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十五分鐘稱為“一刻”

時間 2021-10-26 20:01:03

1樓:摯愛慧瑩w嘄

吹交蛺�秸庋�幕埃骸澳愕任乙豢討印!繃懟逗菏椋��匕�趿�?(bó)傳》上載:

“夜漏未盡一刻。”以上出現的“一刻”都是指時間十五分鐘。那麼,為什麼古代十五分鐘稱為“一刻”呢?

談這個典故之前,我們先了解古代的計時器具。古人對於時間的重視始於農耕時代,因此在不同時期,就會發明和製造各種適應於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活需求的計時器。這些計時器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等,以下先簡單的介紹這幾項計時器。

圭是平臥的尺,表是直立的標竿。圭表,早在商、周時期即被使用,是中國最古老而又簡單、重要的測量日影的器具,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所組成。它是利用立竿見影的原理來測量日影長度,進而推算時辰。

圭表有測定冬至日所在,而確定迴歸年長度的功能。另經由圭表觀測日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如《宋史.卷七十六.律曆志九》上載:

“觀天地陰陽之體,以正位辨方、定時考閏,莫近乎圭表。” 日晷(網路**)日晷儀,又稱為“日規”,簡稱“日晷”。日晷是由圭表演變而來,在西漢以前是人們普遍使用的計時工具。

它是一種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儀器,如《說文解字》中載:“晷,日景也。”日景即為日影。

日晷通常由石制的晷盤和銅製的晷針組成,並在晷盤的兩面刻劃出十二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使用時,只要觀察日影投射在晷盤上的位置,就能推算時間。 圭表、日晷都是利用日影來推算時間,但到了晚上或陰雨天便失去作用。

如清朝錢泳《履園叢話.藝能.銅匠》曰:“測十二時者,古來惟有漏壺,而後世又作日晷、月晷,日晷用於日中,用晷用於夜中,然是日有風雨,則不可用矣。” 因此,適用於日夜、陰晴的漏刻計時器便應運而生。

漏,指漏壺。刻,指箭刻,箭上有刻度,是放置在漏壺內以標記時刻的元件。 清朝漏刻(網路**)漏刻又稱為漏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水鍾,古人以水量來推算時間。

早在春秋時期,漏壺計時的發展已有很高水準。而歷代也設有專職機構負責管理,民間應用相當普及,是古代重要的計時刻漏器。如《隋書?

天文志》:“昔黃帝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其後因以命官,周禮挈壺氏則其職也。

”挈壺氏,即為掌漏刻之官。 漏壺,通常使用銅壺盛水,滴漏以計時刻,故又稱為“銅壺滴漏”。銅壺滴漏使用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寡來計量時間。

漏壺有洩水型的沉箭漏、受水型的浮箭漏兩種。 沉箭漏古老而簡單,只有單壺,壺的底部有小孔,壺中有箭刻。使用時,壺中的水由小孔流至壺外,箭刻隨之逐漸下沉,以顯示時間。

浮箭漏的發明晚於沉箭漏,但功能優於前者。它分供水的播水壺、及置放箭刻的受水壺兩部分。使用時,播水壺的水經小孔不斷注入受水壺,箭刻便逐漸隨之上浮,以顯示時間。

浮箭漏是史上記載使用最多、流傳最廣的計時器,另也有以沙代水的沙漏計時器。後來,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穩定度,及計時的準確性,逐漸再加上一隻或幾隻漏水壺,形成多級漏壺。 現存最古老漏刻(網路**)據載,傳世的漏壺為銅製,分為播水壺、受水壺兩部分。

播水壺一般有三個,放置在臺階或架上,壺下有小孔滴水,最下層流入受水壺。受水壺內建有箭刻,箭上劃分一百刻,箭刻隨播水壺下流的水量逐漸上升,並露出刻度,以表示時間。如《說文解字》:

“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 銅壺滴漏計時儀器,主要是觀察水位上升或下降時,箭刻上所顯示的刻度來推算時間。如果壺內裝滿水,水刻從底部小孔滴出,一天一夜剛好滴完。

將一晝夜二十四小時,均分在箭刻的一百個刻度上,一個刻度就等於十四分四十秒。 自東漢以來,歷代都曾改革漏刻制,改百刻為十二倍數,如九十

六、一百零

八、一百二十。如《漢書.哀帝紀》中載:“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顏師古.注:“舊漏晝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到清初《時憲書》施行後,正式將一晝夜百刻改為九十六刻,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分八刻,一小時為四刻,而一刻就是十五分鐘,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利用“圭表”辨別南北方位、確定節氣和時刻;使用“日晷”觀察日影方位變化來推算一天的時間;改良圭表、日晷的缺點,運用漏壺中水位高低變動來計量時間。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以漏壺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至 清 初定為九十六刻。約等於十五分鐘。今用鐘錶計時,一刻為十五分鐘。

每天有十二個時辰,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在時間的十五分鐘。但古時候各地計算時間的方法並不一致,有的地方則把一年定為十二個月,每月有五週,每週有六日,每日有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四刻,每刻有三盞茶,每盞茶有兩柱香,每柱香有五分,每分有六彈指,每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現在的一秒鐘。

古時計時的香是有固定標準的,“一柱香”時間相當於現在的五分鐘,“一盞茶”的時間,大約是現在的10分鐘左右。

古時候的一刻鐘是應該是15分鐘還是30分鐘?

3樓:阿須卡交換機

時辰和刻是兩bai種平行的

du時間描述,一天分為十二zhi時辰,即是dao現在的二十四個回小時,答

按如今的分計算,一天就有24*60=1440分,在古代同時還用刻漏計時,一天分為一百刻,按一百刻算時一刻就有14.4分鐘,後來改為96刻適應時辰分鐘制,這樣正好一刻15分鐘,這是中國傳統曆法計時範疇。彈指、剎那之類是泊來品,來自於另一套系統,可以融合在一起,但是請把他本身搞通了再來融合。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的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個小時,又因為“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所以一刻是30分鐘.

5樓:冰封de伊利雅

當然是 15分鐘啦 因為1時辰==2小時 以分鐘計算就是120分鐘 120分鐘按版現在計算1刻鐘=15分鐘 既120除以15=8 古時候斬首

權吉時是午時三刻就是現在的中午12點45分 45分鐘==3刻鐘 一刻鐘等於15分鐘唄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把一

bai晝夜均分為一百du刻,一晝夜24*60分鐘zhidao=1440分鐘,所以一刻為14.4分鐘,也就專是14分鐘24秒.

引用 冰封de伊利

屬雅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當然是 15分鐘啦 因為1時辰==2小時 以分鐘計算就是120分鐘 120分鐘按現在計算1刻鐘=15分鐘 既120除以15=8 古時候斬首吉時是午時三刻就是現在的中午12點45分 45分鐘==3刻鐘 一刻鐘等於15分鐘唄”

11點到1點之間為午時,不懂別在這裡誤導人.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刻應該是15分鐘。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為一念”這是佛家為闡述“一念”而講的,它與中國傳統曆法時間無關。

8樓:燕翎刀

我國bai古代制定、沿用自成體系du的計時法zhi

。百刻計時法最古dao老,使用的時間也最專長。大約屬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等於14.

4分)。漢代除使用百刻制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時,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夜間還使用獨特的計時方法,這就是“更”。

“更”是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時間長短依夜的長短而定。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為和二十四小時計時法相一致,我國古老的百剋制演變為九十六刻制,一個時辰內分為八刻、一小時內分為四刻,一刻15分鐘,這樣一晝夜就為九十六刻,與世界通用的計時法相一致。

9樓:匿名使用者

15分鐘!!!!!!!!!!!!!!!!!!!!!!!!!!

10樓:匿名使用者

隋麗娟講錯了啥!你聽說的是對的!

11樓:幻穎迷欣

我永遠支援隋麗娟教授,15分鐘!!!!!!!!!!!!!!!!!

12樓:玄川錦

30,之前問過老師的,學這個的,很確定的說,呵呵

有那麼一刻感覺特別孤獨為什麼,總有那麼一刻你會覺得一個人很孤獨,男生什麼時候會特別想一個女生?

在女媧山跳倫巴的長春藤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隨著智慧科技的普及,人們開始從忙忙碌碌狀態趨向閒暇狀態,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可是,自由的人很多並沒有變得快樂,反而變得孤獨了。娛樂至死,是當代消費者與商家的共同價值觀,也是為了消除一些閒暇時光帶來的孤獨。人之所以對於某一事或者某一物用情至深,...

為什麼最後一刻才明白愛人的含義 拜託了各位謝謝

愛是什麼?每個人都會給你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感覺都是不同的,雖然有許多人一輩子也不會感受到愛情,但他們還是會幻想那種感覺,而甚至,那種感覺也沒有一樣的。說到底,愛僅僅是一種感覺,是在擁有的時候讓我們快樂,失去的時候讓我們痛苦的感覺。沒有了感覺也就不會有愛。愛是一種感覺,用任何的東西來修飾它 用任...

為什麼我週末寧願坐著發呆也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寫作業?但忙碌的工作日無論熬到多久也要把作業寫完(本人初

知知復之之 在我們不斷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影響最大 的莫過於是選擇樂觀的態度還是悲觀的態 度。我們思想上的這種抉擇可能給我們帶 來激勵,也有可能阻滯我們前進。清晰地規劃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但塑造自我卻不僅限於規劃目標。要真 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必須 奮起行動。莎士比亞說得好 行動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