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黃帝陰符經解釋

時間 2022-02-20 11:05:16

1樓:明倫書院

《陰符經》是一部思想鉅著,集道家的治國方略,兵法戰術、養生之道,於一體。世稱道家「第一天書」,共三百餘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中篇主要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

下篇主要論兵法戰術。

2樓:

[編輯本段]黃帝陰符經通釋

上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中篇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下篇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象矣。

通釋經源

少寶山達觀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採方術,至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陰符》本絹素書,朱漆軸,以絳繒緘之。封雲:

「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其本糜爛,應手灰滅。 ————《黃帝陰符經疏 序、唐李筌》

筌序所引,驪山老母之言「火生於木禍發必克」者,五行生、克之道也。

歷代經注者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筌及宋儒朱熹。

清朝名醫徐大椿曰:「陰符贊易之書也。」

經譽:「辨天人合變之機,演陰陽動靜之妙」。

《悟真篇》:「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

楊文會《陰符經發隱》曰:「隱微難見,故名為陰;妙合大道,名之為符。經者,萬古之常法也,後人撰述如緯。

」略補註:黃者**之色,帝者晦明之先,中以統五行,帝以先萬物,調合萬有,誠乎中庸也。

吾文所謂『通釋』者,黜其定相,得其綱常也。

黜相綱常

上篇[原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略釋]:

觀天之道,蘋果落地矣;天行健,執天之行乃同之也。盡矣,言若得此道,不假修持即得統貫全經矣。

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此處單言其一,以人生天地間,獨泥於地故。

另,天有五氣,地成四時;四時著形,五氣神神;神氣通暢,形隨以遷矣,物物不物於物者也。況其本自先天乎?!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上者天,天主行道。君子不器。

[原文]: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略釋]:

先賢所注:五賊者,在道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於天下,謂為金、木、水、火、土;在人為五德,五德各一其性於天下,謂為味、利、反、怨與小大。推而廣之,永珍之定盡於之。此形而下之言矣。

天有,天何曾有?「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以此知之五賊之生,本自有也,自居、執、住、止,毀天常故成五賊。若不有者,何出五賊?!是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謂見之者,即非見之者,絕之而已矣。

百方經教,虛廣故也,故仲尼雲:「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又曰:「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則至道也,何必廣談修習歟?——筌注

[原文]: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略釋]:

此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法天象地以盡行也。

五賊在心,非心、非非心則天下無賊。

施行於天,天行健,以執有故,壞天常。然以五賊秉天常之失故,所行亦必依於天,故謂五賊施行亦本諸天。是同出而異德也,玄玄歸根覆命,反運五賊化五仁矣。

宇宙者,象數之運。雙手者,左象右數。艮為手,《通書》以艮終焉。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數萬有之先也。

身於兩手之間,是其中也。一身合雙手以象『三』,三生萬物故曰『萬化生乎身』。單言身,乃明中軸為運之旨也。

此則窮究之,化賊為仁備矣!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略釋]:

此言於天道與法天道之行要也。

天性,人也。人為仁。

人心,機也。機者,萬有樞紐。生化運之。

立天之道者,健。定人者,仁。

[原文]: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略釋]:

所謂殺機,反常也。所謂反常者,即非反常,是謂反常;是無常之本體也。

有生必有殺,有殺者其生亦微明矣。見其微明而握其大要,神神哉。

天人合發,順天應命以行。萬化定基,奠基以出萬化矣。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略釋]:

巧拙者,大巧若拙也。

生殺道之常也,非所當執,伏藏以歸。此以世人知有用之為用,不知無用之為用故。

[原文]: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略釋]:

九竅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三要者,耳欲聽妙音、目欲觀妙色、口欲嘗妙味。先賢以三要為神、心、志者,乃窮其根也。

動者,命之行也。靜者,命之歸也。

非動、非非動之體,盡拙此動靜,故謂可以之動靜。執動者棄靜,執靜者棄動,均背於大道,故謂邪宗。入無極之真,運此動靜自然而然。

[原文]: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略釋]:

火生於木,克於木;奸生於國,害於國;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與焉。

禍與時,無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時禍何嘗害吾?!

此則知幽明故,防微杜漸,斯遠害矣。

[原文]: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略釋]:

知之者,天常也。

修之者,思無邪。

中篇[原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略釋]:

上篇以『執天之行』為則,不以理勝。中篇此以『順天理,滅人慾』也。軌輒之道以此。

[原文]: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略釋]:

理曰:恩生於害,害於恩。

言盜者,失道廢德故。失道故,必以『順天理,滅人慾』成之;成之終,當明本也,故立盜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盜,直達本源,故得直超三乘。

萬物賴天地而成,待於天地,自受天地所盜也。人賴萬物以養,待於萬物,自受萬物所盜也。萬物賴人以化,待於人,自受人之盜也。

本自恩,害於恩,明之者,兩得。故謂世間教化德山棒、臨濟喝最親。

三盜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賴故,盜不稱謂盜,故安。

[原文]: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略釋]:

『四時,五氣』言之於此矣。

時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顧形返化神。

因形化神,四時順成,五氣朝元,開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原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略釋]:

神神之謂,乃以知無用、無為之貴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現乎隱,莫顯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有數、有定,知幽明故。實為虛,虛為實;安時處順,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數者,知機宜也。

《易》曰: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又曰:

知機其神乎!機者易見一而難知,見近知遠。

莫能見、知者,棄自能之執,不以知、見故,信之、法則之可矣。《老子》曰「則我者貴」。

所謂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謂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謂也。

[原文]: 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略釋]:

固窮者,窮通故,數本非數,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輕命者,居盜故,物於物,不物物,時動必潰。

下篇[原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略釋]:

此言於窮通之道也,是謂修道。修道之謂教,教之道,貴以專。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道皆此也。

師者,師心也。

絕利者,依義棄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務,是仁也。

三反者,中庸也,三盜盡黜。晝夜者,背明故,絕聖棄知。

[原文]: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略釋]:

此『定、相』之源也。

非相,非非相者,長生久視之道也。

[原文]: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略釋]:

不可及、不可知者天,是絕眾途也。索跡者無盡,道成者非天也,儘自然,故謂無恩之大恩也。

迅雷警心,烈風摧枯。乃明刑化也,刑之不如德也,明之。

至樂者,閒閒。至靜者,純真。此以卻妄也。

至私者,棄聖同天。至公者,與民無犯。

子曰:「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則非相、非非相之道也,歸根以覆命,焉知彼之不如此、後之不如今。

[原文]: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略釋]:

禽者,乃非離,是一之也,降伏自心。炁,一作氣,五氣之謂也。

制,謂其關要也。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幹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二五者,五氣下行,四時合之而成也。

生、死互根,生萬物者,死萬物之所在也。「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故制五氣以歸根,伏心畢矣。

恩害相生,莫泥之,無待者可了生死義。世之執、止而不知解脫者,乃以泥恩故。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略釋]:

所謂天地文理者,乃知見並生,功名互顯之謂也。落於有為法,不知盜而自盜也。

若乎時物文理者,彼所謂時物文理即非時物文理,所謂天地文理即非天地文理,所謂聖即非聖,是謂為聖。以異之者,言哲。所謂哲者即非哲,是謂為哲。

執相言之,哲者,擇折澤,無有定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子曰:「聲色之於化民者,末也。」

[原文]: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略釋]:

此及以下之文,當謂必後人衍文也。

靜者,一之也。所謂靜者,即非靜,是謂為靜。

浸者,天覆地載,行之不已也,故得對待之定體。

[原文]: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象矣。

[略釋]:

至靜,深闡於上文『自然之道靜』也。此謂於無極之真,非動,非非動之體也。

律歷所不能契,謂其於異俗識之動靜,類於佛家所謂『不可量,無有邊,不可思議』之功德也。

爰有奇器。爰,緣執也。有者,有生於無。奇者,奇正相化,是三也。器者,形而下之謂。

八卦甲子。八者,分也。卦者,掛,言於定相。甲者,天成象,化出。子者,地培育也。

神機鬼藏。神者,申之也。機者,定、數也。鬼者,歸也。藏者,一之也。

陰陽相勝之術,括前言所謂之要也。

昭昭乎進於象矣。昭昭,微明日顯也。此言於象,前則以數,是象本乎數也。進者,漸也。

陰符經全文,《黃帝陰符經》的原文

中位育和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

求軒轅黃帝的傳說或者故事,求中國軒轅黃帝的歷史資料與軒轅黃帝的介紹,越詳細越好!!!

沒有稜角的青春 龍去鼎湖 典出 史記 封禪書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 龍去鼎湖 謂帝王去世。炎...

陰符經裡的“天有五賊”是什麼意思

文始道 黃帝 書類目其實是非常繁多的,但是大多都失傳了。最能代表陽術思想的是 陰符經 大家不要一看陰符二字就想當然的以為,內容是講陰術的。恰恰相反,他是講陽術的,是講給陰性人來聽的術。什麼是陰性人呢?就是不行的人 地位低下且還消極認命的人。陰符經 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個 賊 字,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