的

傑克倫敦 jack london 1876年1月12日 1916年11月22日 簡介傑克 倫敦是著名的美國 家,他一生共創作了約50卷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有 荒野的呼喚 海狼 白牙 馬丁 伊登 和一系列優秀短篇 老頭子同盟 北方的奧德賽 馬普希的房子 等。傑克 倫敦是一個自幼當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