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疑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麼

時間 2022-02-02 09:35:13

1樓:匿名使用者

試簡述如下。

眾生本來是佛,但因為分別、妄想、執著而「迷」了自己的本性。故而投入六道輪迴。

這個「迷」,佛學的術語叫「無明」,是如何產生呢?楞嚴經裡面是這樣解釋的,比如你迷了路,是否沒原因?那為什麼迷路的呢?你是否故意迷路的呢?

而六道眾生最大的問題,是沒了發現自己迷了路。而修行人,即是發現自己迷了路的人。

當那人從迷路當中走出來了,等如成佛了,便不會再迷路,雖然我有時去過的地方也不會認得路,但成了佛的路佛法上講是不會再失憶的。

但佛法實在需要從淺入深,由明白因果才能進入你這些屬於大乘佛法的問題。而且,佛法需要修禪定,來跟據經典指引修行,沒有這些是絕不能悟入,甚至易學錯。若有興趣,希望你按步就班,從頭學起才能得益。

佛法,並不是一個光思考能明白的,重在實踐。

希望能解答你的問題。

2樓:慧無慧

如來本清淨如一,因起一念無明故頓現宇宙,所以眾生無不從此流出而迷惑,故一切眾生本從如來性流出故自然只是皆有佛性,佛普度眾生也皆因救度眾生迴歸本性。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好像說 你在那裡坐著,周圍有好多好多漂亮的東西。你看到後很歡喜,就起身去追,去玩。你說為什麼你要起身去玩呢?其實去玩倒是沒什麼,關鍵是要找到回來的路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一切皆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我個人認為佛說的佛性是指永生,佛在一條直線可穿越時間,空間的沒有六道輪迴的迴圈,在某一點會回六道,度眾生,又會回到直線上。這也是一種迴圈,沒有生死,更無六道的直線迴圈。而眾生皆在圓裡永生,即有生死的六道輪迴裡迴圈,是不可穿越時間和空間的,也是在六道里生死迴圈的永生。

不知對不對?望高人指點迷經。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眾生本來不是佛,眾生本來有佛性,每個人都有真心,找到真心是佛,所謂眾生原本是佛,就是一個說法的問題,沒必要糾結,他想表達眾生原本都有真心,而只有佛才找到了真心,眾生本來有真心,所以就說眾生原本是佛。就是這麼回事。

6樓:匿名使用者

笨,佛還沒修到永生不死的階段啊,壽命到了就要轉世啊,像唐僧或者西遊記後傳中的如來佛都要轉世的啊!轉世之後就是普通人了啊。

7樓:匿名使用者

以佛而言,佛與眾生並無差別。這是佛說的,不是你說的,是一種方便說。如果你境界到了自然就會明白。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以前是佛,也不是將來成佛。佛就是覺,沒有什麼成不成的。覺什麼呢?

你看到這些字了嗎?你升起滿肚子的疑問了嗎?這些都是覺的「內容」,把「內容」拿掉,不要被左右,佛在**呢??

9樓:以號登出

佛是已經成佛的眾生

眾生是還未成佛的佛

用現在的話說;我們有成佛的潛質,那不代表的我們已經成佛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您的問題,阿難在楞嚴經裡問過了。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

相見無性,同於交蘆。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今天讀起來可能有點吃力,不要緊,慢慢讀,慢慢悟。

11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的佛是性,無形象、無言語、無造作、無天、無地、無日月星辰,江河湖海,也無「我」可執!

現在的性是佛,所謂見聞覺知,依一精明,認物為我,求取恆常不變,故依此幻想,始有如夢輪迴!若破此幻想,始知本無大千世界,嗔怒愚痴,原本無有,何來輪迴?所以佛不輪迴!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麼?

12樓:慧聞經典教育

菩提、涅槃、正覺、自性、真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如來藏、大圓鏡智,稱謂雖別,實則一也,都是自性真心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之形容。

13樓:

在大班涅盤經中有幾卷專門闡述佛性的。

佛性就是中道,不在是與不是之間,不是佛與魔的專屬,

我想也許就是在每人心中修行可成佛,破戒反成魔的無形規律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眾生皆有善根。善根就像種子。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意思就是眾生皆有善的種子,但能否發芽生長要看能否覺醒。

覺醒相當於悟。

15樓:閒夕

你能知能覺能看能聽這些都是佛性的作用,在手是拿,嘴能說,足能行等等一切

16樓:善財精品

這是個佛教修學上最關鍵的問題,真正明白佛性的人,就是見性開悟的人。佛性,是離言說的,所謂言語道斷、心行滅處。語言只能近似地表達。

佛性,就是諸法實相,最好的表達是《心經》所述:是諸法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中無所得。

但這個空,不是頑空,是妙有真空,萬法依它而起,即緣起性空。總之,我們學佛,就是要看破一切有為法的幻相,則真心佛性,自會顯出其廬山面目,而令悟者實證不疑,從而使修法,有質的飛躍。

17樓:匿名使用者

佛性是狗屎橛!

注:不是我說的,我只是引古大德趙州和尚的話而已。

18樓:半月書

佛性,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潛能與機會,如果沒有這個,成什麼佛?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迷而不覺,佛覺而不迷,眾生本來是佛,怎麼又迷了呢?

19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本來就是佛,是站在佛角度看的,佛看萬法無自性,看眾生的迷也是無自性的,一時的,

佛性和佛兩個概念,有佛性是成佛的因,有佛性說眾生皆可成佛,迷了眾生是眾生,覺了眾生是佛。

20樓:無生無滅光與暗

個人認為,佛與眾生是相對而論,真正的佛是不可能迷的,佛如果能能迷,那我們還修行成佛幹什麼?是吧?所以就此看來,眾生根本不存在未迷之前,眾生就是迷的,因為迷所以是眾生,不要問怎麼迷的,因為你要問怎麼迷,那就說明在沒有迷之前還是佛呀,具體你想要找到答案,那要修行成佛才行!

2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佛是自性佛,眾生是自性眾生,是指五蘊諸法的生滅。五蘊諸法的生滅都是真心自性因妄而起,所以說迷的時候就有眾生相,不迷的時候就是自性如來自性佛。浪本來是水怎麼又成了浪了呢?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 什麼是佛性?

22樓:悅懵

佛性,也可以翻譯成如來、法性、覺性,原指諸佛的本性,後發展成為證身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種子,意思是一切眾生皆有覺悟的本性。法藏認為:「在眾生數中名為佛性」。

所謂佛性,就是眾生成佛的原因種子,是對眾生成佛的可能性所做的保證。

23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佛性,謂眾生覺悟之性。佛指覺悟,性,意為不變。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詞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內涵。

《涅槃經》卷二七:「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北齊書·杜弼傳》:

「聞卿精學,聊有所問,經中佛性、法性,為一為異?」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五:「此乃泥土瓦礫合成,安得有佛性耶?

」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宗--今立法性即佛性。」

24樓:煩惱即菩提

佛性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需要證悟才能見之。

25樓:夢中的五臺

【 佛性(buddhata, buddhatva) 】 《 中國大百科全書(佛教篇) 》 foxing 佛教術語。佛指覺悟,性,意為不變。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

另外一些經典主張,並非一切有情都有佛性,有一部分人,由於他們的根器,即使勤修也不能成佛。佛性一詞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內涵。諸家依《涅盤經》一般說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實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諦的般若智慧; 3、緣因佛性,則是配合了因智慧開發正因的六度萬行的功德行願。 佛性是因,成佛是果,要圓滿具備此三因方能成佛。又有三種佛性說:

1、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無有改變,一切眾生皆具此理; 2、引出佛性,依禪定智慧修行之力,本有佛性逐漸顯現而引出者; 3、至得果佛性,修因圓滿,至成佛時,本有的理體佛性徹底顯現。 佛性一詞和法性、實相、如來藏等概念,義一而名異。《大乘玄論》卷三稱:

「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涅盤經》也說「佛性有種種名,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盤,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師子吼三味」。

你所說的那些都不是佛性,只是各種慾望而已。佛性是成佛的根本因素,其實就是每個人心的本來面目,說它是「心」也可以,所以大般涅盤經中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即上文中的「正因佛性」與「自性住佛性」,沒有這個佛性,隨便你怎麼修行也無法成佛。當然光有正因佛性還不行,我們還必須瞭解佛法,瞭解這個佛性,還必須修行,斷除各種障,才能將這個本有的佛性顯現出來,所以才有「了因佛性」與「緣因佛性」之說,但佛性在根本意義上是「正因佛性」。

26樓:

個人愚見:

你這不是佛性,是隨性

佛性是到彼岸,是悟真。也就是你覺得學習和不學習結果是一樣的,玩和不玩結果也是一樣的。是一種所謂超脫地看到「彼岸」的萬物之真相的心理狀態。

27樓:匿名使用者

132、佛即性,性即佛。

162、性,就是上帝,

就是佛祖,就是真主,同時也是撒旦。性,就是本來,就是如來,就是本源,同時也是支流。性分先天之性和後天之性,先天之性澄澈清明,一塵不染,後天之性色彩繽紛,塵渣氾濫。

天性就是先天之性,秉性習性就是後天之性。天性體現了上帝神佛的特徵,秉性體現了輪迴轉世後生命的本性本能,習性體現了思維定勢後人的生存慣性。

28樓:廣學多聞又來

「佛性」是佛所具有的特性的意思!在物理或化學上用來判斷物質的「是」或「非」時,根本的依據就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性質。比如金和銀兩種金屬,就各有自己獨特的分子排列方式和特有的色彩和質地。

簡單的講,區分佛與眾生的地方是從佛和眾生各自所具有的心態上來辨別!也就是說:佛性指的是佛的心態上的特性,而不是指佛言行上的特性!

佛的心態是具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大智慧的心態!這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大智慧的心態就是佛性!!誰把自己的心態轉變成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大智慧的心態,誰就是佛。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指的就是放下普通人的心態,做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大智慧的心態!!!而字面上的放下屠刀,僅僅是做到了大慈的心態,是古漢語在語法上以點代面的表述方式,是用做到了大慈的心態,去涵蓋所有佛所具有的心態,如果想切實的學通佛法佛理,是要有堅實的古漢語的基礎的,否則必會出現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的誤解的!這樣的話佛就只能用大悲心去容納了!

想玩就玩的心態只屬於怎樣專一的去運用自己的心態這一範疇,是佛性中大智慧中定力的支分!有些人不能專一運用自己的心態,比如精神病患者、醉酒的人、小朋友、智障(弱智人)等等。

眾生皆有佛性,指的是眾生都有能通過聖者的引導和在自身努力下,去養成佛所具有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大智慧心態的潛力,而不是眾生已經有了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大智慧心態,就差怎樣去拿出來的意思!

一切眾生都是如來之子嗎

佛陀視為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獨子 無時無刻不在救度眾生 若一眾生未得度,我佛終宵有淚痕 佛陀說 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咎不在醫 我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者不行,過不在導 諸佛菩薩總是在想方設法的將眾生度化到清淨剎土,可是眾生自己不想去 諸佛菩薩也無法強制將眾生拉到清淨剎土 你這個比喻不恰當 佛...

一切皆有可能的出處,一切皆有可能,英文版。

莫非定律 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皆有可能發生 秋水深潭 李寧公司。李寧公司換過8個廣告,從最早的 中國新一代的希望 到 把精彩留給自己 到 我運動我存在 運動之美世界共享 出色,源自本色 等等。相比較耐克 just do it 和阿迪達斯 impossible is nothing 經典的廣告語,李寧紛繁...

關於星座的一切,關於十二星座的一切。

關於十二星座的一切。你可以自己看一下。關於星座 星座 星座是按陽曆日期劃分。只知道農曆十一月初五,無法算星座。因為每年陰曆日期和陽曆日期對應是不同。的,必須將你出生那年的陰曆換算成陽曆按星座表對照查詢,所以你必須提供出生年份。帥哥,巧了,射手座,我是農曆十一月初二。星座大全 關於星座的一切 白羊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