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蕩的本意是什麼?板是指朝臣上朝所執的那個東西嗎

時間 2021-12-25 08:21:07

1樓:墨陽

板蕩出自《詩經》,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就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古代朝臣上朝的時候拿的東西叫什麼?

2樓:蔥頭52鷻

笏,音「戶」。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

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古代**上朝的時候拿的那一根長條的玉板是什麼?

3樓:可愛的康康哥

笏板(念hù),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禮記·玉藻》裡說得很清楚:

「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又說:「將適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

」意思是笏板有兩個用處:面見國君時,國君有什麼指示,立刻記在笏板上;將要入朝面見國君,談點國事什麼的,最好把提綱寫在笏板上,以免忘記了,非常尷尬。

笏板(hù bǎn)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寬3寸,此物件雖然不大,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最早出現的年代應在春秋以前,史學家認為在商朝就可能開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辦公用品。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4樓:21世紀第一聖人

古代**上朝的時候拿的那一根長條的玉板正式名稱叫「朝笏」,是大臣上朝時記事備忘之用,功能同現在的記事簿差不多。

朝笏簡稱「笏」,又稱「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者竹片製成。《古代漢語詞典》的註釋中說明,周代從天子到士人上朝時都可以執笏,漢代以後只有一定品級的**才有資格在上朝時執笏。

由於清朝廢除了**上朝執笏的形式,因而朝笏的實物也很少見,只是在古代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偶有發現。至於,朝笏的**就更少了,即使能夠查到的**,多數也不是使用真品拍攝的。所以,如果有朝笏或者其**出現,需要經過鑑定才能確定真偽。

5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6樓:靜靜公主

「笏」,一般意義是**上朝時手持的奏板

用來記錄上朝時要上奏的事

7樓:咖啡般的心情

笏板(念hù)上面記錄著大臣要進諫的奏議和用來回的皇帝的答案,用來提醒朝臣。在場堂上回答不出皇帝的問題是一種失儀的表現,會得到懲罰。高階的大臣用象牙板和玉板,低階的臣子用竹板或木板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在宋朝時使用,叫「笏」,是**上朝時手持的奏板

9樓:國家鍊金術

「笏」,一般意義是**上朝時手持的奏板

10樓:鼕鼕幻想

叫笏 一般是用象牙做的 就相當於今天的記事本 上朝時記東西用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叫什麼名字記不清了,是用來擋住大臣的臉,表示不敢正視皇帝

12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古代臣子向皇上上諫時用的,將諫言寫在上面,上朝時照著念。

13樓:百度使用者

叫「笏」,功能就是記事用的。

14樓:學海無涯勤做舟

「笏」 ,是用來記上朝時的議事的內容,做為提醒用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 還有表示**等級的用途

古代大臣上朝奏本手持的東西叫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笏俗稱手板、笏板,是中國古代大臣上朝時拿著的一塊弧形板子,並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東亞地區上面可以記錄要參奏的內容或是君主的旨意。

17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念hù)上面記錄著大臣要進諫的奏議和用來回的皇帝的答案,用來提醒朝臣。在場堂上回答不出皇帝的問題是一種失儀的表現,會得到懲罰。高階的大臣用象牙板和玉板,低階的臣子用竹板或木板

18樓:匿名使用者

笏,又稱手板、朝板等,就是記事板。

19樓:天魔宮主

俗稱手板、笏板,是中國古代大臣上朝時拿著的一塊弧形板子,上面可以記錄要參奏的內容或是君主的旨意。

20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上朝大臣不能抬頭看君主,否則會以直視面君有不臣之心而論罪,至於說上面記錄東西那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笏板的材質一般為象牙和玉石的,不可能在上面寫字。

369上朝是什麼意思?過去有個說法,叫369向外走,369上朝。

21樓:延時技巧愛利久

戲文中常說:朝臣代漏五更寒。意思是說,大臣們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著朝見皇帝。

五更天時天應該還沒亮,相當於現在幾點鐘呢?現代人上班,機關一般早上8:00,商場一般9:

00,樓下賣包子的,天不亮就上班了。古代的王公大臣四更天就得從被窩裡爬出來,五更天以前就的乖乖地站在朝堂下等候皇帝臨朝,可見,那時候的王公大臣的日子也不咋地。我就納悶兒了,皇帝老子為什麼要把上班時間定得那麼早呢?

他自己不是也睡不成懶覺了嗎?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大臣們還是要來的,只不過我想時間可能不會那麼早了。

京劇《文昭關》裡臺詞「朝臣待漏五更寒」是什麼意思?

22樓:匿名使用者

南面王的回答是錯誤的。

文奧班的回答是正確的。

古代沒有鐘錶計時,白天還可以用「冕」,晚上沒有陽光,就用「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

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鐘錶傳入我國後,人們還是依據傳統,以「漏」這個字代指鐘錶、時間。

古代朝臣一大早就要到皇宮集合,等待皇帝上朝,然後議事。沒有研究過,大概不會天天都把全體朝臣集合起來吧,但是樞密重臣們恐怕是要經常的。清朝管全體朝臣上朝叫「大起」。

等待,自然是要臣子們等皇上的,所以把「等待皇上上朝時刻」這個過程叫「待漏」。早上當然是冷的,所以「五更寒」。

關於待漏,宋朝王禹偁有《待漏院記》,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

23樓:千靨平楠

意思:等待朝議的臣子們在寒冷的五更天裡默默等待時間的流逝。

延伸:古代沒有鐘錶計時,白天還可以用「冕」,晚上沒有陽光,就用「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

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鐘錶傳入我國後,人們還是依據傳統,以「漏」這個字代指鐘錶、時間。

古代朝臣一大早就要到皇宮集合,等待皇帝上朝,然後議事。清朝管全體朝臣上朝叫「大起」。等待,自然是要臣子們等皇上的,所以把「等待皇上上朝時刻」這個過程叫「待漏」。

24樓:南面王

是說大臣們值班要值到早晨五更時分,大約是現在的早晨5點左右,早晨是很冷的。

25樓:文奧班

當初伍子胥在朝為官,天未明即上早朝,朝廷**要在殿外等候,故曰:「朝臣待漏五更寒」。「五更寒」是指五更時分(早晨5點左右),曉寒猶存。

大宋的朝臣手裡拿的是什麼?什麼材質

26樓:匿名使用者

笏 拼音: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

版記事:朝權(cháo)~。「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卻立」。

[1]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大唐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

大明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因為禮節和習俗的不同,笏板廢棄不用了。

笏是啥東西我知道,但是面君的時候朝臣用什麼在上面寫字呢?毛筆墨汁麼?不可能吧?站著磨墨?請教~

2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是當場記錄東西的,而是在上朝之前把要奏的內容寫在上面以防遺忘的.

笏 乃 臣 下 上 殿 面 君 時 的 工 具 , 以 笏 為 紙 , 直 書 其 上 , 以 防 遺 忘 。 《 禮 記 》 的 《 玉 藻 》 稱 , 「 笏 , 天 子 以 球 玉 , 諸 侯 以 象 , 大 夫 以 魚 須 文 竹 , 士 竹 本 象 可 也 」 。 「 笏 , 度 二 尺 有 六 寸 , 其 中 博 三 寸 , 其 殺 六 分 而 去 一 」 。

唐 代 武 德 四 年 ( 6 2 1 年 ) 以 後 , 五 品 官 以 上 用 象 牙 制 作 的 笏 , 六 品 以 下 官 用 竹 本 笏 。 三 品 以 上 的 笏 , 前 拙 後 直 。 五 品 以 上 , 前 拙 後 屈 , 後 又 改 為 上 圓 下 方 。

《 輿 服 雜 事 》 稱 , 「 古 者 貴 賤 皆 執 圭 , 書 君 上 之 政 令 。 有 事 , 則 搢 之 於 腰 帶 中 。 五 代 以 來 , 唯 八 座 尚 書 執 笏 者 , 白 筆 綴 手 板 頭 , 以 紫 囊 裹 之 。

其 餘 王 公 卿 士 , 但 執 手 板 , 板 主 於 敬 , 不 執 笏 , 示 非 記 事 官 也 」 。 早 期 道 教 儀 禮 並 無 執 笏 之 禮 , 後 來 受 朝 禮 的 影 響 才 有 用 朝 板 的

28樓:沉到你心底

不對,朝見皇上的時候是不在上面寫字的,那上面寫字是在上朝之前。把要上奏的事情都寫在上面。

29樓:

明朝以前大臣上朝用的禮器,四品一下是木製的,四品以上是象牙的。清朝既廢除。

從什麼時候開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

30樓:小螞蟻爬爬賽

從明代開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的。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儀」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都有特別的護膝。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卻不斷下降。

31樓:匿名使用者

臣子需要向皇帝下跪是從元代開始。

九拜之禮是周代就有的,其中「稽首禮」就是臣見君磕頭。

宋代的時候臣子在向皇帝報告的時候不用一直跪著,先叩拜以後就可以起來了,然後再站著喝皇帝討論問題。

自從元代耶律楚材改革後,要求臣子上朝時下跪。

你明白了嗎?

32樓:天涯躇行客

唐朝中前期,高座(椅子)還不普及,像日本人那樣跪坐仍然是普遍的「坐姿」,這時候朝臣見皇帝無所謂「下跪」的。

宋朝椅子開始普及了,但跪拜並不普遍,只有在一些隆重典禮的場合才需要下跪。元朝忽必烈時代開始規定朝臣必需下跪奏事和聽旨。

「霾」的本意是什麼?「陰霾」指人的心理時是什麼意思

m i霾 haze 形聲。從雨,狸 l 聲。本義 風夾著塵土 1 同本義,即落黃沙 hazehang 2 終風且霾。詩 邶風 終風 3 又如 霾晦 大風揚起塵土,天色晦暗 霾曀 隱晦不明的樣子 4 通 埋 陷在地裡 bury 霾兩輪兮縶四馬。屈原 九歌 國殤 霾 1 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 塵等微粒...

誰能回答生命的本意是什麼呢?哼!我想是沒人知道了

我也常考慮這個問題,現在也沒明白.但我覺得人的生存和其它動物一樣,為了繁育後代,不置於絕種.是生物的一種本能.科學家,哲學家等等,各自的解釋不同,我們每個人都不同,有人為愛活著,有人為自己的理想而活.看待生命,只有幾十年,只為那不滿足,和享受物質而活.剛生下來的你,是沒有權利去選擇生死的,是你的父母...

PMP是指的什麼?pmp是什麼

pmp是指psp 根據壓縮編碼的不同,有pmp 等幾種。pmp 英文全稱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指的是專案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它是由美國專案管理協會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發起的,嚴格評估專案管理人員知識技能是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