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詞,格律的問題,關於詩詞格律的幾個問題

時間 2021-10-25 07:14:41

1樓:匿名使用者

白香詞譜、人間詞話先丟一邊;

學格律王力跟龍榆生兩個就夠你消化了。

普遍認為是先學詩後學詞,

我覺得這兩個之前你應該先搞清中古音韻,至少分清楚平仄,不懂入聲的還要先辨清楚入聲;

然後是學對仗,不學寫什麼詩詞?背背聲律啟蒙也不錯近體詩一旦讓你懂了,王力那本就可以少去翻它;接下來你大概就很快懂得照譜填詞,其實應該更早,因為我就是從詞學起,後來繞回去學詩,兩個幾乎一起學的。詞譜多,所以唐宋詞格律是要經常翻出來,以及後邊的詞林正韻。

剩下的像什麼詩話詞話、詩詞集,大概就是用來充實思想語言等。

順序應該是這樣:

近體詩正經律句、部分易懂的拗句→詞的中短篇→近體詩拗救→詞的長調

2樓:

同意樓上的,個人推薦先讀王力,啟功。這兩個大家作為啟蒙是相當不錯的。

我是先學了詞,才學的詩。因為詩要更難。其實二者也無所謂先後,都是相通的,要看你更傾向於哪個。

白香詞譜是參照書,即填詞時需要參照詞格的書,無所謂學不學,和參考書的效果是一樣的。

入股想學詩,先從詩的幾種律句看起。推薦王力的《詩詞格律概要》,裡面有詳細的說明。

律詩是律句的重複排列,和排列組合異曲同工,先弄懂了基本的詩律,就可以學習聯對。拿七律來講,句句必須對黏得當,對就是聯隊,黏則更有講究,在此不細談。然後要熟悉詩的幾種對體,例如,七律的首聯對,頷聯不對,是偷春格;僅頸鍊對則是蜂腰體。

弄懂了這些,對律詩整體便有了瞭解,當然,我沒有提到音律,這是一定要自己研究的,例如什麼是入聲字等等。

然後才是學習用拗。孤平拗救該怎麼救,幾種救法,大拗如何,小拗又如何,這些細細研究完了,律詩也就初窺門徑了。

再往深了學,我就沒有水平引導了。

詞的話,其實學會了詩律,詞自然也就會了。若你偏愛詞,律詩可以不學的太細,因為詞用的是寬韻,沒有詩那樣嚴格。

以上。希望有幫助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作為入門,個人認為比較好的是《大學詩詞寫作教程》看完這個後,再去看看王力的《詩詞格律》,而《白香詞譜》和《唐宋詩詞格律》最好最為工具書。因為如果也一本看下來,個人感覺比較頭暈。

然後人間詞話,這些詞論說,尤其要看。但最好是學完詩詞歷史後再看,這樣對整體有個把握。

然後學做詩詞,不要一入門就馬上過分糾結,平仄,會使你失去對詩詞的興趣。因為詩詞的美不在於規律,往往那些過分規律的詩詞都是毫無藝術價值的。如果時間有餘,不妨先聽聽葉嘉瑩的詩詞講座,對詩詞有個大概認識,她講詞講的特別好。

個人非常喜歡她。

再來,在學的過程,多看詩詞真的比什麼都重要,在看的過程把握每個詩人的特點。持之以恆。詩詞是中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保持你充足的興趣,慢慢攻克它。

4樓:陳夕月

你不用看那麼多,近體詩之所以被擱淺是因為一些問題不夠完善,你看那些國學大師白白乎乎的都差不多。

關於詩詞格律的幾個問題

關於古詩格律的一些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五絕並不是只按這樣寫啊,是有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的說法。我自己理解的是,因為有時為了寫作的需要必須變平仄時是可以變的,所以有孤平和拗救。

然後相粘好象是指每聯之間的平仄統一,即第二句與第三句,第四句與第五句。這個記得不清了,可能有問題。

相對是指同一聯中的上下兩句平仄,詞性,片語等相互對應,這在近體詩中很是嚴格。

其他的 絕.律 之類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建議多看看杜甫的詩吧,他的詩特講究對仗,而平仄似乎王維的挺好。

6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詩詞格律的問題.

7樓:燕郢

寫詞的話不必恪守《平水》,清代戈載所編的《詞林正韻》通過研究宋詞中的用韻規律,將《平水》中劃分過細的韻部歸併成了幾個大部,方便了作詞用韻,是後世常用的參考書。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想一般情況下不會有找不到的字吧,除非是一些近現代才發明的字或是你找錯了韻部,有的入聲字在現在可能會讀平聲,還有看、過等現在是仄聲的字古人是常用作平聲的。

對於「問題補充」,當然是同一個韻部才算是押韻啦,不然的話難道只有平上去入四韻不成,暈死……

8樓:漠雁高翔

按照唐代以後近體詩發展的規範程度來看,在寫七言、五言律詩或絕句時,都壓的是平水韻,即陰平和陽平。這時你最好從《平水韻部》裡,按韻部來選壓韻的字。你在說的一東、二冬就是裡面的韻部,平水韻分上下篇。

如果還不明白,可以看紅樓夢中眾姐妹結海棠詩社的那一回,她們就是在平水韻裡挑出「十三元」韻部,並選出「門、盆、魂、痕、昏」五字,來作為律詩的五個韻腳的。

下面附上林黛玉作的《詠白海棠》,十三元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球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夜已昏。

9樓:竇晉聊昆卉

1、詩詞的「八病」

詩歌的聲律、病患說是南朝時沈約等人最早開始研究的。《南史.陸厥傳》雲:

「時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彀。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

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八病,則是指詩歌創作中應該避忌的八個聲律上的問題,它們是:

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以上就兩句的音節來講),和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以上就一句中的音節來講。因為它是一句中的音節,所以在兩句中就比較寬泛些,不為病患。)

而在《文鏡祕府》中,在歸納了沈約和唐代崔融、元兢等人的論述後,列舉了如下二十八種病患:「一曰平頭,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鶴膝,五曰大韻,六曰小韻,七曰傍紐,八曰正紐,九曰水渾,十曰火滅,十一曰闕偶,十二曰繁說,十三曰齟齬,十四曰叢聚,十五曰忌諱,十六曰形跡,十七曰傍突,十八曰翻語,十九曰長擷腰,二十曰長解鐙,二十一曰支離,二十二曰相濫,二十三曰落節,二十四曰雜亂,二十五曰文贅,二十六曰相反,二十七曰相重,二十八曰駢拇。」

近年來,有人總結目前網路詩詞的八病,它們是:

一燥,二假,三僵,四唬,五生,六油,七浮,八散。網路上可查,就不一一敘述了。

既然被稱之為「病」,當然要注意避免。

2、「格律」與「束縛」

既然要寫舊體詩詞,就要以格律為準繩,嚴格按照格律寫詩填詞;既然不講韻律和平仄,就不要攀附風雅,以「突破束縛」為藉口,只湊足字數而不顧格律。當達到駕輕就熟、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再在適當的地方作適當的突破。

所謂「字有定聲」,要嚴格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遵循詩詞格律的聲律、韻律寫詩填詞,讀起來抑揚頓挫、韻味濃郁,就達到目的了。至於已喪失的曲譜,要遵循也沒有依據,自然無法做到。

初學者切忌「未學走路先學飛」。記得在國營龍江農場的一次宣傳作品評議會上,一位仁兄為他自己所寫的不押韻所謂「七律」辯護:「八句一首,七字一句,這就是『七律』。

」我當場幫他作了補充:「還有五個韻!」引來鬨堂大笑,仁兄還不知道人們笑啥!

3、關於「一東,二冬」

隨著語言的發展,詩韻也在發展變化,就詩韻而言,古往今來有「廣韻」、「平水」、「新韻」等。一般應用的詩韻,上平聲15部,下平聲15部,上聲29部,去聲30部,入聲17部,總共106部。可到了現代,有人把詩韻歸納為不足原來的10%,秦似的《現代詩韻》就總結為「一花二歌三些四姑五衣六開七飛八高九收十山十一根十二方十三東」13部,其中,不僅「東」、「冬」(韻母ong)合成一部,連所有韻母為ing和eng的字都兼併了,實際上並不實用。

個人意見是:不管是「東」部還是「冬」部,尾韻為ong者通韻。

至於古詩韻中「東」與「冬」的區別,按我的理解,就是除了韻母在古代有區別而在現代沒區別的部分字分別收進「東」、「冬」兩部外,還有把韻母eng的字(如逢、縫、蜂、烽、峰、豐等)收進「冬」部。當然,個別韻母為eng的字(如風、楓、馮等)也收進「東」部,依據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它們的讀音在古、現代還是有區別的。

4、入聲字如何分辨?

填詞需要分辨入聲字,因為不少詞譜都強呼叫入聲韻,如「石州慢」、「雨霖鈴」、「憶秦娥」、「滿江紅」、「水調歌頭」等。如果你是江浙、西南或華南人,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因為在許多方言裡還保留著入聲。如果你講的是北方方言,要分辨入聲字就比較麻煩,必須靠查字典或辭書來解決。

在古漢語裡,「聲」指的是平、上、去、入四聲,而在現代普通話中,入聲已經分化,一部分歸於陰平(如「出、激、夕、滴」等),一部分歸於陽平(如「則、國、讀、佛」等),一部分歸於上聲(如「辱、北、角、鐵、雪」等),還有一部分歸於去聲(如「色、迫、入、欲」等)。就普通話來講,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的入聲字變為一律變為陽平。

陰平和陽平都屬於平聲;上、去、入三聲都屬於仄聲。

「白日依山盡」的「白」,還有「黃河入海流」的「入」,按古聲都是入聲,但這並非「五絕」所要求的。這裡只要是仄聲就行,沒必要講究入聲。

10樓:殳妮素清一

格律,分開來,格,律。格是指格式,就是說它有一定的格式限定,如五絕的格式就是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七律的格式是,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中間兩聯要對仗。

而律,就是指的規律性的東西了:以四聲為基礎,將漢字分為平聲字和仄聲字,按一定規律排列起來。格和律合在一起就是把漢字按一定的格式,規律排在一起。

當然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詩詞的格很好明白,律稍微要難一點,但是也不難。主要記得:

1,律步:每兩個字一步。如七絕「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兩字一步劃開來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像人走路,左腳一腳,右腳一腳才算上一步。2,交替:一個律步連著一個律步必須是平仄錯開的。

這裡主要看一步裡的第二個字。人們常說「一三**論,二四六分明」就是因為每步裡的第二個字才是格律的關鍵。3,律句:

一首詩最基本的就要算句子了,五言律句的話只有兩步半,七言三步半。這裡主要要注意的是那個半步的,半步只有一個字,也就是平或仄。由於律句忌出現三平尾,所以當然最後一步是平平的時候,半步的字要為仄,反之則要為平。

4,拗句:這個是因為一三**論,二四六分明產生的.比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句來說,由於一三**論,那麼它可以寫成中仄中平仄仄平。中代表可平可仄。那麼例句就有: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忌),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這幾種都是拗句。還有一些特殊的拗句,拗句的話是需要補救的。

就不多說了,打字好累。5,押韻:律詩,律絕,只能押平聲。

押韻的規律是奇數句不能押,偶數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6,對粘:

律詩中每兩句為一聯。那麼,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二四六位上的字的關係是相對的如:(七絕首句押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看第

一、二句的二四六位,叫聯內相對。聯與聯之間的關係就是粘了:觀察一下第二句和第三句二,四六位。

其實,格律只是浮雲。重要的是「起、承、轉、合。」四字決。

真正做到這四個字,才是一首好詩。見識有限,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關於詩詞格律的兩個問題,關於詩詞格律的幾個問題。。

龐太師 一 律詩中的可平可仄只針對一句有效,並不影響對句,例如 1 2 3 4 5 6 7上句 平 仄 平仄 平 仄平平仄 下句 仄 平 仄平 平仄仄平 上句中第1。3字是可平可仄的,那麼這兩個字就無所謂了,用平或仄都可以,下句中第1字也是用平或仄都可以,即使出現了 平對平 或 仄對仄 也無所謂 但...

詩詞格律規律,古詩詞韻律的 押韻規則

使用者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 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 分述如下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 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

寫詩詞有固定的格律,不合律但押韻行嗎?

不可以,因為那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律詩,即便是押韻,如果不合律,那就和民間的兒歌差不多,藝術價值也就不高。如果要寫古體詩的話,就不需要遵守固定的格律,但是必須要押韻,平仄對齊,如果是寫現代詩或者近代詩,就必須要遵守固定的格律。回哪家搞笑動漫,藝術價值,什麼是藝術價值你先搞清楚了再說,你寫的有多少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