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怎麼回事,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啊 主要原因

時間 2022-03-10 15:10:18

1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

「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

」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1]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2]

2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叫重九。重陽節在戰國形成,唐朝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至今。

有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 沒有被納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墳祭祖、賞菊、吃餈粑、重陽糕、焙果、飲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在家陪老人,或帶老人外出玩。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啊?(主要原因)

九九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4樓:魔仙堡小仙女

「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謂之「重陽」,兩陽相重為吉祥之日。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5樓:曾有少年著衫薄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大家瞭解多少?給你們詳細講解重陽節的由來!

6樓:存止煜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陰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而稱為「重陽」。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留念先人及上墳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喜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漆黑,陽則代表光亮、生機。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九是奇數,因而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酣暢胸襟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逢此刻,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歌。

九月,酷寒的冬關行將降臨,人們開端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上墳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7樓:長相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2023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23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啊

8樓: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

9樓:錯溶溶犁白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10樓:淘無憂

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

1、《續齊諧記》記載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樑朝吳均的《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

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2、民間演化版本

漢代,有一種瘟疫,奪走了恆景父母的生命,恆景病癒後決心訪仙學藝,後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如今,在重陽這天,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是人們慶祝節日的常見習俗。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因而,為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被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怎麼慶祝?

11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

「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

」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 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新增了 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重陽節的出處?關於重陽節的詩詞,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又是九月九日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孟浩然的 過故人莊 也應該是吧 長得黑是健康 重陽節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在這一時期,重陽節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禱風調雨順的意義。在我國的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節,還...

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 30,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重陽節由來 其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 之中 季秋紀 載 九月 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 祭祖,以謝天帝 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 中記西漢時...

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經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歷朝歷代沿襲至今。由於在 易經 中,六 為陰數,九 為陽數,因此九月九日兩陽相重,故為重陽。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 楚詞 中已提到了。屈原的 遠遊 裡寫道 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這裡的 重陽 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