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八大怪,陝西八大怪都是啥

時間 2021-10-27 03:41:19

1樓:

1、板凳不坐蹲起來

“蹲景”成為關中地區特別是農村最有名的亮點,這一怪獨步天下,關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絕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實屬一種硬功夫。

蹲是講功夫的,只有長年累月的歷練,才能長蹲而心靜氣閒,不累不乏。“蹲”的人已經很少了,但偶爾會在西安、咸陽等站牌前看見部分“蹲”下來等車的關中人。

關中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上。

2、房子半邊蓋

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房子半邊蓋”是取肥水不外流之意,這種房簷水都滴進自家院落,可以解決缺水的問題。

又因,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3、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4、帕帕頭上戴

在關中風俗中這一怪最好解釋了。過去人的生存環境差,黃土高原上風颳塵揚,烈日毒辣,婦女們出門幹活串戶沒個遮蔽可不行,遮陽傘、防晒霜、口罩、墨鏡是現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過去的關中女人沒這樣的條件,她們生活中有一塊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錯了。

走親戚,回門子(回孃家),下地幹活時這個自制的手帕就發揮出大作用,年輕的婦女把手帕戴出許多花樣來,成為風情和裝飾。

5、麵條像褲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biang--biang面,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這與關中人的作息和生活習性分不開。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6、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

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鍋盔還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7、油潑辣子一道菜

關中人對於辣子情有獨鍾,愛吃,而且和別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幹辣子面,而是油潑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獨特的香味。

8、秦腔不唱吼起來

這裡的唱戲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實秦腔也不是真吼起來的,只不過演員表演起來確實很賣力氣,開玩笑說是“叫破天”。

夏天的時候,西安城牆周圍會有很多自發的群眾團體在那裡唱秦腔,確實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老遠就能聽到,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徵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2樓:匿名使用者

1.板凳不坐蹲起來 2.房子半邊蓋 3.姑娘不對外 4.帕帕頭上戴 5.麵條像褲帶 6.鍋盔像鍋蓋 7.油潑辣子一道菜 8.秦腔不唱吼起來

3樓:匿名使用者

麵條像腰帶 鍋盔賽鍋蓋 辣子是道菜 碗盆難分開 房子半邊蓋 手帕頭上戴 唱戲吼起來 板凳不坐蹲起來

陝西八大怪都是啥? 40

4樓:匿名使用者

陝西八大怪具體如下:

一、【房子半邊蓋】 多見於關中農村,通常房屋呈“m”型,習稱廈子房,兩個半邊房子對稱修建,中間開門。功能:山牆高聳,安全防賊;牆厚屋高,冬暖夏涼。

這種房子結構也區別於官房,古時的衙門或廟宇均為人字形弓脊房,窗戶是敞開在外的。這種結構讓農村人感覺不安全,還是房子半邊蓋,兩對簷呈“m”型,四周高牆厚門,夜裡睡覺心裡踏實。

二、【手絹頭上戴】關中人稱手絹為“帕帕”,昔時關中農村婦女頭上一年四季都頂著帕帕。功能:妝飾點綴,防塵遮灰。

民間歌謠:“瓜女子,納底子,納不過,吃黑饃。”昔時娶媳婦,年輕人有玩鬧“搶帕帕”沾喜之習俗。

另外,昔時關中農村人去“吃湯水”時,口袋裡時常是裝著“帕帕”的,謂之“湯水帕帕”。便於擦嘴麼,我看這比現代人用餐巾紙擦嘴更環保。

三、【不坐蹴起來】昔時關中鄉下的老漢小夥習慣於疙蹴在凳子上,常見有人疙蹴門前的碌碡上,端著大老碗邊吃邊聊,也算是一種原生態的農村文化現象吧。猜想或許古時的“軍戶”有關,紇蹴著便於隨時起身奔跑,一有敵情,撂下飯碗就走,故習而廣之。曾有女戰友學陝西話,說:

“有板凳你蹉哈(坐下),莫有板凳你疙蹴哈。”

四、【鍋盔象鍋蓋】 民間烙鍋盔有大有小,大者叫鍋盔,小者叫飥飥。關中農村鐵鍋的直徑,大概有六七十公分,烙鍋盔的時候,就可著鍋的大小做麵餅,厚約一指許,放入鍋內,灶火用麥秸燒,剛烙好的鍋盔外焦裡軟,很好吃。飥飥便於攜帶,現今多用於吃羊肉泡。

據考證,鍋盔始於先秦,便於士兵行軍打仗攜帶。世傳昔日大秦帝國的兵士,就是吃著鍋盔滅掉六國的,或許“乾糧”一詞**於此。

五、【辣子一道菜】關中人吃飯,頓頓不離油潑辣子,麵條再香,沒有辣子,就不高興。吃辣子習俗或許與關中外來移民有關,據史書記載,明清時期,陝西從四川、湖北等省招募了大批農民,定居關中開荒種田,自然也把喜好吃辣椒的習慣,帶到了關中。另外據當地民間傳說,辣子維生素含量高,吃辣子對眼睛有好處。

關中民謠:“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喉秦腔。端一碗麵條喜氣洋洋,沒調辣子嘟嘟囔囊。

”六、【麵條象褲帶】 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自古是小麥產糧區,當地人以吃麵食為主。於是麵條就有了很多種傳統的吃法,臊子面、油潑面、乾麵、湯麵、出湯麵、碎核面、piang piang面等等。單就說這“biang”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文化味很濃,它是陝西關中地區一種麵食獨特的專用詞。

但字典裡查不到,辭海里也沒有,外地人更不認識。

有關這個字的寫法,千百年來關中民謠雲:“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月字邊,心字底,右邊鉤刀掛麻糖,坐著車車逛咸陽。”按順口溜寫下去,在你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個古樸端莊、活龍活現的“biang”字來。

這曲裡拐彎巧妙幽默的“biang”字組合,既概括了產地特性,食者感受,工藝要領,製作者辛勤操作,又體現了秦人心底寬長,有稜有角,大苦大樂的性格特點和爽快精神。“褲帶面”只是其中的一種,亦稱扯麵,事先用鹽水和麵,醒面一兩個時辰,然後開始揉麵、擀麵、扯麵。通常寬約二指許,厚約一分硬幣許,長約六七十公分不等,就象褲帶一樣。

沸水煮熟,老碗盛了,圪蹴著吃。

七、【秦腔吼起來】據考證,秦腔雛形始於秦漢,形成於唐宋,盛於明清。秦腔旦角聲韻根據劇情需要,或委婉纏綿,或悲哀悽傷。秦腔生角的唱腔一般激越高昂,特別是秦腔淨角的唱腔,如同怒吼一般,臉憋得通紅,民間俗稱“努大將”。

秦腔根植於民間,秦人大多數都會或生或旦的唱幾句,或許吼秦腔是秦人宣洩情感的一種方式吧,近十多年來,陝西臺《秦之聲》更是火得很!叫我說:你高興了,吼秦腔麼!

你頗煩了,吼秦腔麼!你難過了,吼秦腔麼!我看過很多劇種,唯有秦腔能把人唱哭!

尤其是聽了秦腔哭音曲調,你不想哭都由不得你,這就是秦腔的魅力!

八、【碗盆分不開】以前關中農村,家家戶幾乎都有好幾個“老碗”,這“老碗”大如小盆,很適合飯量大的小夥子使用。過去農村人吃飯,喜歡端上老碗,到人多處圪蹴著邊吃邊諞,老碗盛飯多,既省去添飯的麻煩,又不耽擱諞閒傳。

這種粗瓷老碗,多出自銅川陳爐鎮,昔時富平流曲、曹村、薛鎮一帶村民,很多人從事販老碗生意。現如今農村人跟城裡人一樣細法,吃飯用的都是白光白光的小碗了,那種粗瓷大老碗幾乎很難見到了。

5樓:末你要

一、陝西八大怪也叫“關中八大怪”,是指陝西省的關中地區(大致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出現的八種獨特的傳統民風民俗。這些民俗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關中地區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二、八大怪簡介

1、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來

典故一:《史記》中記載荊軻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無法拔劍,逃避中又忘記拔劍,只好繞拄周旋。

“蹲景”成為關中地區特別是農村最有名的亮點,這一怪獨步天下,關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絕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實屬一種硬功夫。

蹲是講功夫的,只有長年累月的歷練,才能長蹲而心靜氣閒,不累不乏。“蹲”的人已經很少了,但偶爾會在西安、咸陽等站牌前看見部分“蹲”下來等車的關中人。

關中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凳子不坐蹲起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上。

2、第二怪:房子半邊蓋

傳統的中國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結構,關中地區把這種房子叫“安間”房,又叫上房。裡面住著主人和老人,結構都是廳房、兩邊是臥室。 一個院落除了上房還有偏房,在關中叫廈子房,房子的結構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邊蓋的“怪”房子。

房子半邊蓋利用了圍牆,這樣就節省院落的空間,解決了用房不足的問題。“房子半邊蓋”是關中一大景觀,也是民生低下的產物,這種房子光線充足,就是通風不暢。農村都蓋預製板的房子,建築材料的革命改變了千年的習慣,半邊蓋的房子越來越少了。

3、第三怪:姑娘不對外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關中男人的寫照,它的正面意思是關中男人戀家戀婆娘,在“玩龍玩虎不如玩黃土”的小農時代,這種思想也算正統。既然關中男人還不錯,那麼,這裡的姑娘自然愛嫁當地郎了。配合這一觀念的還有這裡的地理優勢,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給自足的寶地,風調雨順,物產豐富,缺災少害。

所以,民殷實而安於現狀,不思外出謀生。

4、第四怪:帕帕頭上戴

在關中風俗中這一怪最好解釋了。過去人的生存環境差,黃土高原上風颳塵揚,烈日毒辣,婦女們出門幹活串戶沒個遮蔽可不行。

遮陽傘、防晒霜、口罩、墨鏡是現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過去的關中女人沒這樣的條件,她們生活中有一塊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錯了。走親戚,回門子(回孃家),下地幹活時這個自制的手帕就發揮出大作用,年輕的婦女把手帕戴出許多花樣來,成為風情和裝飾。

5、第五怪:麵條像褲帶

關中獨特的地理構造和自然環境使得關中地區成為一個以麵食為主的地區,在以米菜為主的地方的人們總是想不通,那關中人天天吃麵條沒個花樣換,怎麼就吃不煩呢? 其實,在關中,聰明靈巧的關中婆娘們已經把麵食發展到一個很高的境界了。單是一個簡單的麵條,關中人做出的花樣達幾十種,棍棍面、片片面、涼麵、臊子面、酸湯麵、漿水面等等。

6、第六怪:鍋盔像鍋蓋

傳說一:當年有場戰爭,戰爭的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陝西的時候,乾糧已經沒了,只剩下些麵粉,沒有辦法,就把那麵粉和水和了,弄成餅狀,放在那頭盔裡用火烙,做好後皮黃裡香,而且持久耐放,隨即傳了開來,那打了勝仗回去後,兵士就讓婦人照著做,但沒有頭盔,就在自家的鍋裡烙了,就有了鍋盔這個名字,也就有了鍋盔這個麵食的花樣了。

傳說二:相傳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

由於關中地區以前為了避免浪費,且屬於大家庭吃飯的傳統,所以,每家每戶都有很大的鍋做飯,所烙出的大餅和鍋底相當,並且由於面體發酵比較好,厚度適中,俗稱“鍋盔”。

7、第七怪:油潑辣子一道菜

關中人對於辣子情有獨鍾,愛吃,而且和別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幹辣子面,而是油潑辣。

8、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唱戲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實秦腔也不是真吼起來的,只不過演員表演起來確實很賣力氣,開玩笑說是“叫破天”。夏天的時候,西安城牆周圍會有很多自發的群眾團體在那裡唱秦腔,確實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老遠就能聽到,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徵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誰有陝西導遊考試的八大景點大綱啊急需

陝西導遊 每複習一個景點,從以下方面進行復習1這個景點在哪?如兵馬俑,位於西安市臨潼區,2得到過什麼榮譽稱號,如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西嶽廟有陝西小故宮之稱,3是什麼朝代修建的,如大慈恩寺,始建於隋朝,改建於唐4裡面有什麼重點文物,如霍去病墓裡面的代表文物是馬踏匈奴。5裡面發生過什麼典故或者事件,...

中國八大古都都是哪,中國的八大古都是哪八個地方

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 秦 西漢 新莽 東漢 西晉 前趙 前秦 後秦 西魏 北周 隋 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開封 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譽為八朝古都,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的後梁 後晉 後漢 後周,以及宋朝和金國相繼在此定都。洛陽 有著5000多年的...

中國八大古都是,中國八大古都是哪?各是多少朝古都?

上海舒爾地暖 西安 洛陽 北京 開封 南京 杭州 安陽 鄭州被稱為中國 八大古都 洛陽 夏,最後的都城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因此,這裡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第一縷曙光。偃師 是商朝取代夏朝建立的最早的都城,偃師 中 宮城 與 郭城 的發現,證實了文獻中 城以衛君 郭以守民 的城市功能。其後,洛陽經歷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